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婚姻能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吗?
【编者按】
在今天的许多国家,单身人士都是增长很快的群体。根据预测,在美国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新生儿将不会结婚。在瑞典、挪威、丹麦和德国等国家,单身家庭约占所有家庭的40%。在中国,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其中有7700万人独居;而据估计,到今年,独居人口将上升到9200万。
伊利亚金·奇斯列夫,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拥有咨询、公共政策和社会学三个硕士学位,单身研究是其专攻方向之一,在《单身社会》一书中他深入讨论了我们为什么不再憧憬婚姻、社会压力与单身歧视、单身人士的未来等问题,本文摘编自该书第二章《婚姻能否缓解孤独终老的状态?》,澎湃新闻经中信出版集团授权发布。
老年人的孤独
现今老年人孤单的问题越来越严重。2018年年初,英国首相决定指派一位大臣关注老年人孤独的问题。如前所述,世界各国人民的预期寿命逐渐增加,使独居人口的比例提升。随着预期寿命增加,人们独自生活的时间也延长了,不论原因是丧偶、离婚或从未结婚,皆导致有更多成年人士更长时间处于单身状态。
不论有无婚姻关系,人到老年都可能出现孤独感,孤独和自我认知最为相关。孤独的定义是“个人的社会关系在预期与实际之间的落差”,而这种落差可能在于关系的数量或是关系亲密的程度。无论如何,寂寞是一种感觉,而非现实。这样一来,我们也必须区分“孤独感”与“社会孤立”。社会孤立指的是与他人缺乏互动的客观状态,而孤独是一种与孤立相关的主观感受,后者这种受到忽视的自我认知才是老年人孤独的主要原因。
由于孤独是主观的感觉,因此解决方法有赖自我认知的扭转,而不在于已婚或未婚等客观情况。每个人的孤独感可能差异极大,和婚姻状态无关。已婚人士也可能社交孤立,缺乏与朋友或亲戚的互动,甚至与配偶情感疏离;而未婚人士可能与众多朋友及家人广泛互动,从中获得支持与关爱。
我们必须先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婚姻能不能减轻老年的孤独感?如果可以,又是怎么减轻的?正是因为孤独是主观感受,所以我们有必要讨论婚姻对孤独感的影响。这样的讨论能引导我们思考,有哪些婚姻以外的选项能达到相似甚至更好的效果。
婚姻与老年孤独
婚姻制度的支持者主张,与伴侣或家人共同生活能避免感到孤独。不过如果考虑到所有可能情况,婚姻能否实际上降低孤独感,其实是个有待验证的问题。当然,婚姻快乐、家庭幸福,家人彼此相爱的益处我们都料想得到。问题是,将各式各样的人、各个年龄层及不同情境(包括离婚、分居或丧偶)都纳入考虑范围, 情况是否会发生变化。
婚姻是不是驱散孤寂的良方?我们将上述情况纳入考虑,并以图2来总结(之后会再讨论到比较复杂的情况)。这张图呈现了欧洲社会调查的孤独情况,研究对象遍及30个国家,跨越多个年龄层。分析结果颇令人惊讶。
这张图将人口分为两个族群:“曾经结婚”与“从未结婚”,前者在人生中的某个时刻选择了结婚,当然其中也包括仍然维持婚姻关系者;后者则是从未结婚的人。Y轴数值代表受试者在调查前一周孤独感的程度。图中显示,婚姻降低孤独感的效果随着时间递减,到了78岁时,根据数据,从未结婚者的孤独感甚至还比较低。平均来说,过了这个年龄,选择结婚是弊大于利。
此外,提醒大家这个图并没有考虑到前面说明过的选择效应,也就是比较快乐的人更容易进入婚姻。因此实际上,交叉年龄应该更低,从未结婚的好处会在更年轻的时候显现出来。换句话说,考虑到已婚者在婚前较为快乐,所以拿他们与从未结婚但快乐程度相当的人相比,可以预期婚姻缓解孤独的效果较弱(快乐感与孤独感有强烈的负相关,而快乐与不孤独在这个情境下是可以互相替换的概念)。
