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先生专栏 | 隋建国的塑白之道:空白作为礼物

2021-04-28 11: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时尚先生 时尚先生

手不在手上,手之手在手掌“抓空”时的那一次开合,物也不是物体,而是一团尚未命名的泥团。回到女娲造人时的那个瞬间,一捏之间,泥团来到手掌的开合之间,是这次动作,敞开了存在,敞开了一个个世界,乃是生命的最初出生。

隋建国的“雕塑”既非雕刻也非塑造,而是抓空与塑白的动作,是回到造物最初在人性手掌上出场的时刻,回到生命最初的那一次痉挛,回到手掌要抓出一个世界的原初冲动。手掌的开合之间,不是塑造一个具体的物,而是让匿名的泥团,在一次接触的刹那,让带有个体掌纹生物印迹的一个世界出场,让一个无限开放的场域被打开,这也是为何隋建国通过扫描手捏物,然后以虚拟数据技术来在云端储存,并且以 3D 打印出来。

隋建国的艺术乃是“塑白之道”:从抓住(catch)虚空,到放大(enlarge)虚空,再到展现(expose)虚空,经过此三次展开,回应了中国传统的空白(void)之道,以当代的虚拟(virtual)技术,生成为具有当代展示场域(field)的艺术一般。我们甚至可以把隋建国的雕塑艺术简单命名为“塑白”(Plastic Blank):塑造空白的艺术,既与雕塑的可塑性(plasticity)相关,也是与雕塑的东方哲学或智慧(wisdom)相关。

这是关于空白的智慧与给出一个无的艺术。隋建国先生喜欢讲一个关于空白的故事,据说一个外国著名收藏家藏有八大山人的一幅名作,但是在要挂在自己家里墙上时,发现这幅作品太大,于是找装裱师裁去了画面上大片的留白;但是当一个中国艺术家来到他家里看到这幅变小的作品时,说八大山人画出那个空白下面的鱼或者鸟时,已经考虑了上方的空白,这看似多余的空白空间才决定了鱼的大小形态,一旦裁掉所谓的“留白”,这幅作品就不再是之前的作品;这个作品如果价值1000万,现在就减少了200万了。隋建国从这个故事一下子顿悟到:把那个空白找回来,如果可能的话,装裱起来,就成为了一件独立的作品,纯粹的空白成为了礼物,是否可以把空白作为礼物给予出来?这就是空白的哲学,这就是艺术一般性的开始,这就是中国艺术的空白活化原则,让看似无用多余的空白来塑造事物,塑造空间,甚至,仅仅只有空白在自身生产,自身扩大。

此放大空白的智慧,乃是生命先天性的显现,再一次说,如此的艺术不是制作一个物,不是一件雕塑作品,而是在手掌开合的那个瞬间,一个空白的世界在来临,是生命神圣性的现实,是空白的放大,是空白在打开自身,这不是雕塑艺术,这是艺术一般。

整个现代性的艺术,其实已经不是传统分类的各种特殊艺术(Special art),而是要在一个作品上产生艺术一般(the General Art),一个作品上就要直接传达大写的艺术本身,这是自从杜尚以来带给艺术的概念性要求。波洛克的滴洒动作带来了绘画的一般性,随后触发了丰塔纳的划破画布和昂塔依折叠画布的一般性动作,此“一般性”乃是见证人性自由的“先天性”,艺术的一般性无疑是对“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先天性之见证,随便一个动作,看似每个人都可以做,但却有待于一个艺术家瞬间的顿悟与持久的呈现,不是仅仅做一次,而是让这一个看似无意义的动作,在第一次发现后,成为一个一般性的艺术事件。

这也是哲学的要求:艺术本身就是传达一个世界的出场,而不是某种技能与风格,某种语言与时代的精神,而是那个与人性一道生成的世界本身。隋建国的一次手捏,带来的那个“东西”既是一个不可名状的作品(你可以赋予其所想到的形状),也是艺术一般(这是个体性生命创造的开放场域)。

其中有着多重的一般性 :其一,在手掌开合去捏造的一个瞬间,这是手掌上 DNA 印迹的一般性,此印迹并非仅仅是个体的纹理,而是人性持久传递的生物一般性,这是生命的先天性,一直存在着的“生命先天的一般性”,第一次被显示出来,个体的先天性存在印记得到了见证 ;其二,这也是指向空白的自身显现,是世界的一次敞开,是回应世界的一次召唤,此召唤的敞开,让物在这个空白的开合中,被赋予了空白的呼吸与张力,这个无名的物与这个空白的场,一道显现出来,并且一直保持此空白的显现,这是“空白的一般化”;其三,这是“虚拟技术的一般性”,在虚拟云端储存为数字存在,可以不断被打印出来,展览出来的只是这种材料的脆弱性以及与空间的对话关系,而不再是古代雕塑作品对于克服时间永恒性的要求。

中国艺术需要有着自己的原创性原理,中国文化到了需要贡献自己哲学与艺术原理的时刻,隋建国的“塑白艺术”给出了当代艺术更多的“余地”(一个几乎不可见的游戏空间 :Spiel-Raum):从个体生物痕迹的本能痕迹——到虚拟空间的放大——再到 3D 光敏材料的打印——直到空间的展示中形态的重组放置,多维度地结合了肉身生命与虚拟世界,虚拟与当下展示空间,带有“云中花园”的开放性,激发我们去反思中国人的模造逻辑与块量思维,如何以个体的印记,同时又具有开放的场域性,见证个体肉身生命的神圣存在性,还具有某种诗意虚托邦想象的意义,具有中国文化进入现代性,有着自身独立的创造性原则。

责任编辑:张末

造型:黑黑

摄影:AMO

隋建国妆发:卢欢(荧光兽)

特邀艺术撰稿人:夏可君

特别鸣谢:隋建国艺术基金会

原标题:《先生专栏 | 隋建国的塑白之道:空白作为礼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