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拜登定性亚美尼亚惨案是“种族灭绝”,美土友谊的小船要翻?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罗爱玲
2021-04-28 08:29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4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声明,将1915年4月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认定为“种族灭绝”。声明一出,立即招致土耳其方面的强烈抗议,土耳其外交部立即召见美国驻安卡拉大使大卫·萨特菲尔德(David Satterfield),指出“拜登的声明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政治声明,既无学术和法律依据,也没有任何的证据支持。关于1915年事件,使用国际法严格定义的‘种族灭绝’一词所需要的条件都没有得到满足。”

26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也在电视讲话中表示,拜登的这一声明“毫无根据”,且于美土双边关系是有害的。他还提醒拜登“照照镜子”,当年欧洲殖民者如何对待美洲的印第安人,“发生了什么是很清楚的”。

此外,土耳其还罕见地出现了各主要机构的一致对美批评。土耳其总统发言人易卜拉欣·卡林(Ibrahim Kalın)强调:“历史事件必须由历史学家进行调查。这些毫无依据的指控将会损害土耳其与亚美尼亚之间的正常化努力,同时也会给土美关系带来深重的伤痛。”土耳其政府新闻主管法赫雷丁·阿尔图(Fahrettin Altun)在声明中称,美国官员无视历史,屈服于游说者的要求,美国对1915年事件的态度与历史事实无关,而只反映了游说活动。由于华盛顿的态度,土耳其在与美国的关系中正面临着“极其不幸和悲伤的一天”。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发言人穆斯塔法·恩托普(Mustafa Şentop)在参观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被亚美尼亚恐怖组织杀害的外交官及其家人的坟墓时说:“这是亚美尼亚诉诸第三国议会以及区域和国际组织将历史问题政治化的结果。亚美尼亚的‘种族灭绝’主张与历史事实相矛盾。”

核心利益被触犯,土耳其朝野同仇敌忾

拜登的声明之所以在土耳其国内引起如此激烈反应,在于其触犯了现代土耳其共和国自建国以来的国家利益底线。土耳其政府历来都将1915年的亚美尼亚事件与库尔德人问题视为国家的两大核心利益,不容触犯。尤其1915年的亚美尼亚事件,因为其关涉到建国后土耳其政府的许多高官。这些高官有不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都参与了1915年奥斯曼帝国时期的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而且在战后为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倘若承认了亚美尼亚大屠杀这一事实,将会给土耳其政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和联动效应。因此,建国至今的历届土耳其政府,无论执政的是世俗政党,还是具有伊斯兰倾向的宗教型政党,都只是承认有许多生活在奥斯曼帝国的亚美尼亚人一战期间在与奥斯曼军队的冲突中被杀,但对150万人的数字提出质疑,并否认这些屠杀是经过系统性的精心策划的,简而言之,土耳其举国上下都将拒绝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为“种族灭绝”作为不容触犯的国家核心利益。

正因此,拜登的声明才使得土国内无论执政党还是在野党都同仇敌忾,发出了一致的反对声音。埃尔多安政府最近因撤换央行行长、退出维护妇女权利的《伊斯坦布尔公约》和力排众议坚持要开凿伊斯坦布尔人工运河等问题在国内面临在野党的极大压力,拜登声明暂时转移了土耳其在野党对埃尔多安政府所施加的压力,一致对外应对国家核心利益问题。

埃尔多安政府的盟友党——民族主义行动党主席德瓦特·巴赫塞利(Devlet Bahçeli)在推特上指出,在拜登发表“丑闻”声明后,两国关系有可能出现负面变化。土耳其在这一问题上的历史无可挑剔,土耳其不需要向任何人提供有关这一问题的证据,围绕1915年事件发起的这场诽谤运动既没有根据,也没有事实依据。他补充说:“应将亚美尼亚人被驱逐出境的原因置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阴暗、血腥的现实背景下加以考量。”

主要反对党——共和人民党发言人法伊克·奥兹特拉克(Faik Öztrak)认为拜登将1915年事件描述为“种族灭绝”是一个重大错误,这种说法不仅不能克服土耳其人和亚美尼亚人在1915年事件中所遭受的创伤,反而会加剧双方关系的紧张,双方在一战中所经历的疼痛需要共同的努力才能治愈。拜登的言论“将在亚美尼亚和土耳其人民之间可能达成的妥协上打开难以修复的伤口”,这不仅会破坏安卡拉和华盛顿之间的关系,而且会破坏整个南高加索地区的和平努力。另一反对党——好党(IP)主席梅拉尔·阿克森纳(Meral Akşener)将拜登的声明描述为针对土耳其国家荣誉和尊严的一次猛烈攻击,使用“种族灭绝”一词将不可避免地损害土耳其和美国的关系。

