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年东阳风云人物】挞伐敌寇铸忠魂 抗日正面战场上的东阳人

2021-04-28 12: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很快侵占华北,并伺机把作战重心转移到上海和长江流域,直接威胁南京国民政府。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战线从上海延伸至南京、杭州,一批东阳人冒死出征,浴血奋战。他们包括血战七昼夜击退吴淞登陆日军的朱福星,奋战五十余天抵抗日军登陆浦东的蔡忠笏,与日军舰艇同归于尽的马步祥,防守宝山御敌献身的赵鹤龄,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殉国的吴治康,轰炸敌阵牺牲的吴复夏和虞卫民,在抗日正面战场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肺部留弹的朱福星

不为良相则为“大树”

在淞沪战场上,朱福星是最先正面御敌的东阳人。1897年出生于巍山看芝村的他,在就读于浙江省第七金华师范学校时,就因为反抗“二十一条”,组织了50余名同学弃笔从军。1926年参加北伐。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朱福星防守杭嘉湖,后任国民革命军6师17旅副旅长,1933年进入中央军校高教班深造,毕业后任6师33团上校团长。

“八一三”事变后,朱福星于8月31日奉令增援吴淞炮台湾守军,向东线进击,于次日凌晨扫荡孙家庄、蒲家庄、炮台湾之敌,粉碎了日军对炮台湾的围困,迫使日军向吴淞镇溃退。继而配合邻团,左右攻击,控制了自蕴藻滨至宝山的重要防线。

图|朱福星

9月4日下午,日舰集中火力炮轰6师阵地,两个小时内发射炮弹1400多发,以掩护日军向33团阵地突击。朱福星已经指挥作战七天七夜,仍率部冒死作战。晚上6点30分,日军疯狂反击,朱福星率部冲锋,展开肉搏,终于杀退日军,自己却身中三弹,被部下救出后送医治疗,取出两颗子弹,另外一颗子弹永远留在了肺部。

当年底,朱福星出院回乡疗养,中共东阳县工委派人争取,结成统战关系。次年初召开十四都乡抗日茶话会,推朱福星为十四都乡抗日自卫委员会主席、民众抗日自卫队队长。他组织开展排枪、操抢、射击、单兵等军事训练,还邀请拳师培训拳术。1939年春,朱福星又在乡长民选中当选为十四都乡乡长。他积极支持和保护共产党人在该地区的活动,千发百计发动群众抗捐抗税,保卫家乡。1942年9月,东阳全县沦陷后,日军多次向罗店地区派款摊丁,朱福星率众抵抗。直到抗战胜利,全县沦陷的33个都乡,唯有十四都乡未给日伪分文粒米,把日伪势力阻拦于乌竹岭外,朱福星也被民众称为十四都乡的“庇荫大树”。

血洒碧海的马步祥

生而辱不如死而荣

“忠此奉命征战,生死难定,念我悠悠中华,泱泱华夏,岂容倭寇践踏?更况忠为军人,父亲常嘱:‘食其禄而保其主,居其地而守其土’,忠记忆犹新。忠不愿也不会辱凌祖先,当为国尽忠。”

这是1937年10月9日,时任国民党中央海军电雷学校总训练官马步祥给家人写下的遗书。一个月后的11月13日,马步祥指挥以明末名宦史可法命名的“史181号”战舰撞向日舰,并与战舰同归于尽。“史181号”成为“史可法中队”第三艘殉国的鱼雷艇。

作为民国时期“东北海军三杰”之一的马步祥,1897年出生于千祥上甘棠村,名烈忠,号履和。他幼承庭训,从小就胸怀大志。因家境艰难,小学时只能上午读书,下午放牛,小学还未毕业就考上浙江省立金华师范学校。两年后,当局倡建海军,马步祥毅然投笔从戎,以全省第六名的成绩被设于山东烟台的海军学校录取,毕业后又进入吴淞电雷学校深造,成为优秀的海军指挥员。

毕业后,马步祥先是服务于东北海军,与姜西园、冉鸿翮并称为“东北海军三杰”。后因东北海军内部分裂,马步祥于1933年前往广东海军任职,曾任粤海舰队司令部参谋长兼黄埔海校副校长。1935年,因粤系军阀陈济棠挑起事端,马步祥率战舰冲出虎门抵达香港,满洲国日伪力量和蒋介石争相拉拢,为民族大义计,马步祥率舰前往南京。同年,中央海军电雷学校在江阴创办,马步祥出任总训练官,在鱼雷艇技术培训上卓有成效,获得海军司令部奖励银杯两只。马步祥重视德育,教诲学员要把生死置之度外,“要死在为国尽忠、为民尽孝上,这才死得其所”。

