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舌尖》上的误区:土壤有毒,纯天然食材有风险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二集《心传》中有一段介绍的是瑶族蕨根糍粑。蕨根来自深山,再引山泉水磨成蕨根粉,沾上米粉便能做成蕨根糍粑。
蕨根粉不可谓不天然,但天然就一定健康吗?未必。有些天然食材便天然有毒,即便自古以来就是常见食物,这听上去违反常识,但确实是言之有据的。不过也不必过于恐慌,根据剂量决定毒性的原理,蕨菜、蕨根粉偶尔吃吃,问题不大,但不建议长期、大量食用。
蕨类植物有着近4亿年的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蕨类植物广泛分布,尤其是在江南湿润的丘陵地带。蕨菜又被称为“山菜之王”,因为其天然、野生、无污染,近年来随着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越来越受到追捧,甚至被冠以“长寿菜”的美誉。
中国人食用蕨菜的历史也很悠久,《尔雅·翼》中云:“蕨生如小儿拳,紫色而肥。”白居易有“蕨菜已作小儿拳”之句,黄庭坚也有诗曰:“嫩芽初长小儿拳。”既然蕨菜是野生的,纯天然,不会用到农药化肥,再加上又吃了几千年,应该不可能有食品安全问题。
中医就认为:“蕨菜味甘、性寒,有清热、利湿消肿、安神、活血、止痛之效,用于治疗发热、痢疾、黄疸等”,这是相当高的评价。小道消息还称,厥菜还有一定的抗癌功效,说的有板有眼,不少人深信不疑。
遗憾的是,认为天然食品就健康安全,甚至有独特疗效,这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厥菜便是典型的代表。
据科普作家云无心搜集的资料,20世纪70年代时,日本的科学家曾经研究过厥菜与食道癌的关系,结果发现蕨菜使男性患食道癌的几率增加了2.1倍,女性则增加了3.7倍。
1990年英国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幼年时吃蕨菜会增加罹患胃癌的几率。这些研究并非个例,基本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世界癌症组织将其评级为2B类致癌物。
20世纪80年代,日本科学家从蕨菜中提取出“原蕨苷”(ptaquiloside),被认定是厥菜致癌的罪魁祸首。
实验发现,用“原蕨苷”喂食动物会使动物致癌。更让人担忧的是,动物食用厥菜后,会通过消化系统将“原蕨苷”转移到周围环境中。比如食用蕨菜的母牛,牛奶中会含有“原蕨苷”,小牛也会因此蕨中毒。这导致的后果是,在蕨类植物分布广泛的区域,即使人们不直接食用蕨菜,还是会面临“原蕨苷”的威胁,食道癌的患病率会比其他地区高很多。
天然、野生的植物也未必安全,似乎可以这样理解:野菜为了适应严酷的生存环境,会产生某些对动物有害的毒性物质,以保全自己,使种族得到繁衍。
另外,因为野菜的生命力顽强,在极端环境也能存活,比如被污染的地区。这样的野菜会吸附较多的毒素,食用后可能会引发中毒。听上去是个坏消息,不过换一个思路,坏事可以变好事:这可以成为消除土壤污染的途径之一。
这不是天方夜谭,在土壤修复领域,确实有科学家在利用植物吸附重金属,净化土地,比如用蜈蚣草吸除土壤中的砷,或香椿可吸附亚硝酸盐。这样养成的作物万万吃不得,正确的做法是收割后焚烧,回收残渣中的重金属。如果不慎食用,危害较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