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抬头看!有一颗“自强不息星”!
原创 熠熠闪光的 清华大学 收录于话题#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88#你不知道的清华2
仰望夜空,群星璀璨
你可知道这浩瀚星空
有多少个小行星与清华有关?
你可知道熠熠星光中
蕴藏着哪些清华人的动人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广袤苍穹之上
共有近50颗“清华星星”闪闪发光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清华大学的精神。百十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代代传承,绘就出清华人自强的精神底色——永远保持奋进的姿态,永远乐观地面对未来,永远追求国家至上、人民为先。
2021年4月23日,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编号为10911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自强不息星”。
还记得2011年4月19日,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前夕,编号16982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清华大学星”。
小行星命名具有的严肃性、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令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一项崇高荣誉。
百十年光景里,数十位清华人获此殊荣。他们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为国家、为社会作出特殊贡献,赓续着自强的传统,汇聚起蓬勃向上、生生不息的清华力量。
钱学森星、陈省身星、彭桓武星…他们的名字随小行星一起留存宇宙,闪烁着独特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PART 1 “两弹元勋”星系
君不见大漠黄沙困风霜
功成屹立树脊梁
从繁华安定处来,到荒芜大漠中去。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有收到回国传真,毅然放弃已取得的科研成果、一再错失诺奖的王淦昌;有在飞机失事中用生命保存下研究手稿的郭永怀;有冲破种种阻力回到祖国,吃粗干粮、睡帐篷,作为技术主帅冲破国外封锁,带领团队发射第一枚导弹的钱学森;有辗转回国,筚路蓝缕建设学科的王大珩;有青年时立志研发中国人自己的原子弹,廿载终梦圆的朱光亚;有以一己坚定魄力证明苏联数据有误,大大推动原子弹研究进程的周光召……
荒芜的大漠里,
他们的坚守是无限的亮色。
裴丽生 (1906-2000)
小行星编号:5273
他的工作里,有着炮火的诗意和欢呼的浪漫
原中国科学院院长,是“两弹一星”任务的重要组织者和指挥者。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
王淦昌 (1907-1998)
小行星编号:14558
“我愿以身许国!”
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赵九章 (1907-1968)
小行星编号:7881
有教无类,春满杏坛,一生为教育奉献
著名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东方红1号卫星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郭永怀 (1909-1968)
小行星编号:212796
“我到美国来,是为了有一天能回去报效祖国”
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39年起曾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2年,并曾担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班主任。
钱学森 (1911-2009)
小行星编号:3763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著名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34年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
钱三强 (1913-1992)
小行星编号:25240
“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王大珩 (1915-2011)
小行星编号:17693
“为国家、为民族
负更多的责任,尽更多的义务”
著名光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彭桓武 (1915-2007)
小行星编号:48798
“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陈芳允 (1916-2000)
小行星编号:10929
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
著名无线电电子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先在机械系,后转入物理系。1938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朱光亚 (1924-2011)
小行星编号:10338
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著名核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周光召 (1929-)
小行星编号:3462
“我们已经做好一切准备,
承担祖国下达的这项光荣任务”
著名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46-1951年,在清华大学先修班、物理系学习。
PART 2 天文星系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
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余青松自主设计的紫金山天文台是当时东亚地区一流水平,他一生克勤克俭,赢得举世赞誉。硝烟弥漫里,观测仪器被炸毁,日军二十五次空袭也未能阻挡他拍摄中国境内第一次日全食的热情。贵州大山的上百个窝凼与当地农民都难走的野径,见证着十年里南仁东孜孜以求的足迹;“天眼”建设的每个节点,都是七旬的南仁东亲自试验的证明……
乘风直下
他们在无垠的宇宙里,眷念着壮丽的山河
余青松 (1897-1978)
小行星编号:3797
积数年之劳苦,开远东未有之先声!