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为加强海军江防力量,把电雷学校编入战斗序列,马步祥为江阴要塞鱼雷快艇总指挥,辖鱼雷艇15艘,编成4个中队,分别以史可法、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命名。淞沪战役爆发,马步祥亲率快艇多次袭击日舰“出云号”,致其尾部受损。日方电令海军“对中高速鱼雷艇用机雷奇击,速考虑击灭上海方向之海军为要”。8月24日开始,日机开始密集轰炸中国舰艇和机场,马步祥目睹日趋严峻的战事,在日记中写道:“生而辱不如死而荣……(死而)有功于国,有益于民,历史烙印以传世也!”

1937年11月9日,淞沪战场作战部队开始大规模转移。为策应正面大军转移,12日,马步祥奉令率“史181号”鱼雷艇向江阴下游袭击敌舰。13日清晨,“史181号”艇与敌3艘驱逐舰相遇,马步祥下令攻击,不料江底地形复杂,鱼雷未中目标,反遭敌舰火力还击,“史181号”艇被击中。马步祥决心与敌舰同归于尽,指挥快艇高速冲向敌舰,敌舰掉头而逃,其中两艘相撞、一艘搁浅。此时,日机飞抵江面上空,突袭我方快艇,“史181号”艇中弹沉没,马步祥壮烈殉国,其事迹载入《中国近代海军史》。

吴治康、赵鹤龄

献身报国此其时矣

这又是一封催人泪下的“绝命书”:“双亲大人膝下:日军入侵南京,空中有飞机,地面有机枪大炮,我军浴血奋战,情况非常危急。面临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我作为一名指挥员,献身报国,此其时矣。但独子单传,不能报答年迈双亲的养育之恩,问心有愧。忠孝不能两全,若有意外,请家人以国家安危为重,不要悲切!”

这是1937年12月6日,国民党陆军第58师174旅347团第二营少校营长吴治康写下的家信。当他的父母收到此信时,他已经阵亡殉国。

图|吴治康

吴治康(1900-1937)谱名立治,字衢臣,又字颂升,治康为考名,城内南街人。1913年,其以优异成绩考入东阳中学,毕业后在乡执教。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炮科。淞沪战役爆发后,吴治康率部浴血奋战。8月24日,日军进犯宝山、浏河、罗店,罗店陷于敌手。吴治康率部主动进击,一度收复罗店。日军增加兵力,包围其所在部队,吴治康奋勇作战,予敌重创。后晋升为少校营长。罗店战役是淞沪抗战中最残酷的一战,但因为后援不力,吴治康率部战斗两个多月后,于11月无奈撤离,退守南京,心潮难平。

12月4日开始,日军分三路进犯南京。吴治康抱必死决心,率部坚守,不幸中弹,壮烈殉国,时在12月8日或9日。后被国民政府追授中校军衔。1988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在家信最后提到让两个儿子长大后“以继父志”,其次子吴志强(吴重瑞)继承遗志,参加革命后离休。

吴治康坚守罗店时,他的老乡赵鹤龄则在宝山殊死抗敌。

赵鹤龄,号望山,东阳江镇尚锦村人。他禀赋卓荦,性格温和,但又灵敏果敢,身强体壮,是乡人眼中的军人之材。读书时品学兼优,常以国耻为愤。乡里成立常备队后,他就报名参加,旋即被选送到区公所,并到浙江保安团三分处班长训练班受训,毕业后在浙江保安团供职,从下士班长提升为中士。在战斗中,赵鹤龄奋勇争先,有人劝他临阵脱逃,他正色斥责:“困难方殷,热血青年正宜及甘洒肝胆血,报效国家,岂敢贪生怕死而堕天职哉!”