这样的结果令人惊讶,而背后的原因十分明显:离婚或丧偶的人孤独感居高不下。比起从未结婚或保持已婚状态的人,离婚及丧偶者更孤独,也更不快乐。这对老年人来说尤其是重要的因素,因为离婚及丧偶的概率会随着年龄提升。
当然,可能有人会认为把离婚及丧偶的人纳入讨论并不公平, 因此认为图2的结果具误导之嫌。不过事实上,这样的比较是真正合理的做法。原因虽然很沉重,但十分简单明了,个人不论再怎么努力,任何婚姻到头来就只有这三种令人伤心的结果:丧偶、离婚、(自己)死亡。了解这一点是分析婚姻效益的关键,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的影响。毕竟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婚姻会如何收场,我们倾向于相信自己会过得比别人更好,认为我们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不过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个人的期望与婚姻真正的结果之间有任何关联。大家都希望能维持婚姻关系,并且永远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不过就定义上来说,结婚就代表加入离婚或丧偶的风险一族,而这一点是一定要纳入考虑的。
不过我还是不希望有人觉得这张图“掩饰”了部分情况。我们都真心想要知道这种奇特结果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之后的章节我将分别讨论不同的婚姻状态,因为了解各类别的实际情况至关重要。
婚姻能缓解老年的孤独吗?
为了以更新的数据来更精确地检验前述结果,我会分别分析四种婚姻状态的孤独及快乐感,这四种婚姻状态包括已婚、从未结婚、丧偶、离婚/分居。我将各种干扰变量纳入分析,例如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健康信仰、宗教信仰、社交活跃度、居住国家。我首先分析了65岁以上的情况,然后再针对75岁以上的年龄层进行敏感度分析。
分析这些资料时,我发现与已婚或从未结婚的族群相比,丧偶或离婚/分居者最不快乐,孤独程度也最高。排除掉与人同居的单身人士后,结果仍是如此。假如依孤独程度由0至10分打分,比起已婚男性,丧偶及离婚男性的孤独程度分别高了0.8分及0.5分,而从未结婚者高0.45分。女性方面,丧偶、离婚、从未结婚者的孤独程度分别比已婚人士高0.6分、0.4分、0.35分。快乐程度的差距也很类似:丧偶或离婚的族群最不快乐,比起已婚人士差了0.6分到0.8分(离婚女性最不快乐),而从未结婚者差了0.4分至0.5分。
毫无疑问,已婚人士是最快乐、最不孤独的族群,至少表面上是如此。不过我们要对这样的结果持保留态度,原因有二:首先,就像之前解释过的,已婚人士之所以更快乐,生活满意度更高,更不孤独,是因为他们在婚前就是如此。纵向研究显示,后来结婚的受试者一开始的快乐程度就比其他人高了约0.3分(最低为0分,满分为10分)。假如考虑到这点,那么婚姻对于提升老年人的快乐程度或降低孤独感(这两者高度相关)的帮助其实微乎其微。
其次,这项研究调查的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不久之后出生的一代,而这项因素可能颇为重要。我们可以料想到,如今婚姻价值及持续时间下降,因此婚姻对于缓解老年人孤独感的帮助会比前几代更小。年青一代婚姻结束得更快,人们分手的频率更高。此外,年轻人之所以更频繁地分手,是因为他们分开后感到更自在,他们不缺朋友,也有越来越多同龄人拥有同样的经验。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近做的一项调查,中老年离婚的人数正惊人蹿升。举例来说,和20世纪90年代相比,如今美国50岁以上的离婚率约为当时的两倍。这些最近离婚的人可以归到“曾经结婚”的类别,代表着拥有快乐结局的人数又变少了,使得婚姻的吸引力进一步降低。
