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申论|上海基层干部期待解决的若干经济问题

李猛
2021-04-26 12:04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长期以来,上海社联联系着本市高等院校、党校、社科院、部队院校和党政部门研究机构等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深入研究并回答事关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成为政府决策不可或缺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上海社联与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栏目联合推出“上海社科专家说”,该系列文章将坚持问题导向,提供应对策略与解决方案,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我们围绕“十四五”规划,在基层进行了大量的访谈。现从存量、增量、变量三个方面梳理大家的观点。 

一、激活“存量”

一是推进老工业区的土地收储工作,增强“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机动性。近年来,上海的老工业区各自探索破旧立新之路,有的致力于成为城市副中心,有的则努力打造科学城,还有的尚未列出计划,属于战略预留地区。当前,对于遭遇建设用地“天花板”的上海而言,怎样做好土地利用的绣花功夫,显得至关重要。为此,要进一步排摸老工业区的转型进展,编制规划或二次规划,推进土地收储工作,为将来形成“记得住乡愁、玩得了时尚、转得动科创”的城市精华区做好充分准备。

二是推进空间重划,提升土地复合开发利用水平。从国内外经验看,随着土地资源约束趋紧,建设用地逐渐由增量开发转向存量优化乃大势所趋。一方面,要推进空间重划。可将道路、河流、宅基地、农用地等杂乱不规则的地形、地界和零散、不能利用的土地,加以重新整理。另一方面,要提升土地复合开发利用水平。例如,存量用地转型升级过程中,除提升原有产业外,还要注入办公、研发、商业等功能,建设符合跨国公司需求的定制厂房,配备餐厅、咖啡厅、便利店、人才公寓、公共会议室等功能设施,形成完善的生活配套。通过营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为新产业的注入带来更多空间,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企业入驻。 

二、做大“增量”

一是进一步放宽总部经济认定标准。近年来,上海调整总部经济的认定标准,加快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集聚上海、拓展功能和提升能级。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不断增多,能级不断提升。上海成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最集中的城市。截至2020年末,外商在上海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67家,其中500强企业落户地区总部112家,大中华、亚太及以上区域总部136家;累计设立外资研发中心达479家,由世界500强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约占1/3。应当注意到,跨国公司轻资产化发展趋势越发明显,以至于一些互联网、数字化等新兴领域的跨国公司依然难以符合上海放宽后的关于母公司总资产和实缴注册资本的要求。为此,可以进一步放宽认定标准,对外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对内发现培育一批新经济形态、平台类创新型总部。

二是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更加灵活的认定政策,下放认定权至各区。一方面,实施更加灵活的认定标准。目前,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核心条件之一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通过“研究开发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来测度。然而,在新技术、新业态快速发展的今天,原先设定的销售收入档次划分显得过于简单,容易挫伤部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的积极性。为此,可以考虑细化销售收入档次,设置更多的比例标准。另一方面,下放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权至各区,简化认定程序,并将各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事项纳入上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一网通办”平台,开放共享数据资源,指导各区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流程。 

三、创新“变量”

一是发挥科技赋能产业的“乘数”效应,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科技赋能产业的触角已然延伸到跨境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服务、融资证券化、金融风险管控、脱贫致富、智慧城市、社会治理、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方面面,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上海相关产业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一些产业的先发优势并未转化为领先优势,其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反而下降了。当前,要加强对科技赋能产业的研究,制定促进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同步推进科技、场景、产业变革,促进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创新经济和服务经济等融合发展, 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赋能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开启下一个产业风口,催生一个个新的、价值链的“环”。

二是为“老”工业园区插上政策的翅膀,筑牢“十四五”时期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决定了,一些新的国家战略承载区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成长为上海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从现实考虑,我们发挥好一些成熟的工业园区的作用。一方面,大幅扩大其地理范围,推动科学、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做好安商、稳商工作。另一方面,给予园区一些特殊的政策。如,对一些重点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部分给予补贴,对外地企业在园区设立的研发机构实施特殊的开票政策,等等。

(作者李猛系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

澎湃新闻“申论”专栏延续《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同名专栏风格,聚焦上海命题,在细节中观察战略,在现实中建设理想之城。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