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利路修的漫漫下班路:亦真亦幻的粉丝权力
从2018年“偶像元年”起算,宁静算是参加团体选秀节目并公开表示不想成团的第一人。《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结束之后不久,宁静到《创造营2021》做导师,遇到了“第二人”利路修。宁静公开表示不想成团但最终还是被选做团员,俄罗斯人利路修一开始就表示不想成团,一路被粉丝推着挺进决赛,赛后终于开心下班,成就近年来选秀历史上一簇不一样的烟火。
《创造营2021》选手利路修
你可能不关心今年的练习生选秀节目,但也许会因为隔三差五出现在微博高位上的热搜获取到这个特立独行的俄罗斯人相关讯息。根据利路修签约经纪公司老板的说法,他是被安排去照顾同公司两名选手的,不喜欢唱跳,不想成团出道,结果因为和其他积极争取出道的选手不一样,成功吸引了霸道观众的注意。古早傻白甜言情文里的霸道总裁会因为被女主角泼一身咖啡而坠入爱河,自称“笋丝”的利路修粉丝也会因为一个刻意拒绝营业的人而积极“撑腰”投票。就像霸总文绕不开无往不胜的权力,利路修和笋丝的故事也一度演变成为权力的展示。
在决赛前的一次数据排名中,利路修成功进入出道位但随即表态希望粉丝尊重他个人意愿,提醒粉丝注意“分寸感”。这次表态引发部分“笋丝”不满,有当即脱粉的,有阴谋论的(即有意出道的成员及团队、粉丝通过宣传尊重利路修个人意愿使粉丝停止投票,排除竞争,消除威胁),有主张投票是个人支配财产权体现与投票对象个人意志无关的。粉丝内部争议很快引发外部关注,由于节目赛程前期利路修获得的媒体关注度很高,类似粉丝发言被截图在多个平台娱乐版块传播,笋丝一时间千夫所指。同日,利路修粉丝后援会宣布停止集资打投,争议就此平息。
利路修后援会微博截图
艺人个人意愿和粉丝群体发生冲突的事件绝非孤例,冲突背后反映的是“粉丝经济”环境对交换关系的两端所建立起的动态结构的改变。当娱乐活动不再以演艺本身为内容时,双方不对等的交换关系必然使粉丝获得更多的权力,但受制于行业现状和演艺的特殊性,粉丝权力难以完全伸张,长此以往,通过爱来榨取金钱的粉丝经济终将难以为继。
以“爱”为名的社会交换
相比公司造星的模式,选秀更强调艺人的吸引力。除了才艺,选秀艺人需要更多地与目标受众交往互动以维持人气,并在实现完全转型前延续自己的演艺事业。在这种关系中,选秀艺人和受众之间出现了社会交换的起点——“社会吸引”。美国社会学家彼得·布劳提出的社会交换理论将社会吸引定义为与他人交往的倾向性。一个人期望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获得报酬,便会受到能提供报酬的人的吸引。粉丝经济的大环境下,艺人需要粉丝的钱,是外在报酬,而粉丝则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是内在报酬。要使对方承认自己,产生与自己交往的意愿,就必须向对方证明自己是个有吸引力的人,表明与自己交往能够从中获得报酬。如果对方接受,社会交往行为随即展开。艺人通过才艺和个性展示吸引粉丝,粉丝出钱出力为艺人提供舆论和经济上的支持,双方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关系中的双方并不绝对对等,拥有的资源更丰富、更稀缺的一方因为可以自由地选择交换对象,因而不会被特定的交换关系所束缚,在交换中往往会获得更高的地位。当双方不对等时,优势方就获得了权力。在选秀节目开播初期,艺人和粉丝之间的关系就犹如刚刚确立关系的情侣,因为害怕失去对方,双方都会加大投入以维持吸引。一旦关系进入稳定期,两者之间就会出现差异。在爱情关系中,一方投入的增加变相提高了对方所持资源的价值,从而间接降低了自己的地位,增大了对方的权力。
