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温骧:明媚过往,墨语凝香

2021-04-28 14: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画家温骧:明媚过往,墨语凝香

文/钱毛毛

中国画是以注重意境的表达而独立于世界画坛的,而写意山水画在中国画的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最具东方文人思想。所以意境的表现在山水画创作中要求更为高妙。因而山水画也以表现人文意趣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而著称。

温骧先生在庚子岁末创作了《飞瀑流泉图》和《湖光山色图》这两幅佳作,以精妙的技法,写出了这种人文意趣和天人合一的意境之美。

温骧《飞瀑流泉图》2020年作 62×122cm

《飞瀑流泉图》创作的灵感源于黄山一个叫“皮蓬”的地方,据说这里曾经是清朝一位叫“雪庄”的高僧作画的地方,并由此得名。这里是登黄山的必经之路,温骧先生三十年前是这里的常客,曾十余次到黄山写生,每每途径这里歇脚时,眼前的美景令他映像深刻。三十年后再忆起,那过往的青春时光和美景,依然令他心潮澎湃,难以忘怀,于是提笔作此画。

作品采用“S形”构图,由远及近将瀑布飞流直下的生动气韵与山崖的壁立千仞跃然纸上。山顶的涓涓细流经过曲折蜿蜒直达山底,淡墨晕染,中锋勾线,间有焦墨擦出飞白,营造出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

温骧《飞瀑流泉图》局部

中国人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险峰虽然坎坷,但是却能纵览这绮丽山色。此幅作品中,温骧先生并没有画出山顶之所在,似乎是表达一种“艺术之路,奋斗永无止境”的思想。

三十年前,登黄山只有山路,皮蓬是必经之地。后来,黄山有了索道,除了为谋生计登山的挑夫外,步行登山的人越来越少,因而知道皮蓬的人也就越来越少。虽然这处风景一直存在,但却因登山方式的改变,让人们容易忘却或是忽略。

画法之妙人各意会而造其境,故无定法也。三十年后,温骧先生以自己独特的笔墨技法,将此处美景进行艺术再加工后呈现出来,由实景造其意境,是对这里固有的自然美的一种深情怀念与记录,充满着画家的人文情怀。

温骧《飞瀑流泉图》局部

山峰上的树木由松树、梅树和竹组成。近处的松树树干用淡墨皴擦而成,然后用松叶点写叶,再用湿墨晕染,突出松树的苍劲和松叶的茂盛。梅树和竹林则用“鼠足点”和“介子点”点画而成。险峰之上茂盛生长的梅树,暗合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韵。成片的竹林,素雅清秀、朴实无华、清虚自守,一派君子之风。竹子也寓意着平安,有竹报平安之意。

温骧《飞瀑流泉图》局部

温骧先生特地用“泼墨技法”来画山石,为的就是用其“挥洒淋漓”的笔墨技法突出黄山的气势磅礴,酣畅淋漓地将自己的人文情怀灌注在笔锋之间。较温骧先生以往的作品,这种山石画法,由皴到泼,泼后再皴,形成了泼中有皴,皴中有泼的丰富感,是一种重大的变革与创新,是温骧先生创作技法的又一次飞跃。

天地以生气成之,画以笔墨取之。温骧先生这种技法的运用,不仅仅是画家本人自然、率性、洒脱的表达,更是对黄山山石介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完全诠释与表达,为整幅作品意境营造搭建了骨架,写入了血脉,富予了的灵魂。

温骧《湖光山色图》2020年作 62×122cm

另一幅《湖光山色图》中,两座山峰分别处于远景和中景,山体采用的技法同《飞瀑流泉图》相同,依然是泼中有皴,皴中有泼。山势起伏连绵,从高到低,一气呵成,是温骧先生山水画技法最为纯熟的作品之一。

在远景山峰以外还用淡墨染画出了层层的远山,表现了“山外有山”的人生哲理,也似乎蕴含了在艺术之路上遇到的挑战和艰难会越来越多,只有像山间苍劲挺拔的大树一样,坚韧不拔、踏实肯干,就一定会开枝散叶,继往开来。

温骧《湖光山色图》局部

这幅作品的灵感,源自皖南地区的山村小景。徽州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江河密布。雾气常常在夜里生起,直至次日上午还未消散殆尽,云雾缭绕,山色葱郁凝重,让人仿佛置身世外仙境。诗一般的景象,唯美动人。

为表现皖南风景中的雾气朦胧和山峰傲骨,温骧先生大胆地采取了泼墨和皴染相结合的方式,把皖南山水之乡的湿润、华滋、浑厚表现的恰到好处。半山腰和湖边的松树中锋运笔,双勾画法描绘其挺拔高大,右下角是一片竹林,郁郁葱葱,还用胡椒点点出了群山之间翠色欲滴的草丛,描绘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这幅作品的色彩主要以墨色深浅来表达,浓干湿淡焦墨层次多而清爽,间或有浅赭石、三绿和花青,没有色彩的跳跃,色不碍墨,浑然天成,看着极是畅神。

温骧《湖光山色图》局部

艺术的魅力除了在于直观的美,也在于细节处无限的遐想。一个小小的角落,看到的或许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群山绿树之间隐约有几户人家,其中左下角的那一户人去屋空,细看门前还有一座断桥,令人不解。或许是屋内原住有一位隐士,弃水(财)登高,去追求山顶更美的风景了,于是留下空屋断桥令人遐想。在浮躁的世界里,为了欣赏到更美的风景,果敢断舍离,放弃世俗的一切,何其逍遥洒脱?

温骧《湖光山色图》局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幅画名叫《湖光山色图》,可是偏偏身为“主角”之一的湖面却只有一角,似乎在表明画卷之外有着更为广阔的湖景,用一种画外留白的方式,引人遐想画外之美景。

宋代郭熙云:“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以取其势,近看以取其质,宏观取大势,微观取实质。”近年来,温骧先生的作品从技法层面上,特别是山石的处理上,在似与不似之间日臻成熟,即有其势更有其质,成为了可望、可游、可居的妙品。

明媚过往,墨语凝香。蓝鹰书画认为,这些成果的取得,或源于温骧先生对过往艺术之路的深刻总结,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的结果。必将为每一位画者提供了参考借鉴。

温骧

祖籍河北,1953年出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特聘研究员。先后师从于著名画家郭传璋、亚明、何海霞、张步。1991年受全国青联派遣赴日本研修,在日期间创作的《雪山富士》得到画家平山郁夫的高度评价。创作的《白系瀑布》《日本印象》被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收藏。199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2015年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2016年在荣宝斋举办个人画展,同年《渔樵耕读图》和《百年树人》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2018年作品《贵州风情图》被国子监和文物局联合收藏。《山岳听涛图》《江山入画图》等作品发表于《中华英才》2019年第16期。《太平渔夫图》《新篁苍石》等作品发表于香港 《美术家 》杂志2020年春第5期。

下期解读作品预告,敬请期待:

温骧《渔乐图 》2020年作 100×26.5cm

温骧《荒原之恋》 2020年作 47.5×25.5cm

温骧《江山无限入画渔乐自有人家》 2020年作 72.5×27cm

温骧《山河无尽意 江海泛渔舟》2020年作 80×26.5cm

温骧《如烟如画如梦如幻江南烟雨濛濛》 2020年作108×26.5cm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