- +1
人间小团圆10天票房不足3千万,杜汶泽是社会情绪的出气口?
从5月8日《人间小团圆》上映至今,10天过去了其票房依旧不见好转,虽然出品方想尽办法公关,但最新票房仍旧没能破3000万。根据电影票房库的实时统计,截至5月18日下午15是06分《人间小团圆》最新票房为2999万元。杜汶泽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票房毒药。另悉,原本有份参演《澳门风云2》的杜汶泽也被王晶导演换角。
网民左右票房走向?
> 几个月前,一向口不遮拦的香港演员杜汶泽因在社交网站上再次挑起骂战,声称“有本事你阻止我来大陆”等过激言论,招致内地网民大规模抵制。
> 曾有媒体评论称,“善于抱团和起哄的网友,再次向世人展现了他们的力量”。许多人都将杜汶泽主演的《放手爱》与客串的《人间·小团圆》,在内地的票房惨淡,归结为内地网民强大的动员能力。
杜汶泽成两地对立情绪的出气口
> 香港诗人廖伟棠生于广东新兴,1997年香港回归后不久以“港人内地所生子女001号”身份移居香港,因此他称自己是香港的“新移民”。在他看来,随着双非、奶粉、街头便溺等事件,内地与香港两地群众之间的观感在恶化,而杜汶泽就成了内地人对香港人出气的地方。
> 在内地与香港两边生活的经历,令他能够感受到两边的不同水温,他说,“内地这边认为香港人在歧视内地人,香港人又觉得内地人挤占了香港的资源,正因此,杜汶泽此次是被社会情绪所绑架。”
> 生于上海,目前在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任职的许子东教授也认为,当前内地与香港两边民众情绪对立后,每一边对自己的言论不太注意,但对对方的言论极其敏感。“比如说,这个事情的发酵,可以往前面追溯一点是孔庆东的‘香港人是狗论’,这样的言论加剧了两边本来就已经有的对立情绪。本来情绪是非常具体化,针对特定的事件发生的,比如双非、奶粉,这些都是具体事件,但给一个地区的人笼统贴上标签,比如你骂北京人是狗,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在美国,一个哈佛大学教授跑出来说,黑人是狗,纽约人是狗,这个教授肯定要被辞掉。所以把个人对一个社会现象的反应,上升到族群的层面,这是非常危险的。”
> 许子东认为,“如果是针对特定群体,针对大陆的观众;而大陆的观众,他们的愤怒又倾泻在一个香港的演员身上。这就把演员跟观众的互动问题,联系到了族群对立问题。族群对立是非常不好,族群歧视在很多国家是第一等大问题。比如洛杉矶快艇队老板,在电话里说,关于讨好黑人的事情。这个电话被录音公布,最后引起轩然大波,他也被罚了巨款,断了他的事业。其实,他们的谈话也是私下里的,但是在美国这样的国家,涉及族群问题的言论是要非常小心的。”
> “在发达国家社会里也会存在这样一批排外群体。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内心深处的想法与其公共表达是有区别的。比如在美国,一个人在私人场合发表种族歧视言论,司法机构很难去介入,但他只要在学校、媒体上发表不当言论,就会遭遇诉讼。文明国家有一套制度规范,它追求的是公平正义,对一个社会内的部分群体的歧视是要受到约束的。私人空间说一些不当言论,受到的可能只是道德谴责,但在公共场合发表类似言论,就会受到法律、制度等层面的制裁。”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陆铭教授说。
> 陆铭以艺人吸毒为例,“从法律角度看,人人平等,但为什么舆论会更关注艺人,这就是因为他们作为公众人物,社会影响力特别大,所以在舆论谴责上要强于普通人。因此,在类似杜汶泽事件发生后,媒体和公众人物要出来公开谴责,大陆目前一些公众人物对杜汶泽的抵制本身是对的。但抵制也是把双刃剑,它也有可能加强两地的分歧,因此,理智的分析和引导要比抵制本身更重要。”
> 不过,也有香港学者不认同杜汶泽事件反映了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矛盾,香港浸会大学助理教授赵明德的认为,“杜汶泽的话无非就是个口舌之争,”他称自己同意习近平关于两地矛盾的意见,就是认为它并不严重也不独特,“就像上海本地人对所谓的‘外省人’的排挤是国人皆知的,也是除了上海以外的人都非常讨厌的。”
