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舌尖”拉琴姑娘舞台上受认可
隶属于号称力推新人新作的“上海之春”,主办方是上海音乐学院,于是难怪这个传统欧洲团连续两天的音乐会都搭配着上演当代中国作曲家的作品。不过,这也是当今全球乐团推广严肃音乐的惯例,新作搭售的经典卖,总能比全场新作多招揽到些耳朵。
徐孟东的《交响幻想曲》为“中提琴和管弦乐而作”,而这个年方豆蔻的小姑娘作为国际顶尖中提琴赛事史上最年轻且是唯一的中国冠军,胜任这样一个角色毫不值得异议。中提琴本就是小众,出类拔萃的演奏家更是凤毛菱角。别说她还小,在古典音乐这个行当里,少年成名的多了去。可惜现代音乐我是真的听不懂,不懂音乐中那些曲目单中说明书般“横向纵向织体结构的探索”究竟奥妙何在,也不懂那些不协和的和声中到底蕴藏着多少自说自话的哲理和深情,既然不懂曲中深意,也自然不能评断演奏家究竟演绎的如何。但至少她台风大方,技巧娴熟,音色富于色彩。乖巧姑娘满脸的青涩与娇羞,也感觉得到她是有些紧张的,气场上和后面上场的上音教授的霸气一比真是弱爆了。可就是这种“弱爆”了让人想起她还只是一个高中生呢,留待时间让人家慢慢成长吧,她是不是一个好音乐家这个命题反正不像“纪录片剪没剪好”这种问题那样急着在这一时半刻下什么结论。
紧接着西贝柳斯的小提琴协奏曲是出乎意料的惊喜。之前没有听过黄滨的演奏,也没有做功课,一上来独奏小提琴一气呵成悲婉浪漫的主题,充满了决绝和干脆,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亮相。西贝柳斯音乐中那种“惟余莽莽”、“顿失滔滔”的凛冽酷寒在黄滨直来直往的弓弦磨砺下显得很有质感。随着乐曲情绪发展的逐渐明朗,整个乐队的音色也趋于温暖。
插播一句,这真是一支“变色龙般”的乐队,在演绎不同风格的作品时能够变幻出不同气质的音色,当真神奇。前天一场俄罗斯串莫扎特的场子,听觉色彩一下从民族风转向了德奥系的精致厚实,那功夫不是盖的。黄滨这个履历中罗列着一连串从帕格尼尼到慕尼黑小提琴国家比赛金奖的演奏家,现场的气场比奖项更有说服力。她“女汉子”般大喇喇的风格叫人听得欢喜又过瘾,写意的,粗狂的,醇烈的,毫不刻意,又有精致的乐队托着,相互之间不同味道调和得倒称得上是一道美味。
下半场的德沃夏克第九则是惊艳。第一次如此庆幸坐在观众席的最边沿地带,可以清楚看到指挥的表情。80后小帅哥科尼利厄斯·迈斯特绝对是个表情帝!“自新大陆”这么情感丰沛,大起大落的曲子,人家从头到尾所有的情绪都同步表现在脸上!虽然他的动作幅度很大,甚至经常有些翩翩起舞甚至整个人蹦蹦跳跳,但是我这双花痴的眼睛完全不忍心移开那张帅气的面庞啊!
气势宏大时他的表情也充满夸张和用力,柔美的第二乐章他满面春光眼里荡漾的春水春波都快漫出来;第三乐章的谐谑曲迈斯特挤眉弄眼做鬼脸,到了深沉悠长的回忆段落,又看他的神色极为悲伤……而这一系列的变化在他脸上如此自然地随音乐一起流淌转换,毫不是某些表情帝演奏家般的那般造作。
而这支编制不大的乐队不靠催人神经麻痹的辉煌音响博取好感,它细腻、扎实,将每一个声部旋律都交代得清楚又融合得密室。最后乐章的结尾狂欢在指挥太过幸福的肢体表情带动下,有乐手提前脱了疆,有那么半个音挺明显地抢了拍子,说不上“功亏一篑”,也还是露了那么点瑕疵,但那一刻被指挥蹦跶着散发出超强感染力感染得整个乐团面带笑容的画面真真足以点燃乃至融化全场观众了。这一曲40多分钟下来,神马都是浮云了。你会知道在这些永恒的伟大面前,什么风口浪尖、社会热点都如此渺小,都交给音乐吧,无论是听不过来这人世喧嚣的耳朵,还是伤不过来那些有的没的心。
三首返场曲,不下十次的返场谢幕,观众还不罢休。无奈迈斯特只好推着小提琴首席下了台。而门口,拿着节目册的乐迷排起长队,看的难得看帅哥犯花痴的小调同学也心里痒痒地去站队了。可排了一会告知原来今天没有签售,不甘心的小调同学遂又跟小伙伴直冲后台。结果……人家帅哥指挥在化妆间里洗上澡了。而化妆间的拐角,“舌尖”上的母女也收拾好了乐器和演出服,母亲远远地等着,陆续散场的乐手中有一些会来和姑娘握个手告别。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