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德斯蒙德·莫里斯:动物行为学家+超现实主义者的双重生活

2021-04-27 07: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庄 科学艺术研究中心

文:小庄

作家之中,姓莫里斯(Morris)的有两位最为著名,一是简·莫里斯,以充满历史人文色彩的游记文学著称,另一便是德斯蒙德·莫里斯,擅长描述动物和人类行为。对于后者,想必很多人即使没有读过也一定听过他的《裸猿》(Naked Ape)。

《裸猿》

1967年,39岁的德斯蒙德出版了这本被后世认为改变了集体心理的大胆之作,把没有被毛发覆盖的大猿——人类——戏谑地称为裸猿,并极尽诙谐地展现了它们因为这份裸露而在社交、求偶、生殖、育幼等方面呈现的独特行为。在宗教观念依然十分盛行的西方,《裸猿》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其中惊世骇俗的“露骨”的描写而被教会列为禁书。

此外,因为作者的动物学领域出身,却大谈“人的问题”,也引起了研究界的不满。但离开学术圈后便在BBC二台长期担任动物类节目制作的德斯蒙德丝毫不以为忤,相继于1969年推出《人类动物园》(The Human Zoo)、于1971年推出《亲密行为》(Intimate Behaviour),凑成了裸猿三部曲。

半个多世纪后,《裸猿》已经在全世界卖出了2000万册,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畅销书。而他最初的坚持也在今日变成了一种共识,人首先是一种动物,和其他动物有很多共性,无需把自己凌驾在它们之上。

上海译文出版社最近刚刚推出了《裸猿》三部曲的50周年纪念版

德斯蒙德·莫里斯出生于英格兰西南部的威尔特郡,祖父是一位早期的博物学家,在家中阁楼上给他留着一大堆自然哲学方面的藏书,还有一个黄铜显微镜——用它来观察微生物成为德斯蒙德童年时最大的快乐之一。

年轻时代,他进入伯明翰大学学习动物学,后来又去了牛津读博士,师从荷兰动物学家尼古·廷贝亨(Niko Tinbergen),这位大佬在197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同时获奖的还有卡尔·冯·弗里希(Karl von Frisch)和康拉德·洛伦兹(Konrad Lorenz,《所罗门王的指环》作者),他们皆因出色的动物观察而对个体和社会行为模式提出了深刻见解。而这位导师后面还收过一位博士生也是鼎鼎大名,讲出来无人不晓,那就是《自私的基因》作者、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好吧,厉害的人总是扎堆出现……)

师出名门的德斯蒙德作为动物学专家,发表过48篇学术论文,上个世纪70年代一度回到学院和导师一起做过民族学方面的研究。裸猿三部曲之后,陆续又推出过关于猫、豹、猫头鹰、人类婴儿等各类话题的科普著作。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实在太突出,以至于另一个重要的身份被世人长久忽视——实际上,此人还是一位重要的超现实主义画家。

现年93岁的德斯蒙德在艺术方面的创作力和他在写作方面的一样惊人,过去的70年中,他创作了3300多幅画(不包括他自己不满意而毁掉的那些),举办了60场个人画展,其作品被英国、苏格兰、荷兰、意大利、以色列和美国的公共画廊和艺术博物馆所收藏。就在数月前,伦敦的Beaux Arts画廊刚刚为他举办了一场名为“21世纪的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 in the 21st Century)的艺术展,从2020年10月14日持续到2021年2月5日。

Woman with Cat VIII,2019,©Desmond Morris

Strangers I,2020,©Desmond Morris

要强调的一点是,艺术对于他来说,不是玩票性质的写而优则画,而是从一开始就选择的生涯。1948年,仅仅20岁的德斯蒙德举办了第一场画展,两年后他的另一场画展是和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胡安·米罗一起在伦敦画廊展出。只不过,当他发现画画养不活自己的时候(赶上二战刚结束,优秀如他的艺术家养不活自己也很正常),便决定再发展一门技能,这才成了一名动物学家。

在数次采访中,德斯蒙德都曾表示“我想被铭记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个既拥有进入前100名畅销书作品又被泰特美术馆收藏画作的人”,这一点他毫无争议做到了,当代艺术的标杆场馆之一泰特美术馆就有一幅他在1976年完成的《竞技场》。

The Arena,1976,©Desmond Morris

《竞技场》是他还住在牛津时创作的许多大小相同的画作之一。该系列作品中,一些看似抽象的小人物或微生物的组合——他称之为 "生物形态"——正在进行一些无法解释的仪式,通常有一些明显的性意味,可以理解为想象中的微生物的行为,以某种方式和人类的常规行为作出比较。在画这个系列时,德斯蒙德不会起草稿,而是拿着放大镜在画布上仔细观察找灵感,然后直接上手构建。