卢沟桥事变后,赵鹤龄补编入国民党第11师65团4连,晋级上士。10月奉令防卫宝山,事前他致信兄长:“当此立体战争,危险万分,无分前后,今也忠孝不能两全,吾决计矣,望兄善事双亲,勿以为念!”11月15日,赵鹤龄在与日军殊死搏斗后壮烈牺牲于战场,年仅29岁。

吴复夏、虞卫民

长空双鹰苌弘化碧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1931年,还在读高二的吴复夏,借用女朋友金福仙的大哥金馥桂的毕业证书,考进中央航空学校时,他就把这条校训,当成了以后的墓志铭,走上了这条要么与天空和平共处,要么将天空作为墓园的不归路。1913年出生于南市街道西坞村的吴复夏,家境优渥,以优异成绩考入金华一中后,在进步思想影响下加入学生会,经常撰文抨击黑暗时局,成为校长金芝堂家里的常客,校长的女儿金福仙对他情愫暗生,两人立下了非对方不娶不嫁的盟誓。

从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毕业后,吴复夏担任见习教官。当时美国教练能驾机在空中连翻3个筋斗,他却能连翻7个。1937年,吴复夏分配到空军第一大队任少尉驾驶员,后任轰炸手,多次奉命出战,屡建战功。当年杭州沦陷后,他调任南昌机场。在回家探亲时,他与二哥吴复卢谈心:“日本野心很大,妄图亡我中国。弟身为军人,当以保国为天职。既要打仗,死人是免不了的。”他还嘱咐二哥,如果他不幸阵亡,就让家人用抚恤金办一所学校,让附近十多个村的农民子弟有书可读。未料一语成谶。

图|吴复夏

1911年出生于上卢渔晚村的虞卫民也是投笔从戎,供职于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八一三”事变后,他再三要求上前线杀敌,得知空军最易打击敌人威势时,遂改入中央航空学校学习,后分配到空军第一大队任射击手,与吴复夏成为同机战友。

1938年3月16日,担任轰炸手的吴复夏和射击手虞卫民、驾驶员王景常同机从南昌起飞,奉命轰炸被日军占领的杭州笕桥机场,一举炸毁敌机11架、仓库4座,炸死日军20余人。就在返航经过富阳新登上空时,突遭日机截击,战机右油箱中弹起火。吴复夏果断命令王景常跳伞逃生,自己驾机直撞敌机。就在飞机即将坠地时,吴复夏看到下面是一个村庄,他拼尽最后力气将飞机拉起,在村子上空飞了大半圈后,坠毁于稻田里,长空双鹰血洒碧霄。

随后,社会各界为吴复夏、虞卫民两位烈士举行了盛大的公祭。毛泽东写来慰问信,称赞吴复夏“具有民族气节,对敌英勇作战,为国家民族作出较大贡献”;周恩来则为其题词“凌空伐挞,吾军所赖,成功成仁,精神永在”。吴复夏的家人捐出其抚恤金及其田产,建造复夏小学沿用至今。

象岗抗战仨烈士

杀身成仁大义凛然

在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之前,东阳已有部分勇士走上战场正面御敌,1905年出生于巍山镇象岗村的吕义灏就是其中一位。1924年,吕义灏从东阳中学毕业,次年考入黄埔军校,曾在北伐军任连党代表。1929年在国民革命军第5军88师528团任少校营副兼一连连长。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吕义灏开赴上海驻防。2月20日,庙行攻防战开战,吕义灏作为代理营长,率部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直到22日壮烈牺牲,为援军到达赢得了宝贵时间。是役,我军阵亡1000余人,日军则遗尸4000余具,不得不与我方谈判签订停战协定,粉碎了日寇“一周灭亡中国”的狂言。1996年,吕义灏被批准为烈士。

图|吕浩然

1897年出生的吕浩然又名吕志雄、吕礼惠,也是象岗人,毕业于浙江士官教育团第四期,担任国民党陆军第10预备师38团3营9连上尉连长。1939年4月10日晨,在江西西凉战役中,吕浩然率第二排全体官兵正面攻敌,毙敌50余名,其本人与全体官兵全部阵亡。1996年被批准为烈士。1939年10月29日,在杭州保卫战中,出生于1915年的象岗人吕信雄与日寇殊死搏斗,壮烈牺牲,也于1996年被批准为烈士。

尾声

东阳人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根据地互为响应,经过十四年艰苦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30日,东阳光复。据不完全统计,在日军入侵东阳的3年里,东阳人民与日伪军共进行大小战斗40余次,毙伤日伪军270余名,俘90余名,缴获武器300余件,子弹1700余发,为中华民族抗战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原标题:《【百年东阳风云人物】挞伐敌寇铸忠魂 抗日正面战场上的东阳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