著名天文学家,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
1918年考入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
张钰哲 (1902-1986)
小行星编号:2051
永不熄灭的星
著名天文学家,第1125号“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中国天文学的最高奖——张钰哲奖,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
南仁东 (1945-2017)
小行星编号:79694
踏过平庸,为广袤宇宙燃尽一生
著名天文学家、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 “人民科学家”。
1963年,南仁东考入清华大学,1968年毕业于无线电电子学系。
PART 3 物理星系
从神州陆沉而来
向中华崛起而去
动乱年代里,他们秉持着不变的初心。吴大猷忍着病痛折磨、潜于育人,为中国物理学界培养出一代大师;黄昆毅然结题,赶赴北京,为莘莘学子传道解惑;杨振宁率先访华,叩开中美之间紧闭的科学大门;郑哲敏深植厚壤,广跨领域,为国家发展解决各类切实难题;李政道呕心沥血,为科技人才的培养竭尽心力……
山河动荡是他们的起点
中华崛起是他们永恒的冀望
吴大猷 (1907-2000)
小行星编号:256892
“执笔为剑、潜于育人,倾力坚守学界光辉”
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
1938年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黄授书(1915-1977)
小行星编号:3014
著名理论天体物理学家。
1937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黄昆 (1919-2005)
小行星编号:48636
“济世岂邀名”
著名物理学家。
1942年考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理论物理系研究生。
杨振宁 (1922-)
小行星编号:3432
我国科学工作者的一面旗帜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
郑哲敏 (1924-)
小行星编号:12953
“只是想为国家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著名物理学家、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
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
李政道 (1926-)
小行星编号:3443
弦歌不辍,他为中华儿女立起民族的脊梁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44年,转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李惕碚 (1939-)
小行星编号:96612
“去造原子弹,为中国人争气”
著名高能天体物理学家。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2000年担任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天体物理中心主任。
PART 4 航空航天星系
发扬蹈厉
邦国亦已兴起
杨嘉墀义无反顾响应祖国“向科学进军”的召唤,变卖了在美国的所有家当,带着高端仪器踏上了思念已久的土地;王永志身负病痛,即使是在唐山大地震里,也坚守在小屋里继续钻研;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在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后接续踏入太空,为中华巨龙的腾飞添上生动的时代注脚……
阔远太空是他们的目光所至
深厚国土是他们的心意所向
杨嘉墀 (1919-2006)
小行星编号:11637
“光看眼皮底下的,不是好科学家”
著名空间自动控制学家,航天技术和自动控制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
1941年,担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助教。
王永志 (1932-)
小行星编号:46669
颠沛坎坷,不负重托
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曾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
栾恩杰 (1940-)
小行星编号:102536
“中国人只有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拿出我们自己的武器,那才是真正的脊梁”
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
1965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
问鼎苍穹二十载,筑梦九天写忠诚。
聂海胜 (1964-)
小行星编号:9517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航天员大队大队长、少将军衔。
2012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费俊龙 (1965-)
小行星编号:9512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特级航天员。
2012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杨利伟 (1965-)
小行星编号:21064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2010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PART 5 数学星系
松柏之茂,隆冬不凋
离开条件优越的国外,陈省身颠沛辗转,广聘人才,组建起中国数学界中坚人才力量;丘成桐致力于培养数学领军人才,在清华建起通向未来的桥梁……
松柏葳蕤,纵使寒冬,坚毅不凋
陈省身 (1911-2004)
小行星编号:29552
千古存心事,欧高黎嘉陈
著名数学家,被誉为“微分几何之父”。
1934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曾在清华大学任教。
丘成桐 (1949-)
小行星编号:64290
“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帮助中国强大起来”
国际知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
2009年起任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2021年起任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
PART 6 地质气象星系
天地存肝胆
江山阅鬓华
竺可桢归国后不受高官厚禄,一心学术育人,八年踏遍中国建设气象观测站,主持筹备中国人自己的“天气预报”;武衡少年热诚,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叶笃正年少立志,用毕生振兴中华,毅然从国外归国,“同人民一同建设我的祖国”;刘东生改学地质,尽自己的力量为抗日作出贡献……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他们走着自己的路
走着中国人渴望光明的路途
竺可桢 (1890-1974)
小行星编号:224888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1910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费生。
武衡 (1914-1999)
小行星编号:56088
以满身热血,筑光明中华
