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日合资企业蓝星东丽:中国是全球最大水处理市场,看好农村
在工业仍保持快速发展和环保政策的多重驱动下,中国水处理市场正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水处理行业增长最快、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的膜产业已经处于从产业大国向产业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近日,东丽株式会社理事、蓝星东丽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称“蓝星东丽”)副总经理高志文对包括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内的媒体如是表示。
在膜法水处理行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东丽正采取中日合资模式拓展其市场份额。此前的2009年,东丽和中国膜与水处理领域龙头企业、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下属专业公司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星集团”) 共同投资组建了蓝星东丽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称“蓝星东丽”)。
2020年4月1日起,蓝星东丽成为了东丽水处理全产品线(RO/UF/MBR/NF)在中国的销售总窗口。“目标在于更好适应中国市场,成为中国水处理膜产品的领军企业。”高志文表示。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图
东丽先后在北京和江苏盐城建成了RO(反渗透膜)和MBR(膜生物反应器)生产基地。值得一提的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契机下,东丽与广东省佛山市于2019年4月签署了战略协议。今年的3月9日,总占地超4.2万平方米、投资额逾百亿日元的东丽膜科技(佛山)有限公司一期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据介绍,一期项目主要生产的是反渗透膜,预计8月即可实现全面投产。高志文称,“届时可实现产能翻番,也将解决在国内供不应求的产能不足问题。”东丽是该产品全球最大级别的生产商,也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反渗透膜技术开发的企业之一。
蓝星东丽官网显示,其产品使用案例遍布国内外。最近的一个案例则是,蓝星东丽中标河北保定银定庄市政污水处理厂项目。这是目前中国国内最大的膜法市政污水提标改造项目,肩负着改善保定市及雄安新区白洋淀生态环境的重要职责。该改造项目日处理水量达32.5万吨,深度处理工艺全部采用东丽超滤膜,升级后水厂出水水质指标将实现从国标一级A类到地表水Ⅳ类的重大突破。
蓝星东丽市政业务总监白忠民表示,“在水十条等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全国重点区域及重点流域均对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污水处理厂提标增效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更多东丽的产品未来将进入农村市场。蓝星东丽新兴业务总监王坚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今年,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共同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对全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进行了部署,其中的多项意见都能看出环保行业的市场空间将大量下沉到农村。
“现在农村的环境问题,特别是水污染的问题,其实是非常严峻的。在这种政策的趋势下的话,农村环保市场将进一步的放大,比如说相关的一些行业,一个是农村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另外一个是垃圾处理,这两个行业的市场会进一步的扩大,也会进一步成熟。”王坚提到,这两个行业此前存在两大棘手问题,“一个是点多面广,另外一个是每个点规模不大、水质很复杂,那么处理难度大,对后续的运营维护造成了很多的困扰。”
东丽NHP系列平板MBR产品。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图
东丽模块化的NHP系列平板MBR产品目前已经应用农污领域。王坚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款产品去年开始投运到了农村污水一体化的设备当中,除了农村污水这一块,还在医药废水、工业废水、小型市政废水等方面都有应用。”
MBR膜主要是用于处理污水,目前在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和大型的工业污水处理等方面应用非常广阔。王坚表示,“东丽今后将持续大力关注该领域,我们也持续对这个行业进行投入,进行技术研发,我们也有能力成为这个行业膜技术的龙头。”
东丽株式会社前身为东洋人造丝株式会社,始创于1926年。以纤维技术起家的东丽,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已成长为全球顶尖的材料生产商,除了创立初期的纤维,还在树脂、化学品、薄膜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医药和医疗、水处理和环境等各领域创造出了多款尖端材料、高附加值产品。东丽于上世纪90年代正式扩大进入中国。迄今为止,东丽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达192亿元,在华总员工数10000余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