关于生物学形状的知识会间接地影响他笔下的构型,但这位画家强调,所有这些“生物形态”都是自己另行发明的,而非直接去模仿,这也是他在人类早期艺术上的最大发现之一,即艺术的原初不是模仿,而是发明。

德斯蒙德·莫里斯在作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度过青少年岁月,德斯蒙德见证了各种疯狂的人类行为。他一直记得小时候家中厨房的桌子下面有一个加固的金属笼子,一旦收到轰炸威胁就要躲进去,那也是他完成自己第一幅画的地方。后来他选择了超现实风格,完全是出于一种叛逆,对这个世界的极度不信任与反抗。

作为一场革命性的艺术运动,超现实主义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其使命是“将先前矛盾的梦境和现实条件化解为一种绝对的现实,一种超级现实”(安德烈·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宣言》)。距离这场运动开端,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世纪,那些叱咤风云的闪耀人物相继离世,德斯蒙德把自己叫做“在世的最后一位超现实主义者”。

年轻时的德斯蒙德·莫里斯

他把自己的画作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早期(1944-1956)、动物园时期(1956-1968)、裸猿时期(1969-1989)和后期(1990-至今),从这个划分也可以看出,德斯蒙德的艺术创作始终和他在人类行为方面的思考是一体的。

早在《裸猿》推出之前,1963年,德斯蒙德就出版过《艺术的生物学》(The biology of art)一书,书中他用科学方法分析了384张由黑猩猩绘制的画,肯定了这些和我们同为灵长类的动物们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和努力。而2013年,他还出版了《艺术猿》(The Artistic Ape),探讨了人类的艺术创作,它是如何开始的,以及为什么我们如此热烈地追求它。

当然,他也没忘为自己的超现实主义同行们写一本书,那就是2018年的《超现实主义者的生活》(The Lives of the Surrealists),记叙了他眼中的32位重要艺术家,包括弗朗西斯·培根、马克斯·恩斯特、萨尔瓦多·达利、帕布洛·毕加索……等等。截至那时,他已经创作了78本书,惊人的产量,我们不排除他还会有新作出来。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德斯蒙德反对对画作做过多阐释。他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写作和画画是自己大脑两侧活动的互相补充,每当他写完一本书的时候,写作欲就已经耗尽,必须投入绘画,而当他完成一套新画之后,绘画欲又会降到最低,便重新回到文字之中,这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一种是分析性和客观性,另一种是直觉性和主观性。

最后,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组他在各个时期的有趣画作,以及少量的雕塑作品。

Over the Wall,1946,©Desmond Morris

A Girl Selling Flowers,1946,©Desmond Morris

Confrontation,1948,©Desmond Morris

The Courtship I,©Desmond Morris

Celebration,1948,©Desmond Morris

The Survivors,1950,©Desmond Morris

The Zoologist,1951,©Desmond Morris

The Spanish Table,1957,©Desmond Morris

Training Ground,1957,©Desmond Morris

The Last Serenade,1959,©Desmond Morris

Revolt of the Pets,1959,©Desmond Morris

The Egg Thieves,1960,©Desmond Morris

Table for Two,1972,©Desmond Morris

Good Morning Miss Smith,1969,©Desmond Morris

Mother Goddess,1969,©Desmond Morris

The Companion,2020,©Desmond Morris

References:

https://archive.ica.art/bulletin/last-living-surrealist-desmond-morris-paintings-chimpanzees-his-work-and-origins-ica

https://www.hippocraticpost.com/events/new-exhibition-by-desmond-morris

http://www.desmond-morris.com/dm_art/morris.htm

https://aestheticamagazine.com/interview-with-desmond-morris-on-the-artistic-ape

http://www.beauxartslondon.uk/artists-2/desmond-morri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smond_Morris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136/3521/1047.2

往期精选

是噩梦让我们更好地生活下去

当一位画师理解了牛粪的奥义,还要什么水彩颜料

和蜘蛛合作一场音乐演奏是什么样的体验?

ABOUT.

as科学艺术研究中心是一家非营利机构,以“跨界促生变革”为核心,致力于打造国内首家科学艺术家们的研究与创新平台,来促进不同学科领域间的高度交叉融合。中心集创作与传播为一体,推动科学知识的大众普及。

原标题:《德斯蒙德·莫里斯:动物行为学家+超现实主义者的双重生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