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调查|你为什么没有读完一本书?

闫力元
2021-04-23 14:47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张新颖老师有本书的书名叫“读书这么好的事”,毛姆有本书叫“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可是,这么好的避难所,我们还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常常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豆瓣有一个小组叫“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有49万多成员,可见这种现象真实地戳到了我们的痛点。那么,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读书如抽丝”?你最近一本没读完的书是什么?是因为什么原因没能读完呢?

Crescent:

我最近看的一本书是《奥古斯都》,已经看了三个多礼拜,但还是没读完,原因是我太忙了——虽然这可能只是一个借口。每天我需要工作学习,还有很多烦人的社交,占用了我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在晚上可以放松的时候,更愿意去运动,或是看一些电影及一些简单的直播视频,甚至是发呆,也不愿意打开Kindle去读一本书。

《奥古斯都》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以前觉得自己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读书是我最重要的消遣活动,但现在发现好像并不是这样。严肃的文学,我觉得需要耗费心力去阅读,以至于结束忙碌的一天后,往往不太愿意去读严肃文学,有时甚至一些简单的小说,也提不起兴趣,觉得很无聊,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现在有一种观念,可能这种观念不成熟也不正确,或许会随着我年龄增长又发生改变。我觉得读书,不管读什么书,其实是闲人才可以做的。这个闲不只是指时间上的空闲,还包括心境上的空闲,就比如说如果是一个很浮躁的人,或者是一个为生活的焦虑折磨不堪的人,可能不太会去读书,虽然其实读书可能在这个时候对他们而言是一剂良药,是一个可以改变心境的机会,但是可能他们也因为有了这种焦虑的心境和浮躁的心情,也不会去读书,即便他们知道读书可能会帮助他们改变境况。

善长:

因为还在学习,又是人文基础学科,读书算是本职,所以读书其实还是每天都在读。但即便如此,“读书如抽丝”的感觉还是很真实,每天都觉得书读不完,而且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把时间切碎。大家可能都有类似的体会,读书——尤其是读比较大部头比较难懂的经典,特别需要沉浸的体验,需要花一点时间进入阅读状态,而如果生活中时间比较碎片化的话,很难进入适合阅读经典的状态。

最近一本几乎没读完的书大概是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这本书年初就开始读,中间半途而废了几个月,最近才重新拾起来读完了最后一部分(最后发现竟然只有最后的段落读得“懂”)。之所以半途而废,是因为这本书的写法实在是很反传统,作者几乎有一半的篇幅都在介绍当时航海的各种各样的尝试,这令我一头雾水,也常常走神。这本书是美国文学的经典,故事其实并不复杂,但就因为这种独特的写法,所以变成了大部头,读起来艰难得很。

《白鲸》

King kong: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可能是因为有些书真的很难懂,本来就读不完,毕竟下单一时爽,真要读书还是很需要毅力。比如最近一本没读完的书是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最初想要读这本书,是因为这学期原计划旁听汪行福老师开授的“《法哲学原理》导读”,并在听课过程中逐步阅读原书。其间由于不可抗力缺席了几次课,并因此未弥补阅读的进度,之后听课中发现已经难以跟随黑格尔深邃而缜密的思想,虽尝试自己弥补进度,却发现在无人带领下很难正确理解黑格尔的表述,甚至得不到一个错误的理解,而黑格尔文中极强的逻辑性使得前文不懂、后文愈加无法理解,因此不得不无限期延长阅读进程。此事的启示是开始阅读这种经典的时候最好借助导读等来引领,生啃不仅进展缓慢,也很难领会其中微言大义。

《法哲学原理》

卓也:

没读完的书太多了,每周都读不完。但这可能和专业阅读的性质有关,为了学术研究的阅读,其实不需要总是把整本书读完,读个大意就可以了。因此每周我们会有阅读任务,但基本上只会要求你读一本书的某些章节,其他章节其实没有必要通读。

最近没读完的是Sabrina Strings的一本叫做Fearing the Black Body的书。这本书是一本有关于肥胖的历史的书,研究的问题是肥胖这个概念在美国什么时候开始和黑人以及贫穷联系在一起,而瘦和苗条成为了精英阶层以及白人的代名词。我觉得这个主题很有意思。这本书的特点是它既能够拿美国社会学年会的奖项,也能拿《纽约时报》的一个通俗读物奖项。

Fearing the Black Body

我没有读完的原因是因为我这周有一篇作业要交,其实当时读的时候很想把他读完,但是因为这周实在任务太重了,也许之后会读完吧,和我的研究方向也有一定关联。

Andy:

现在豆瓣上“想读”的书已经400多本,是“读过”的好几倍,“在读”的也经常读着读着就放弃了。我觉得可以总结两点原因吧,一是供给过剩,二是需求不足。供给过剩挺好理解,就是能够接触到的资源太多了,一方面自己读,二是别人的推荐。而且我发现现在自己更倾向于读论文,论文的题材较为短小,论证精当,有的书反而写得很冗长。第二点是需求不足,是说自己关注的问题也比较碎片化,比如我做研究,要解决某一个问题,最后发现还是看得越精越好,甚至精确到某一段问题才能解决,读很多书有时候反而解决不了。

其实有时候读书少也未尝不是好事,说明问题意识比较集中,可以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想读的书,但是也会出现问题,就是只关心部分的东西,失去了对全面系统的兴趣,思路有时候也会被局限。

兔道长:

上一本没有读完的书是《红楼梦》,其实没有读完的原因非常奇怪,因为我本人非常喜欢读《红楼梦》,并且时常为其中感人的故事、优美的文笔和鲜活的人物而动容。没有读完是因为我的阅读体验夹杂了许多不舍,而我在面对这种不舍的时候,会选择不再继续。对世人而言,曹雪芹在数百年前就将此书写毕。于我而言,这将是我会阅读一生的书,越是投入其中,就越不希望这个故事结束。我并没有办法控制故事能不能结束,我就只能控制我阅读它的进度。

《红楼梦》

大力菠菜儿:

最近没读完的一本书是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在考研结束后进行了几天沉浸式的狂热阅读,立志对日常生活保持清醒,但还未看到鲍老做出结论就突然意兴阑珊了。

《消费社会》

与书的内容好坏无关,最近让我对读书失去兴致的原因也并非是没有时间,而恰恰与之相反——考研结束之后的时间,突然多得令我无所适从。

想起之前读书劲头最盛的时候是高中,在日复一日至暗无天日的学习里,拿到一本新书于我是一种如获至宝的惊喜。记得在晚自习、课间,在不太严厉的老师的课堂上,把书藏在课本下面或者塞在抽屉里露出一角,把那些刻进我生命里的文字反复摩挲、如饥似渴地汲取,以文字为血液为慰藉,以之为支撑度过那些黯淡又难忘的岁月。而现在虽然上了大学,在翻山越岭、越过荆棘之后终归于坦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充沛时间。书还是在断断续续地读,但再也没有了当年为读课外书不眠不休的热情,果然自由总在得到之后最无用。

你为什么没有读完“那本书”?
人参与
太难了~
太难了~
没时间读啦……
没时间读啦……
别问!从来读不完任何书!
别问!从来读不完任何书!
……我这就去读完它去……
……我这就去读完它去……

你又为什么没有读完“那本书”
人参与
哼哼……不忍卒读!
哼哼……不忍卒读!
咦~书呢?找不到了唷~
咦~书呢?找不到了唷~
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
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
下次一定!我终归会把它读完的。
下次一定!我终归会把它读完的。

    责任编辑:顾明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