不论你是否认同这些原因,必须承认的是,已婚及未婚者快乐程度的差距确实很小。你也许会问,已婚人士怎么会孤独呢? 实际上已婚人士的确会感到孤独,年纪较大的人更是如此,此外, 我的调查发现,感到孤独的频率随着年龄只升不降。在另一项研究中,我发现60岁已婚人士感到孤独的比例比30岁高出50%, 到90岁时还会翻倍。
除了困在压抑或无趣的关系之中,已婚人士感到孤独的原因还有很多,包括长年为家庭奉献自己,忽略了其他社会交往,因而陷入孤立的局面;或是要照顾生病的伴侣,没有人来帮忙,因而感到无助。研究者常会将孤独感区分为社会孤独及情绪孤独。社会孤独指的是交友圈狭窄,缺乏社群的归属感及陪伴。老年人社会孤独的相关因素包括社交活动少、与周围邻里缺乏互动。另一方面,情绪孤独指的是感觉自己没有亲近的、可以倾诉依靠的对象。这样的区分对于研究老年单身人士十分有帮助,因为这凸显出人们感到孤独的原因各异,而拥有伴侣并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有时候缺乏社交造成的孤独才是关键原因,而之所以走到这个局面,可能正是因为拥有伴侣,而非缺乏另一半。研究显示,社交圈小,多年来把精力全部放在照顾家庭,可能导致人们老年时感到社交性孤独。另一方面,就像我在本章提到的,许多单身人士会通过其他形式的关系来排解孤独,拥有朋友、陪伴及归属感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人主张,婚姻至少值得一试,上述结果正好可以反驳这一点。他们说,你又能损失什么呢?假如婚姻失败了,离婚就好。不过实际情况显然是损失更大。近来数份研究及我自己的分析都指出,婚姻不仅使个人陷入离婚或丧偶的风险中,还会让他们对回到单身毫无准备。从未结婚的老年单身人士似乎比年老丧偶的单身人士更擅长独自生活,因为前者很有经验,后者很少有机会练习。从未结婚者对于老年单身生活的准备比较充足,毕竟他们已经熟悉这种生活方式,已建立强大的支持体系,能应对各种变化。长期单身人士也不像年老丧偶或离婚的人,较少有心理创伤或压力。
这很有意思,已婚人士在婚礼前后感到更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婚姻就像某种“神秘的配方”,确保自己老年不会孤苦无依。用因纽特人的话来说,已婚人士觉得自己已有护身符,不会像那位老太太一样被留在村里靠昆虫果腹。根据统计,人们通常在 30 岁前后结婚,他们希望老年能拥有婚姻的保障,不过婚礼当时的快乐丝毫不能保证他们 40 年后不会感到孤寂。矛盾的是,正当婚姻该发挥陪伴的作用时,丧偶或离婚的概率节节升高,今天的人口组成及婚姻数据一再证明这一点。
我们可能还要问:那为什么人们结婚时没有考虑到长期的风险?答案有两个。首先,大家的确发现了风险并且开始做出应对,导致结婚率下降。人们会更注重个人需求,也拥有选择的自由。
其次,有些人衡量了风险与收益,不过长期的风险对他们来说太难以感觉并估量。因而很多人看不清未来,所以许多政府以法律强制国民为退休提前存款。婚姻也是一样的道理,短期的益处让许多人无视长期风险。如同前面提到的,纵向研究显示在提升幸福感方面,婚姻的作用主要是短期的,大约只维持到婚礼前后,两年后就会回到原点,不过风险却会延伸到遥远的未来。
以上讨论指出,婚姻不该是排解老年孤独的唯一解决方法。如何在没有另一半的情况下快乐步入老年,这值得我们研究。从未结婚的人在人生前半段就已习惯这样的生活,其他族群也可以采取特定策略,让单身生活过得幸福快乐。
《单身社会》,[以]伊利亚金·奇斯列夫著,林怡婷、陈依萍、罗椀龄译,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4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