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致不灭的你》:如此“致郁”的永生

洪三宇
2021-04-27 21:14
来源:澎湃新闻
异次元 >
字号

在2021年4月新番的日本漫画里,《致不灭的你》表现相当亮眼,在播出两集之后,在豆瓣已经拿到了9.2的高分。

 《致不灭的你》海报

与时下大多数日漫一样,《致不灭的你》也有一个不错的漫画原版:大今良时的原著获得第43届讲谈社漫画奖。它的故事设定带有奇幻色彩。

某个不知名的人物(“观察者”)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物体(称为“球”)。它可以变成世间任何接触到的物体的模样,更关键的是,就像片名所言,它拥有着“不死之身”,受伤可以自行复原,丧命也可以轻松复活。换句话说,它是“永生”的。“球”先是变化成了一块普通的石头,上面甚至长出了青苔。在一个暴雪天,一条名叫“乔安”的白犬力竭而死,那块石头又化为它的模样成为活物,回到了“主人”——一位有着银色头发的少年身边。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接下来的剧情,在当今热血漫画充斥的日漫市场里,倒是带给人们一股异样的感觉。少年生活在雪国一个村庄里。人类在那里生存没有希望,继续呆下去终将被寒冷和孤独剥夺生命,只能跟村子一起朽烂。于是整个村子的人,在五年前就踏上了离乡之路,去往想象中的温暖乐园。只有少年为照顾老人留了下来,当老人故去后,他就成为村子里唯一一个人。终于,他也带着“乔安”上路出发,去往憧憬着出产水果的“天堂”。

不甘的少年

照理说,这倒是个常见到老套的励志动画题材,少年带着爱犬踏上旅程的设定,也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咪咪流浪记》(《星仔走天涯》)。然而,与前者展现出的“有志者事竟成”不同,《致不灭的你》流露出的孤独感与绝望感几乎溢出了屏幕。

在冰天雪地里,连名字也没有告诉观众的“少年”艰难前行,唯一的慰藉就是与“乔安”的对话。可是,真正的“乔安”早已经死去,现在的“乔安”只是徒具形骸,它连吃东西都要从头学起,对与人类的情感自然也是一无所知的。

最后,当少年满怀信心地沿着先人留下的图标向前艰难跋涉(还受了伤)到尽头,看到的每一个路标都被尝试后标注了“此路不通”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寻找乐园的希望已经破灭,他一路之上给予自己的那些美好蓝图,只是在自言自语而已!因为“乔安”只是一条不会说话的狗罢了。在背负着巨大的绝望回到雪国那个村子里后,少年挣扎着坐在椅子上(为的是万一大家回来时给人留下好印象),因伤势过重去世了。

“此路不通”

动画第一集的名字,因此也叫做《最后的一个人》。这何止是不“热血”,简直就是“丧”了!当然,悲情动画并不少见,可总会让人有种压抑情绪释放或发泄出去的感觉,可是《致不灭的你》在催人泪下的同时,却没有将压抑情绪释放或发泄出去的感觉,相反,倒是让观众更加“致郁”了。

就导致受众心情抑郁、哀伤这一点而言,《致不灭的你》或许会让人想起多年前的《地球防卫少年》。在这部2007年出品的动漫里,15个孩子签订了一个在游戏中操纵机器人杀敌的契约,但却不知游戏背后付出的沉重代价。这个故事展现了人性中最真实黑暗的一面——恐慌、愤怒和悲伤,并通过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描述出世界黑暗的一面。应该说,这种“致郁”动画的存在与日本动画(及漫画)的定位有关。很大一部分日本动漫面向成年人,而非用来教育儿童。

实际上,《致不灭的你》的第二集画风并没有第一集那样典型的阴郁,“不灭的你”化为少年的模样终于来到了少年生前曾经向往的温暖南国。但故事的内核仍旧显出了残酷一面。对世事险恶一无所知的“少年”在路上遇到了狗熊,随即被撕咬而死(尽管对于它来说这并不重要)。

而在南国的土著部落里也正上演着真正的悲剧,玛琪是个原本生活无忧无虑的女孩,最大的梦想就是“快点变成大人”。但当地有个毫无人道的习俗,要以纯洁的女孩献给“鬼熊”作为祭品,换取村民生活的平安。这当然不是作者向壁虚构(其实《西游记》里也有以童男童女祭祀鲤鱼精的桥段),而是真实世界曾经存在过的残忍。在父母的痛哭声中,玛琪毫不情愿地踏上了最后的旅程,但对于“无法成为大人”的不甘,还是让她中途选择了逃跑。在逃跑途中,她遇到了“少年”从一具尸骸模样恢复过来,因此吓跑了追敌。

残忍的习俗

就这样,玛琪成了“球”遇到的第二个人。善于攀爬的玛琪还在树上为它摘下了水果!这曾经是那位少年梦寐以求的东西,可是观众却全然没有“继承遗志”“如愿以偿”的感觉——“球”虽然已经化为人形,但不会人类的语言,也不会像人一样进食。它唯一的记忆,仍是当初少年教会白犬“乔安”的,如同狗一样撕咬吞咽食物……

“少年”与玛琪相遇

由于“永生”这一设定的存在,《致不灭的你》里主角的命运,可能并非很重要的看点。真正在这部动画里展现出来的,是与其相遇的各色各样的人的命运。或许,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些“致郁”类型动画,并非真的只是单纯地令人不适,而是有着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毕竟,这个世界从来不像想象中的“童话王国”一样十全十美。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