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校师生制作音频助游视障者:每个人都有权体验旅行之乐
乔光辉与学生讨论“新视界”项目。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朋友,欢迎来到杭州!你肯定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把杭州比作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湖……”
浙江工商大学国际酒店管理系大二学生张欢正在录制一段音频,将在刚上线的“盲盲视界游”微信公众号发布——这是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乔光辉带领学生开展的“新视界”公益项目的内容之一,帮助视障人士体验旅行的快乐。
“旅行是每个人的权利,要让视障人士也能享受到旅游休闲带来的精神福利。我国有1732万视障人群,但专门针对他们的旅行社不足10家,各类景点、展馆没有视障群体的触摸体验设施,在视障人群正常购票且有陪同人员的情况下,游船、缆车、玻璃栈道、漂流等一些活动场景也拒绝他们参与,有人甚至嘲笑视障人士‘看不见还出来旅游’。”4月28日,乔光辉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通过听讲解、触摸,发挥想象力,在脑海形成画面和真实感受,这是视障人群获得旅游体验的关键。”
来自天津的视障人士触摸西湖边的古树。
40岁的乔光辉曾在国外求学多年,2010年回国任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关注到视障人士旅游。“2015年我在澳大利亚旅行,看到一位父亲带着视障的女儿游览瀑布。女孩听到瀑布的声音、感受到水汽迎面飘来,高兴地手舞足蹈。我非常感动。”乔光辉说。
2019年底,他带着学生推出“新视界”公益项目。这是一个视障者助游服务平台,将形成出行前信息、出行中匹配、出行后交流三大内容。“出行前信息”主要展示景点、酒店等,可收听、查看介绍、行程等;“出行中匹配”指根据目的地、时间等进行视障者和志愿者间的匹配,如语音输入“杭州”“本周六”,可以查看适合的视障者或志愿者,便于双方对接;“出行后交流”采用论坛讨论方式,在视障者、志愿者、旅行社间交流信息,用户可以表情、图片、语音、视频等发表旅游体验、途中故事、图片等。经过一年多调研,“盲盲视界游”公众号4月27日上线,已录制了杭州西湖、厦门鼓浪屿等景点的音频。
学生志愿者为视障人士导游。
为录制音频,浙江工商大学的同学在景点蒙住眼感受环境,一边更好地满足视障群体的需求。4月下旬,4名天津的视障人士来杭州旅游,在同学的带领下前往西湖、钱塘江、灵隐寺等。导览中,同学们不断记录着视障人士的关注点、兴趣点。
“我发现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美食,只要价格能承受肯定会选择。他们还会用手去摸西湖边的树、雷峰塔的汉白玉栏杆,在‘花港观鱼’俯身触摸地上的鱼形石雕。有水声、鸟叫,会驻足聆听。虽然看不见,但他们特别渴望与美景同框,每到一个著名景点,都会让我拍视频,附上不同的音乐发朋友圈——这样,以后他听到这个音乐就能想到来过杭州。”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张俊藐说,一名从事盲人按摩的视障人士告诉她,自己平时的工作、生活很单调,这次旅游就像打了次鸡血,让他能快乐地走下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