粉丝耗费时间和金钱支持艺人,表面上投入比艺人高,但并不会使艺人处于权力上的优势地位。爱情是稀缺资源,但艺人不是。国内的艺人同质化程度很高,可替代性强,关注和热衷于参与选秀节目的粉丝却是有限的,粉丝的选择权要比艺人更大,粉丝增加投入不再是社会交换基本模型中维系关系的表现,而是通过增加投入增大地位差距的表现。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粉丝是否有权干预偶像恋爱,不参与该种社会交换的人通常基于双方系平等主体的前提,认为艺人恋爱自由是一项基本权利,介入社会交换的粉丝则基于自身所处优势地位所赋予的权力反对艺人恋爱。长久以来,粉丝在类似事件中已经固定成为大众舆论的批判对象,通过社会交往获得的权力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压制粉丝权力的不仅仅是不介入特定社会交换关系的大众舆论,还有所谓“资本”的力量。平台和演艺公司比粉丝掌握的资源更多也更加稀有,面对背靠大平台、大公司,或是自身掌握稀缺资源的艺人,粉丝依靠增加经济投入而获得的权力是十分有限的。
不难发现,利路修的选秀故事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权力的游戏。靠其他参赛选手衬托,只训练了五天就上场表演的利路修第一次排名都没有垫底,但仅依靠艺能还是不足以成立常态下的社会交换。作为最开始吸引“笋丝”投票的是一句响亮口号,“这辈子能左右别人命运的机会不多了”,对于多数在现实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的人而言极具诱惑力,它更像是一种赋权,只要肯花钱投票就能看到一个人因为个人意志无法实现而不断陷入苦痛挣扎。今年3月节目第二次公演之后,利路修的老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利路修本人搞不清楚笋丝跟他对着干是因为喜欢他还是讨厌他;后援会宣布停止集中投票的前一天,另一家媒体发布了对利路修本人的采访,记者用“崩溃”描述他的状态。可能是利路修一直面无表情,挣扎表现得并不剧烈,因而没有引发笋丝的负罪感,直到被舆论大范围批评,笋丝受制于外力不得不停止投票。粉丝能够在利路修身上实现权力展示,还在于利路修本身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如果利路修从参加比赛到最后获得解放不是已经备好的剧本,他之所以被控制摆布说明他没有更多选择,否则他一开始就不会参赛,或者也可以中途退赛。
社会交换中出现权力不平等的情况,就意味着一方将失去独立性。布劳认为个体或是群体想要在复杂的社会结构中保持独立必须具备以下四种条件中的至少一种:其一,掌握战略资源,如果自己掌握的资源是对其他人成为有效诱因的必要资源,那么他将得到所有人的保护,从而独立于任何他者;其二,拥有替代资源,简而言之就是有选择的可能;其三,拥有强制性力量,可以通过强制力强迫他人提供自己所需服务;其四,减少需求,如果不需要他者提供的资源,也就不再对他者有依赖。围绕着利路修同时展开三种社会交换,第一种发生在他和笋丝之间,由于不以出道为目标,利路修具备独立条件;在他和平台的关系中则不具备这种条件;第三种关系发生在平台和笋丝之间,处于弱势地位的笋丝需要增加投入保证利路修能够继续留在节目中,平台则需要热情笋丝提供的经济利益,双方一直维持着权力的相对平衡。三种社会交换的共同作用,最终造成了利路修的困境。利路修和笋丝之间的内在冲突实际上是激烈的,粉丝通过增加投入获得了实际权力,利路修面对笋丝则具备独立的条件,双方在不同层面上获得了相似的力量,最终在挺进决赛的前一刻爆发。
粉丝干预艺人个人意志的行为经常受到舆论批判的原因根植于现代社会对个人意志的尊重,将个人意志设定为绝对优先级。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设定,在现实的社会结构中它的实现面临着复杂且困难的局面。公共舆论似乎从未讨论过在选秀艺人所面临的至少三种社会交换关系中所获得权力的位阶。已知在三种社会交换中,平台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粉丝在与平台进行社会交换时获得暂时性的平等权力,艺人在与平台的交换关系中处于绝对弱势地位,则粉丝所获得的权力总体上是大于艺人实现独立的能力。舆论可以基于对个人意志的尊重批评粉丝,但不能说粉丝实现权力的行为出师无名。