不过,拜登声明也使土国内代表亚美尼亚人和库尔德人利益的政党在议会获得了批评埃尔多安政府、为本族声张利益的机会,比如土耳其大国民议会的亚美尼亚议员加诺·佩兰(Garo Paylan)就公开评论:“我们需要把亚美尼亚人民的痛苦,带到曾经属于他们的土耳其的土地上。我们必须面对亚美尼亚人民的痛苦,我们必须通过正义来减轻这种痛苦。亚美尼亚人民在等待正义的到来。”

亲库尔德的人民民主党(HDP)也发表声明呼吁土耳其政府正视历史,承认106年前的“亚美尼亚大屠杀”,声明一出,立即引起埃尔多安政府和正义与发展党的强烈反应。正义与发展党发言人奥马尔·塞里克(Omer Celik)在推特上回应人民民主党:“你们最好正视库尔德工人党所施加的屠杀行为”。政府新闻主管法赫雷丁·阿尔图也猛烈回应人民民主党:“我们悠久而光荣的历史是我们自豪的源泉,而你们短暂而黑暗的历史则充满了可耻的样本,你们的历史就是分裂主义恐怖组织的历史。”

美国人权外交使土美关系降至历史低点

一年前,拜登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即表示他一旦当选,就会承认1915年事件为“种族灭绝”。就职后不久,拜登宣布他的外交政策将围绕人权价值观展开,加之拜登所在的民主党的背后金主以好莱坞等演艺界人士居多,其选民又多来自少数族裔,在少数族裔问题和种族问题已经成为美国社会政治的敏感问题的今天,民主党政府在外交政策中操弄人权价值观等民主牌的频率会远远高于往届政府,这一趋势的转向给苦苦游说了几十年的美国亚美尼亚裔院外集团带来了的曙光。

美国境内的亚美尼亚裔移民大约有150万至200万之间,他们大多居住在加州的洛杉矶县,在洛杉矶附近的格伦代尔市,20万人口中有40%都是亚美尼亚裔。虽然亚美尼亚裔美国人的人数远远低于犹太裔美国人,但他们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为1915年事件的定性问题游说美国政府。加州是美国的亚美尼亚侨民中心,同时也是民主党的主要票仓,副总统哈里斯在担任加州参议员时就发起了将1915年事件定性为“种族灭绝”的决议,并于2019年在参众两院都获得了一致通过。拜登上任后,来自共和党和民主党的100多名议员就致信拜登,敦促他正式发表声明承认这次事件是种族灭绝。

其实以法国为首的一些欧洲国家以及加拿大早在美国之前就将1915年事件认定为种族灭绝。2019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意大利议会下院就正式宣布该事件已经构成“种族灭绝”,马克龙还下令将每年的4月24日定为亚美尼亚大屠杀纪念日。

相比欧洲,美国出于土耳其在其维护中东战略利益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考虑,在亚美尼亚大屠杀问题上一直持谨慎态度。几十年来,历届美国总统在亚美尼亚大屠杀纪念日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反思时都避免使用“种族灭绝”一词,即使“口无遮拦”的前总统特朗普也只是称其为“20世纪最严重的大规模暴行之一”。虽然拜登这一声明只具有象征性意义,不会引发任何惩罚,但其打破了白宫几十年来一直小心翼翼地用亚美尼亚语 “Metz Yeghern”(大恶魔)来指代暴行的声明。

拜登之所以敢冒土耳其之大不韪,触犯土耳其的核心利益,首先在于美国政府为了应对中国的崛起,将其战略部署重点放在了印太地区,中东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由此土耳其在美国对外战略部署中的重要性就不如以前。其次,土耳其埃尔多安政府自从将国家政体从议会制改为总统制后,其独立外交意识越来越强,并将其付诸一系列外交实践中,比如土耳其执意要购买俄罗斯的S-400防空系统、在叙利亚问题、利比亚问题、东地中海油气开发和人权等一系列问题上都与美国发生了分歧,两国关系可以说是日趋紧张。拜登上任近百日时才与埃尔多安通电话,而且将通话时间特意安排在4月24日发表“亚美尼亚大屠杀”声明的前一天,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反映出拜登对埃尔多安的冷落和不在意,以至于土耳其外交部指出:“美国的声明将揭开深切伤害我们相互信任和友谊的伤口”。

拜登政府对亚美尼亚种族灭绝的承认标志着土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低点。土耳其随后可能会采取一些报复性措施,诸如对等制裁美国、关闭美国在土耳其境内的因切利克空军基地,与俄罗斯、中国和伊朗等进一步靠近,但这些报复性措施多半会是暂时的、非实质性的,毕竟美国是北约集团中最力挺土耳其的盟友。拜登政府虽然对外主打人权牌,也依旧脱离不了现实主义的考量,拜登政府通过先抑后扬的打压方式,会进一步迫使土耳其在其他一些重要议题上做出退让,配合美国的利益诉求,拜登政府的一名高级官员就表示,华盛顿会继续将土耳其视为北约的重要盟友,并鼓励亚美尼亚和土耳其寻求和解。

(罗爱玲,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