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诗画山西|寒食太原道中,游子眼中的汾水春色
清康熙初年,浙江秀水人朱彝尊来到山西,遍游大同、雁门、太原、清徐、交城、祁县等地。康熙六年(1667年)春,朱彝尊从介休横渡汾水经汾阳至太原。这首《虞美人·寒食太原道中》,便是途中所作。
①横:横渡。汾曲:汾水流至新绛县境而西折处。
②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③饧(xíng)箫:卖饴糖者所吹的小竹管。杏花村:在山西汾阳县东北,以酿造汾酒著名。
④台骀(tái):汾水之神,晋祠有庙。台骀泽:晋水汇成的湖泊, 在今太原市晋源镇南。
白
话
译
文
去岁寒食那日,我曾于新绛横渡汾河;春雨霏霏,两岸草木焕发勃勃生机。
今年恰逢寒食,我又从介子推的家乡渡过汾河;畅饮杏花村美酒,耳畔荡漾着饴糖小贩的笛声。
古往今来,汾水渡口迎来多少过客;台骀泽畔驻足饮马,缅怀汾神治水之功。
并州风光虽好,我心中却牵挂着故乡;身在异乡的我,怎比得上那眷恋旧巢的新燕?
诗
中
山
西
寒食
寒食,是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后世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据载,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流亡他国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
▲介子推
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为迫其出山相见,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山西介休绵山介子推雕像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其所蕴含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千年如一。
杏花村
▲山西汾阳杏花村春景
“酒都杏花村”,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城北,以汾酒闻名天下。
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杏花村酒就已闻名国内。盛唐时,这里更成为“杏花村里酒如泉”、“处处街头揭翠帘”的酒文化古都。历史上,我国著名文人学者顾炎武、傅山、巴金、郭沫若等都曾赋诗赞誉。
如今的杏花村出产的杏花村、竹叶青,均为全国驰名商标,酒都杏花村也成为旅游观光的文化旅游胜地。
台骀
▲晋祠台骀庙内供奉的台骀像
台骀,五方天帝少昊后裔,中国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治水时间早于大禹,是中国历史上成功治理江河的创始人。
朱彝尊有《台骀庙》诗,详细记载了台骀治水的全过程,说他“分野扪参次,山川奠禹先”。诗中赞扬台骀治水时研究天上的星次所对应的地域,早在大禹治水前已奠定了山川。
台骀成功治理汾河水患,受到颛顼嘉奖,将其封于汾川,被后世尊为“汾水之神”,并受到当地沈、黄、蓐、姒四国的祭祀。
▲晋祠台骀庙匾额
台骀祖父张挥发明创造了弓,为张姓始祖,故台骀也被尊为张姓第三世祖。
本期参考资料:
姚奠中《咏晋诗选》
清雍正版《山西通志》
陈彭年、丘雍《广韵》
段玉裁《説文解字注》
李炳海《汾神台骀考辨》
人民网
文案:王晏如 制图:安娜
原标题:《诗画山西|寒食太原道中,游子眼中的汾水春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