著名地质学家、信息学家。
1934年起在清华大学地学系学习3年。
叶笃正 (1916-2013)
小行星编号:27895
“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著名气象学家。
1940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学系。
刘东生 (1917-2008)
小行星编号:58605
“只有了解祖国的山河,才谈得上热爱祖国”
著名环境地质学家,被誉为“黄土之父”。
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
PART 7 土木建筑星系
断井颓垣不复见
钱塘江大桥的一毁两建,见证着茅以升先生的始终其事、克尽厥责;赠予儿子的一捧泥土,镌刻着他对祖国和民族深沉的热爱。吴良镛协助梁思成先生建立清华建筑系,走好“立志修整城乡”的诗意栖居之路。张锦秋响应“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西安落地生根,用钟鼓楼广场、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一系列建筑装点着三秦大地……
他们的孜孜以求
构成了如今欣欣向荣的神州景象
茅以升 (1896-1989)
小行星编号:18550
用一生奋斗,构筑共和国的坚韧之桥
著名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
1916年考取清华学校。
吴良镛(1922-)
小行星编号:922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谋万家居
著名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
1946年,协助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1950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
张锦秋 (1936-)
小行星编号:210232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著名建筑学家,高级建筑师。
1954-1960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1961至1966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攻读“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生。
PART 8 化学化工星系
纵有利禄诱
游子万里终念归
中苏关系恶化时,侯祥麟顶住巨大压力,带领团队不断攻坚,使中国石油工业不断发展成为国家建设的动力之源;唐敖庆归国主动请缨,投身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杨光华维系濒临终端的石油高等教育事业,在荒芜的盐碱滩上和师生员工同甘共苦、艰苦创业;邹承鲁不怕卷入是非纷争,几十年如一日,勇于说真话,塑造起澄明之风。
侯祥麟 (1912-2008)
小行星编号:236845
于平凡处起惊雷
著名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
1950年起任清华大学燃料研究室研究员并开设研究生课程2年。
唐敖庆 (1915-2008)
小行星编号:218914
主动请缨,赴贫瘠处发掘未来
著名理论化学家,被誉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
1940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
杨光华 (1923-2006)
小行星编号:10410
勇挑重担,于盐碱处起巨厦
著名石油化工研究者。
1952年起在清华大学任教2年。
邹承鲁 (1923-2006)
小行星编号:325812
敢说真话的人
著名生物化学家。
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
PART 9 教育星系
济世岂邀名
出任国立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的罗家伦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为清华后来的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勉励青少年“以二十世纪国家的主人翁自持,必须有春日载阳、万象昭苏之慨”;高士其在战火纷飞之中身负瘫痪的疼痛,日以继日地坚持写作,用数百万字的科普文章引导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钱伟长毅然归国,用毕生心力促进青年的成长……
他们用培养人才的赤子之心
构筑起中国未来的脊梁
罗家伦 (1897-1969)
小行星编号:204711
“一定要努力成为新学生,切莫沦为陈死人”
“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者,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1928年8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
高士其 (1905-1988)
小行星编号:3704
“把科学交给人民”
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1925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钱伟长 (1912-2010)
小行星编号:283279
“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1946年回国后,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1949年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副教务长、教务长。
PART 9 更多星系
红色血液中
永不褪色的赤诚
吴征镒于战火纷飞中仍坚持植物学研究;李佩从西南联大的学生会主席成为中关村“永不熄灭的明灯”,用毕生散发温暖光芒;金怡濂心无旁骛、废寝忘食埋头钻研,整个人犹如被点燃的火炬,成为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潘君骅在外派期间勤勉读书钻研,门门功课皆达满分……
不论行业
他们血液里流淌的
都是对国家永不褪色的热诚
吴征镒 (1916-2013)
小行星编号:96612
立足云南,放眼中国和世界植物
著名植物学家。
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
李佩 (1917-2017)
小行星编号:212797
铿锵玫瑰,常燃明灯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抗战期间,辗转至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1年毕业。
金怡濂 (1929-)
小行星编号:256892
“把自己所有的才智无私奉献给年轻的共和国”
高性能计算机著名专家,“神威”超级计算机总设计师,“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
潘君骅 (1930-)
小行星编号:216331
“不能给国家丢脸,回国后能够学以致用”
著名应用光学专家。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星辰光芒耀眼, 前辈风骨卓然
灿烂星光之下,让我们记住这些
为国为民,为人类作出特殊贡献的清华人
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今日的清华人必将继承先辈的文化积淀和革命传统,为崭新的未来接续奋斗!
统筹 | 田姬熔
文案 | 龙江薇
摄影 | 黄泓熙 霍元东 靳翔宇
排版 | 耿天悦
原标题:《抬头看!有一颗“自强不息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