香港少数人的言论被夸大了
> 事实上,在充斥香港本土意识的“高登论坛”上,也曾有人发帖呼吁香港人力挺杜汶泽。不过,《人间·小团圆》在港票房依旧不佳,根据香港影业协会的统计,8日以《香港仔》片名在港发行的彭浩翔导演新片,首周票房也不过是369万港币。
> 廖伟棠说,他也上高登论坛看过,在他看来,该论坛网民主要是以网络“游民”为主,“如果以高登来判断香港的民意,肯定会被误导的。因为这里面说气话的人多,但真正行动的人少。”
> 廖伟棠坦言他曾在高登上被骂过,那时候香港“反蝗虫”,他在《时代周报》上撰文呼吁“香港应更自信宽容”,然后就被高登网民骂了,更早之前,他还和梁文道等人被高登网友称为“左胶”,因为他们认为廖、梁等人是所谓的香港左派,认为廖、梁等人提出的“香港与大陆之间要理解、宽容”的想法是可笑的。
> 不过,后来在婴儿奶粉事件上,因为廖伟棠赞成政府适当干预市场,高登上的人又出来说,“原来他是我们这边的”。廖伟棠说,由此可以看出,高登论坛上那些人的立场摇摆不定,也能看出他们的洞察力是很低的。
> 在他看来,香港还有另外一批非常民粹的极右翼分子需要关注,比如这群人此前跑到旺角尖沙咀对着大陆游客说,“中国人要买国货,不要来香港买洋货”,后来还闹到了海港城,但廖伟棠认为,“其实就那么几十个人,可是在媒体的聚焦下,会让内地人感觉是香港的大部分民意,但真的是极少部分的香港人所为。”
> 许子东则在探究中国网民的集体行动力,“如果是纯粹的集体行动,那不管这个行动针对谁,以什么样的情况发展,我们都可以当做社会、文化现象研究,不要急于做价值判断和批判,我们可以去研究为什么会这样。但是,我想说的一点是,我们的网络真的是纯粹的、偶然的民众意思在起作用,有多少舆情工作师在工作呢?对于舆情的引导,是我们特殊的所在,也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所谓纯粹网民的行动真的那么纯粹?”
要理解香港人的现实心理落差
> 廖伟棠呼吁内地民众要理解香港人对内地游客的怨言何来,不应理解为单纯的排外地域主义。他称,事实上,大部分香港人还是对内地人很友善的。
> 廖伟棠指,这段时间,他看大陆一些专栏作家对于香港“自由行”、台湾“服贸”的文章,他认为里面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大陆许多人在分析时把经济看得太重,因此论调都是“大陆给了这么多好处,你们还这么不领情,真见外”。
> 他说,“自由行”带来的结果是让香港人的生活成本上升、生活质素下降,比如说因为“自由行”,商铺租金上去了,这会导致商户追逐高利润的生意,民生小店就被挤走了,变成了针对大陆游客的奢侈品店,但这对香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毫无益处,最终赚钱的还是房地产商。十多年前,廖伟棠和几个朋友在旺角开了间书店,月租是2万港币,开店初衷是以书会友,所以并不想着赚钱,日常打平就好。可是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房东马上要加1.5万港币的月租,这是廖伟棠等人无法承受的数字。现在这家店原址上开了家奢侈品店。
> 许子东说,“美国黑人白人的族群对立,跟大陆与香港人的某种对立还是有区别,他们的对立是民族的问题,我们一国两制虽然不是民族问题,但也是族群问题,因为他们的社会制度不同,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也不同,这是当初设计一国两制时也没有想过的。不同在以前,因为香港台湾在经济上有优势,也有优越感,内地人也以羡慕的心情对待,这种矛盾就被掩盖了。现在情况逆转了,内地在经济上不处于弱势,有些处于暴发的样子,所以在经济上不再自卑,这种冲突就不能再掩盖了。当然这不是民族冲突,但民族冲突与族群冲突都会带来不理性,这是大忌问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