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航天日,数数天上的“中国星”(一)『太空科普』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1097期 】
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绝大多数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
给小行星命名是一件严肃的事,需要保证命名唯一性,一旦确定永久不可更改,这也使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一项国际性、永久性的崇高荣誉,获批后将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永载天文史册。
天上的小行星是怎么起名字的?天空中有多少颗星是以中国航天人的名字命名的?这些最亮的“中国星”有什么有趣的故事?今天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也是“我们的太空”上线三周年,我们推出“太空科普”特别策划,和钛粉们一起数数天上有多少颗“中国航天星”。
谁能给天上的小行星起名字?
小行星是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得到国际命名的天体,就是说新小行星的发现者拥有命名权。
一颗不知名的小行星,要变成被命名的小行星,需要一个过程。天文学家或天文爱好者观测到一个小行星后,不能立刻确定它是否为新发现的小行星,这时先给它一个临时编号。当一个小行星至少四次在回归中心被观测到,并且精确测定出其运行轨道参数后,它就会得到国际小行星中心给予的永久编号。有了永久编号后,发现者就可以给他发现的小行星起名字了。
小行星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永久编号,后一部分是名字。小行星的命名是天文学界赋予小行星发现者个人的一种权利,也是对发现者为天文学所做贡献的一种奖励。发现者在提名的同时还有权利写一段话,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名字来为他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目前,小行星的命名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执行。所有的小行星命名,须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MPC)和小天体提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小行星发现者提出的命名申报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在《国际小行星通报》(Minor Planet Circulars)上正式发布,并通知世界各国天文台此星名成为该小行星的永久星名,并列入每年出版的《国际小行星星历表》上。
人类历史上第一颗拥有名字的小行星是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的,这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谷神星”。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中华”;中国人在中国大地上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紫金一号”;以中国人名命名的第一颗小行星为“张衡”。截至2020年6月15日,小行星永久编号已经按顺序排到了546077号,其中已经被命名的小行星却只有22129颗,也就是说,只有4%的满足命名条件的小行星被命名了。这些名字内容包罗万象,有科学家、机构、历史事件、文学家、音乐家、舞蹈家、历史名人、神话和国名、城名、港湾和江河湖海、园林和名山峻岭、动物植物、树木花卉、缩称和笔名等等。
谷神星图
为什么“钱学森星”会成为第一颗以中国航天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1980年10月14日晚上,晴夜当空、繁星满天,在紫金山上银灰色的圆顶观测室里,一架40厘米双筒望远镜透过敞开的天窗指向双鱼座,探寻着宇宙的奥秘。天文学家们在繁星点点的双鱼星座底片上发现了一颗移动的短条状星像。当时,这颗小行星离地球大约2.23亿千米,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随即对它进行了多次跟踪观测,并计算出它在空间运动的轨道参数。观测和研究结果对外发表后,国际小行星中心随即给予1980ta6的临时编号,并通报世界各国天文台进行观测证实。此后,这颗新小行星先后在7个不同的年份里得到美国洛威尔天文台、苏联克里米亚天文台等6个天文台的17次观测证实。国际小行星中心于1988年2月给予它第3763的国际永久编号,并确认紫金山天文台拥有发现、命名权。2001年8月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中心发布《小行星通报》第43188号,小行星3763被命名为“钱学森星”。
钱学森星概念图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籍贯浙江杭州,生于上海。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被称为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1956年钱学森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此后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并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8年2月获评“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
“钱学森星”的命名,是表达人们对钱学森一生杰出贡献的敬仰,也是褒奖钱学森对航天事业所做的贡献,“钱学森星”因而成为第一颗以中国航天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小行星3763被命名为“钱学森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钱学森所主持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有紫金山天文台的张钰哲、张家祥等天文学家和一批工作人员参与。
钱学森(左)、张钰哲(右)
张钰哲就是第一个发现小行星并给它命名“中华”的中国天文学家。1928年11月22日,后来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的张钰哲当时正旅居美国,他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发现了一颗旧星空图上没有的小行星,临时编号1928UF。由于当时没有较大的天文望远镜做长期跟踪观测,后来便一直没有找到它的下落。1949年后,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在张钰哲的指导下,坚持不懈地开展小行星的观测工作,终于在1957年10月30日从万千繁星中找到一颗与1928UF轨道相似的小行星,正式编号1125(后1125更改为3789),并命名为“中华”(China)。1955年张钰哲又和张家祥一道发现了小行星“紫金一号”。张钰哲和张家祥对小行星轨道的研究,为“两弹一星”工程人造卫星测轨定轨工作准备了必备的基础。早在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前,张钰哲就对张家祥表示,要对人造地球卫星进行研究。他们凭借着对小行星运动理论的研究基础,于1957年发表了《人造卫星的轨道问题》专题论文。这篇论文被称为中国人造卫星运动理论的奠基之作,被世界所重视。1965年,张钰哲率领有关人员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轨道设计和方案论证工作。1966年9月,张家祥担任我国人造卫星任务轨道计算方案的预先研究工作。在两位天文学家和紫金山天文台一批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中国第一个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轨道计算方案诞生。1999年9月,张家祥作为中国科学院研究“两弹一星”有突出贡献的代表之一,出席了党中央召开的表彰大会。
“中华星”图
2001年12月21日,钱学森九十诞辰之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钱学森星”命名仪式。仪式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主持,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向钱学森夫人蒋英教授颁发了命名证书、铜匾和星照片。蒋英致答辞转述钱学森的话说:“紫金山天文台对我国人造卫星上天做了大量工作,作出过杰出贡献。紫金山天文台的小行星发现和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希望能够进一步发展,并使更多的人能得到小行星命名。”
“陈芳允星”运行轨道图
2001年8月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中心发布《小行星通报》命名“钱学森星”的同一天,还发布了《小行星通报》第43191号,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8年2月1日在兴隆观测站发现、国际永久编号为第10929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陈芳允星”,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于1996年12月24日在兴隆观测站发现、国际永久编号为第11637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杨嘉墀星”。从此,“钱学森星”“陈芳允星”“杨嘉墀星”永载史册,永远闪耀在宇宙星空之中。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原标题:《中国航天日,数数天上的“中国星”(一)『太空科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