粉丝经济的权力陷阱
截至4月23日统计数据,超过十四万人次为利路修投票“撑腰”,总花费超过二百五十八万。统计当日位列榜首的是来自日本的赞多,总花费超过两千四百万,人均出资近一百元。相比之下利路修粉丝人均出资只有十八元,可见笋丝基数着实庞大,而庞大的人群中也有用自家产业为偶像做应援的真“富婆”。利路修能够频繁出现在热门搜索里,群众的力量着实不可小觑。
用自家产业为利路修应援的笋丝
文化学者普遍倾向于将选秀节目“超级女生”的时代诠释为民意在大众娱乐领域的表达,面对高度商业化运作的练习生选秀,零散个体的意志似乎已经不再那么重要。贴着各种人设标签的“偶像”呈现出批量化生产的状态,高举“女性通过消费行为彰显自身权利”口号的“粉丝经济”实际上更像是一个“购买权力”的骗局。
选秀和其他性质的娱乐节目最大的一点不同在于赋予观众一种虚幻的“权力感”。权力感是指个体感知自身控制他者的能力,权力感往往也在为他人提供有价值资源的社会交换过程中产生。在和社会交换中获取权力,则具备高权力感。高权力感个体通常掌握相对丰富的资源,并且较少依赖他人,更加容易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权力感又可以分为社会权力感和个体权力感两种,高社会权力感表现为个体认为自身拥有的权力主要用于帮助他人实现目标以及为他人谋取福利,低社会权力感则表现为利己。而个人权力感主要描述个体感知自身所拥有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获得超越他人的地位和获得他人认可方面。高权力感个体往往更加倾向于主动,会追求实现目标,而低权力感的人则更倾向于压抑自己的欲望。由于高权力感个体更加关注短期目标,在消费领域中,高权力感个体也更容易冲动消费。从上述理论不难推出,帮助消费者建立高权力感,可以间接促使消费者关注短期目标,进而诱发冲动消费,冲动消费的人越多,商家的钱来得越容易。在经济利益面前,处于优势地位的生产者并不介意让渡一些虚无的修饰词赋予消费者尊贵的身份以便渲染一种虚无的权力感。
粉丝经济通过艺人带动粉丝消费,回馈是粉丝将购买数据作为艺人实力的体现进而推动艺人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维持曝光,粉丝通过消费行为也获得了权力感。粉丝经济本身是建立在冲动消费的前提下的,粉丝经济场景中艺人代言商品“单链”有足够清晰的数据体现,平通常以艺人提供的粉丝专属福利为诱饵附加完成时限和一定的数额标准,和打折促销活动一样是相对典型的刺激冲动消费场景。冲动消费是一种高消耗行为,能够经得起长久消耗的粉丝群体是人人垂涎的富矿,却也是不可再生资源,总有耗尽的一天。与这种消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粉丝通过高消耗获得的权力并未得到充分实现,“偶像元年”后日益增强的平台操控只能靠选秀形式提供的虚假“权力感”维系对受众的吸引力,一轮轮选秀推出的一茬茬艺人并没有给受众带来高水平的视听娱乐享受,选秀节目参赛选手整体水平肉眼可见一年不如一年,但消耗粉丝的需求从未改变。在社会交换理论中,权力不对等必然走向分化和冲突,通过投入金钱和精力交换爱、精神支持等内在报酬的粉丝也许并没有艺人所宣传的“光明未来”。
最终成功“下班”的利路修在选秀节目播出期间的戏剧性事件只是社会交换中权力不对等引发冲突的一起事例,比起艺人恋爱自由问题更多地暴露出存在于艺人、粉丝群体和平台多方的社会交换关系中的权力不平等。“偶像元年”之后选秀节目一年比一年像是平台的自娱自乐,热衷于选秀提供虚幻权力感的特定群体在一波波质量参差不齐的标签商品之间流连,在更具吸金能力的模式出现之前选秀节目大概并不会停,一批偶像“下班”,但作为粉丝经济中一员的你或许还在加班。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