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党员故事|王淦昌

2021-04-21 17: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王淦昌

原二机部副部长

党员名片

王淦昌,1979年加入共产党,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毕业于德国柏林大学,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二机部副部长等职。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两项,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两项,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我国核武器研制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核武器研究实验工作的开拓者。

“从小就想做岳飞那样的人”

“五四”运动时,12岁的王淦昌还在上小学,老师带他们举着“打倒卖国贼”的标语上街游行,老百姓夹道投来赞许的目光。

“能为国家的兴亡出点力就是光荣,大家就欢迎,否则会受人唾弃,岳飞和秦桧就是这样的例子。我从小就想着要做岳飞那样的人。”王淦昌后来说。

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时,正在上中学的他和同学们一块上街去发传单,被一个印度巡捕给抓住了。对方问:“你为什么这样做?”王淦昌那时候已学了半年多的英语,他用英语跟那个印度巡捕说:“我在救自己的祖国,你在干什么?如果在你的国家发生了这样的事,你会抓他吗?”印度巡捕听后就把他放了。

1926年“三一八”惨案那天他也参加了游行。那晚,清华物理系的教授叶企孙激动地跟他说:“如果我们的国家像大唐帝国那样强,这个世界上有谁敢欺负……只有科学才能拯救我们的民族……”这一段话,他记了一辈子。

当了4个月的志愿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人用了一种威力很大的炮弹。我国怀疑是原子炮。中央领导找到王淦昌,问他愿不愿意去战场上确认一下。王淦昌一点没有犹豫,带了三个年轻人,组成一个小组,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探测放射性的记数器,穿上军服就去了朝鲜战场前线。后来确认那只是一种气浪弹。

“没有礼拜天,只有星期七”

王淦昌从莫斯科回来,组织上请他参加突破原子弹的工作。随后17年,王淦昌的名字消失了。他本来在国际物理学界是很活跃的。当时他改名叫“王京”,其实这个名字也没怎么出现。家里人只知道他去出差,不知道去干什么。他当时已经快60岁了,还带领大家不分钟点地加班工作。他说咱们干这种事,没有礼拜天,只有星期七。

62岁冒着辐射在洞里工作

中国第一次地下核实验时,王淦昌62岁。实验是在一个洞里面做,他和一些年轻人进去时就发现带的探测器咔咔响,但试验材料还没运进去。王淦昌判断山洞里可能有氡气,对人是有损伤的。他为了在保证工作的前提下减少大家受氡气的影响,尽量把准备工作在洞外做好。但他自己却不顾个人安危,在洞内工作很长时间。

白发之际喂患病后辈吃香蕉

他的一个学生有一次半夜起来上厕所,撞到了门框上,把眼角膜撞掉了,看不见东西,很着急。王老比他还着急,找人给他看病,后来眼睛恢复得非常好。王淦昌还有一个很得意的门生需要换肾,王老就四处给他找肾源。还有一个年轻的助理研究员得了癌症,白发的王淦昌就坐在学生的病床边,亲自把香蕉剥了皮喂到他的嘴里吃。

省吃俭用,两次为国捐款捐物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王淦昌把夫人的嫁妆,金银首饰、铜板等值钱的东西捐了十几斤。那时候他的家庭生活已经很困难了,他还得了肺结核,吃得也不好,营养很差。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经济困难,王淦昌一家四五个孩子,连填饱肚子都很困难。那时候他在莫斯科工作,却把节省下来的14万老卢布,折合起来大概是1.4万新卢布,都捐到大使馆,支援国家建设。

策划:杨金凤

原标题:《党员故事|王淦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