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版《寒梅》傲雪再开,淮剧《党的女儿》三度重排
4月23-25日,由上海淮剧团创作排演的都市新淮剧作品《寒梅》在上海逸夫舞台首度亮相,连演三场。这也是一部经典作品问世63年后的第三次“凌霜傲雪”般的蜕变。从1950年代的经典淮剧《党的女儿》到1990年第一版《寒梅》,再到如今这次全新版《寒梅》,见证了上海淮剧团都市新淮剧的又一次尝试。
《寒梅》剧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寒梅》的演出,吸引了很多单位和集体组团观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在演出结束后与剧组进行互动交流,重温理想信念。3场演出气氛热烈,每场谢幕,都赢得了观众极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
在此次《寒梅》首演之后,该剧还将与5月27日在保利上海城市剧院演出,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创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
《寒梅》的创作是剧作家罗怀臻在《党的女儿》故事基础上的一次全新改写,是对戏曲红色革命题材类型的一次尝试和探索。编剧罗怀臻表示:“都市新淮剧《寒梅》有着63年的深厚底蕴,经历过三个时代的转型创新。所以,上海淮剧团亦如他的历史一样,还会在不同的时期做出他应有的贡献。”
首演结束后,罗怀臻对观众的现场反响颇为感慨,他谈到,“昨天观众会鼓掌,虽然当年老观众不多了,但只要观众一听到这个东西,就会想到当年的《党的女儿》,第一句唱腔就是‘昏沉沉’, 63年了,但只要这句唱腔响起,马上就进入前辈的记忆了。”
《寒梅》剧照
淮剧《党的女儿》问世于1958年下半年,正是当年上半年这部电影红遍全国后的不久。罗怀臻介绍说,上海淮剧团在现代戏这方面一直都是全国领先的,最早就有原创戏《海港的早晨》,后来被京剧改编为全国闻名的《海港》。
而对于历时63年几度重拍改编这部作品,罗怀臻表示:“我们这次没有做成大剧院大剧场的东西,反而做到让它更戏剧,更戏曲,更淮剧。但正是这种追求,反而可能有现代感。”
“我觉得这部剧经历三个时期,一个作品经历了63年,你该怎么让它不断地出新,不断地以新的面目传承?我们能不能让这个作品还是当代的?63年前想传承的精神今天依然可以传承,但怎么重新改编这个经典?怎么能保持它和这个时代的共振?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
《寒梅》剧照
上海淮剧团团长龚孝雄介绍说,这部剧在去年年初启动了创作,今年3月主创赴瑞金、井冈山深扎采风。全剧保留了原作的基本内容,但80%的内容是新创作的,导演韩剑英已经第二次和上海淮剧团合作,带领剧组演员共同探索这部作品新的表演方式。而舞美设计邀请了韩生,在原有基础上做了大量的调整,使整部作品成为一个全新的创作。
《寒梅》剧照
全剧还集中了上海淮剧团一群中生代演员,白玉兰获奖者邢娜领衔主演的寒梅让观众印象深刻。此外,陆晓龙、陈海霞、邱海东、徐良玉、陈继云等多位中青年演员共同参与了演出。
《寒梅》的首轮亮相也吸引了不少戏剧界人士的目光,不少专家都在演出后对作品的创新性重拍表示了肯定。“赋予老题材以新的视角”,“在传统艺术如何表现现代题材方面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成为作品最受肯定之处。
剧作家、戏剧评论家李小青认为,这个戏最大的不同是把戏剧焦点集中在一对夫妻上,也就是寒梅和她叛变的丈夫。“这两个人物是立得住的,尤其是妻子寒梅这个形象,有母性、党性、亲性,在这几处的光照下,对人物内心、情感进行揣摩、渲染,所以这一人物是饱满的,而且具有感人的力量。”
《寒梅》剧照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副研究员张之薇表示,“看了《寒梅》这部戏,我感受到了非常强烈的、自觉的现代意识,是对原有淮剧《党的女儿》的一次超越。‘叛徒’这一人物用非常艺术化的手段来展现,注意到了人情感上的矛盾,儿女情长、进退两难,可以体会到创作上拒绝脸谱化,给演员留下了自我发挥的空间。我觉得这个戏,它所有的内心情感都与唱段紧紧联系在一起,也结合了淮剧本身的剧种特色。”
评论家刘玉琴认为:这出戏我们放在今天,它的价值、意义,跟时代的脉动相契合,这点挺了不起的。对剧团和剧种而言,这是第三次排演,从1950年代、1990年代到今天,每一次都是在新起点上的提升或者叫飞跃。创作者们没有抱着原来的东西不放,无论是现代戏的转型、传统戏曲的转型,还是继承淮剧旦角为中心表演艺术传统,这其中任何一种表述,都是在重新确认淮剧在现代剧场中的一种新身份的表达。”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