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自主发射与返回、任务灵活自适应……院士专家纵论智慧火箭发展

2021-04-23 20: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自主发射与返回、任务灵活自适应、自主诊断可自愈、持续学习可演进……

兼具四大特征的智慧火箭,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在助推智慧火箭发展的路上,智能控制充当怎样的角色?

在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4月23日,由中国宇航学会主办、航天科技集团一院12所承办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控制专业论坛——智能控制助推智慧火箭发展学术论坛暨“思源”联盟学术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江苏南京成功举行。

参会嘉宾合影

本次论坛以“智慧赋能航天梦”为口号,聚焦智能控制助推智慧火箭发展主题,旨在推动中国航天控制领域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航天智能技术的基础理论原始创新、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及工程应用推广。

院士包为民、姜杰、邱志明、杨孟飞、祝学军、肖龙旭,以及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参加论坛。

学术年会现场

在论坛的学术交流环节,邱志明院士作了题为《海上无人智能系统技术发展》的报告。浙江大学吴飞教授作了题为《从功能器械模拟到技术生态赋能》的报告。

邱志明院士作报告

吴飞教授作报告

12所所长郑卓研究员作了题为《智慧火箭智能控制技术发展思考》的报告。报告阐述了智慧火箭的“自主发射与返回、任务灵活自适应、自主诊断可自愈、持续学习可演进”四大特征,智慧火箭控制系统的内涵与“地面简捷发射、飞行随机应变、终身自主演进”三个能力特征,以及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核心产品领域需攻关解决的若干问题。

12所所长郑卓作报告

思源联盟运行办公室主任、12所副所长禹春梅研究员发布了《航天智能控制技术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针对智慧火箭、智慧卫星以及航天智能控制领域的基础问题,剖析了制约航天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并向学术委员会征求相关意见建议。

12所副所长禹春梅作报告

围绕如何解决航天智能控制技术发展面临的若干关键问题,各位与会嘉宾、思源联盟理事及学术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包为民院士作讲话

祝学军院士主持研讨

他们期望智能控制在融合多方优势资源的条件下,在打通“产学研”一体化链条的支撑下,取得质的飞跃,助推智慧火箭发展;同时,期望联盟在工程领域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加强应用技术验证和培养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等方面继续深耕细作,实现更大突破,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作为论坛的重要环节,思源联盟发布2021年度思源计划蓝皮书,介绍了在航天智能感知与识别、智能控制与机构、智能计算与软件、智能规划与博弈、智能网络与安全、航天前沿与新概念智能等六方面的需求与研究进展情况。

据了解,思源联盟在两年来的运行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由42家理事单位发展为49家。在此次论坛上,由联盟理事长包为民院士为新晋成员单位授牌,聘任七院七部、九院771所、九院772所等3家单位为思源联盟理事单位。

新晋成员授牌仪式

联盟运行办公室副主任刘磊主持授牌

作为本次论坛承办单位,12所近年来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确定了“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智能控制技术研究所”的企业愿景,并将在2025年实现以“个体自学习,群体能协作”为特征的“智控2.0”目标。

12所以人工智能为突破点,确立了“一主多翼”的工作思路,以智能技术赋能航天控制,以探索性、创新性的应用基础研究为核心,开展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研究,着力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及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文/中国航天报记者 郑恩红

原标题:《自主发射与返回、任务灵活自适应……院士专家纵论智慧火箭发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