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财报告:受就地过节政策影响,一季度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
近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失业率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新增就业人数上升,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课题组成员、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助教授蒋荷露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延续缩小趋势,今年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2.43,同比下降0.09,这一数据相比往年下降幅度更为明显,说明在一季度城乡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其原因与今年“就地过节”政策影响下,工厂没有停工、停产,持续给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工人发放工资、奖金有关。
中国2021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日前公布,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呈现稳健开局和稳定恢复态势,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奠定基础。
上述报告显示,2021年一季度PPI(生产者价格指数)涨幅不断扩大,1至3月PPI同比增速分别为0.3%、1.7%、4.4%,环比增速分别为1%、0.8%、1.6%。3月环比增速创下2017年以来的最高值。一季度PPI平均同比增速为2.1%,明显高于2020年年均增速-1.8%。PPI同比和环比增速的上升主要受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1至3月份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增速分别为0.5%、2.3%、5.8%,导致PPI上涨约0.35、1.71、4.32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进一步分析发现,2021年一季度生产资料同比和环比增速上升主要是由于采掘业和原材料同比和环比增速的上升。近几个月PPI同比增速不断上升。综合考虑到基数效应、全球新冠疫情的反复、新冠疫苗接种速率、全球经济恢复情况、多国特别美国的超预期刺激政策以及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课题组预计2021年PPI同比增速先上升后下降,在二季度达到高峰,年均增速将显著高于2020年。
投资方面,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基建、制造业投资均有所改善。1至3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9.8%,投资额比2019 年同期下降2.9%,两年复合增长率为-1.5%,制造业投资信心仍有待恢复。制造业投资最多的几个行业里,高技术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为40.4%,两年复合增长率为10.7%。
基建投资方面,报告指出,基建各子项增速均提升,尤其是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投资增速增长加快。从资金来源来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拟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略低于去年的3.75万亿。从财政部发布的一季度数据来看,再融资债券发行额8757亿元,占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的96%;新增债券仅发行364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发行150亿元;专项债发行节奏变缓,主要原因是今年提前批额度下达时间相比往年略晚,预计二季度节奏将加快,全年专项债发行节奏保持相对平稳,考虑到提振经济的需求减弱和地方财政紧张,全年基建投资将较为平缓。
财政收支方面,报告指出,受去年疫情冲击造成的低基数效应的影响以及经济恢复的拉动,大多数税种同比增速都已转正,财政政策“不急转弯”“结构优化”的目标方针得到很好体现。今年前两个月,增速最高的为证券交易印花税累计同比增长90.5%、与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的契税累计同比增长为65.5%以及车辆购置税累计同比增长为52.9%,这表明1至2月份国内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等资产交易比较活跃。
值得一提的是,从前两个月财政数据来看,地方性基金收入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累计增速为67.1%,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39.6%,这意味着“在房住不炒”政策基调延续的背景下,由于公共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预期后续土地出让收入仍将以稳定持续为主。
报告指出,随着债务存量不断攀升,地方财政负担越来越沉重,2020年公共财政债务付息支出已达9829亿元。2021至2026五年,存量债务进入到期高峰,如果考虑城投债,每年存量债务到期额均超过4.4万亿元,其中2021年到期额达5.59万亿元,2023年达到5.62万亿元。未来债务还本付息压力还将不断累积,地方政府债务存在较大的局部违约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关键在于要让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速超过债务负担的增速,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适度举债,合理安排财政资金,并通过加快改革步伐充分释放经济潜力,在改革中求发展。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