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B站积极“营业”的教授们

澎湃新闻记者 张慧 见习记者 邹佳雯
2021-05-08 08:48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B站UP主“石头超”,是上海交大副教授陈超。 视频截图

在没有更新的日子里,B站UP主“石头超”收到了网友的催更,当他真情实感地解释自己为什么“咕咕”(网络中代表“放鸽子”)时,却发现另一拨人跳出来回复,“还有人催视频?我连路上看见老师都绕着走。”“笑死,头一次看见学生催老师交作业的。”

“石头超”每每被这样的评论逗得乐不可支,他是拥有5.4万粉丝的UP主,而另一个身份是上海交大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副教授。他的真名叫陈超,在上海交大讲授比较政治经济、定性研究方法等课程。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若山有不少头衔,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新中国第一位审计学博士……在B站,他是“复旦山哥”。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喜欢“山哥”这个称呼,因为这说明他还没有老,和00后、90后的学生没有代沟。

他分析上市公司财报,讲独立董事如何“懂事”,吸粉近12万,有网友调侃道:“我膨胀了,竟然点开了成为董事长必看的视频。”

“众所周知,B站是个学习网站。”随着众多学者的入驻,这句话愈发真实。

“复旦山哥”视频封面图

2020年,他们空降B站

2020年8月前,陈超只是在B站刷剧的普通观众,鲜少看短视频,也从未制作上传过内容。

如今,他已发布41条视频,最高一条播放量26万。在个性签名一栏,他用些许可爱的语气讲:“大学老师一枚。就…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来B站做小视频了,哈哈。做一些社科的信息和知识传播吧!”

B站并不是这位大学教授的首发战场,早在2019年,陈超抱着接触新鲜的事物的心态,接受邀请,在某平台上做时政类短视频。但渐渐的,他开始疲于迎合平台偏好。学生看出了他的疲惫和“扭曲”,提议或许可以把视频重新加工处理,投送B站。

发头几条片子时,陈超对运营账号这事还不够上心,只是将存量视频交由朋友处理、上传,自己在工作的空余时间处理些新鲜素材。直到1月26日,《这可能是全网第一支大学教授vlog》突然斩获26万播放量,这个“头发茂密且年纪轻轻”的副教授,发现自己的粉丝量一下从三千增到了两万,他连连惊呼“surprise”。

迅速攀升的播放量也曾让复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吃惊,在2019年,她的讲座《脱单为什么这么难》就被上传B站,时长近百分钟,点击量破百万。在2020年6月受邀入驻B站后,她成为一位时有爆款产出的UP主。

B站数据显示,早在2019年,B站学习类UP主数量同比增长151%,学习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274%。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更多高校和学者把目光瞄准到线上。

2020年6月,李若山、沈奕斐开通了B站个人账号,同一年,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陈欣、复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也来到B站。

“复旦山哥”李若山介绍,疫情期间,复旦管理学院与B站合作,当时有多位老师在线授课,他是其中之一。后来,B站又邀请他开通了个人账号。在近期视频中,B站标志性的小电视公仔随李若山一同出镜。

沈奕斐近期视频,讲述她关于电影《我的姐姐》的看法。

B站课堂:从爱情、人生烦恼到论文写作

“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归零时代,任何人都没有现成的经验,所以交流显得特别重要。你有你的经验,我有我的经验,我们相互拓展。”“50后”复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告诉记者,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屏幕前的年轻人更高明,“没有这回事”。

梁永安在B站为当代年轻人解答人生烦恼,他讨论的话题总能“击中”一群人:“留在大城市还是回老家?”“进体制真的香吗?”“年轻人该不该早买房”“为什么说90后和00后是历史上最不适合结婚的一代?”

在“小镇做题家还有救吗?”视频中,他告诉年轻人,毕业后的任务就是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热爱世界、热爱万物、热爱众生,踏踏实实去寻到一个自己内心喜欢又有价值的事情,“一个人一辈子能够做好一两件事就很好了。”

梁永安也曾告诉复旦学生,毕业后的任务就是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 视频截图

不少网友给梁永安留言,讲自己的困惑:下定决心去做,又害怕失败;选择了感兴趣的专业,但身边人说这个专业挣钱少……有网友说,在梁永安的频道“找到了心灵庇护所”,这里“像光一样”。

另一位来自复旦大学的老师沈奕斐说,她最擅长爱情,尤其愿意为大家解决爱情的困惑。她从社会学的视角,帮助网友解决问题背后的底层逻辑,而不仅是从表面上回答。

为什么脱单这么难?沈奕斐回答:“是因为你老是搞错了因果关系,把你遇到的那些人,看成是完成爱情理想的工具人。”她分析说,影视剧带来很多恋爱模式,很多人在谈恋爱时,把爱情看作是需要去完成的模式,而不是去寻求人和人之间的碰撞,在碰撞中自然而然产生爱情。

“爱情是结果,而不是目标,不要本末倒置。”沈奕斐鼓励大家去建立亲密关系,打开对亲密关系的想象力,走出模式。

沈奕斐老师的“脱单指南”视频,收藏是点赞的2倍多。 视频截图

B站网友对什么视频最“买账”?

陈超判断,在知识分享区,答案应是技能型视频,可以拿来即用,这同时也是网友呼吁他做的比较多的。因此,他讲如何准备考研复试、如何进行论文写作,这些“干货”的知识输出,也让他“大学副教授”的人设更立得住。

但有一类知识分享,陈超曾明确拒绝过——希望速成的知识分享请求。曾有网友留言,希望他做一期降低查重率的技能分享视频,虽然知道这是个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需求的选题,但陈超清楚,这个需求在前提上就不合理,因此未予考虑。

梁永安B站投稿视频页面图。

身份定位:是学者还是UP主

梁永安的粉丝超过了24万,每天都有可见的增加。但他说:“我不太关注粉丝多不多,是否被夸赞,只管表达。”

“受众怎么看,其实我不是很在意。讲出去的东西,就属于社会产品,和自己关系不大了。”他表示,视频录制源于和新世相的合作,这些10分钟左右的视频,原版有四五十分钟。视频最终如何剪辑,如何后期,他都不参与。

作为教授,该如何界定自己和网友的关系?梁永安在每个视频结束时,都会重复一句话“和我一起同舟共济,做新时代的旅行者。”

梁永安说,现在的年轻人从小受到半截子农业社会影响,同时也受到很多工业社会影响,在工作阶段又来到了后工业时代,跨度很大。当代人身上有很多矛盾,脑子里是现代的思想,行为上仍比较传统,他接触的很多人都是这样:很想走独立、创新的道路,但同时又希望,这条路风调雨顺,自己能获得外部的肯定。如此,人就显得很焦灼、纠结。

梁永安经常在国内外游走,他想用更大的历史体验,把问题拓展开,看清来龙去脉,让人清楚自己在什么位置上。

对陈超来说,虽然自身活泼外向的性格在镜头前后并无大的转变,但把学者和UP主两种身份同时摆到明面上,还是会让他感受到纠结时刻。分享日常生活vlog,乃至花时间做视频这件事本身,都让他担心过自己会遭受“不务正业“的评价,他还担心自己不应毁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校学者形象。

但他渐渐摆正自己的认知——大学教师亦是普通的社会成员,剩下的,解决起来其实也简单。“就是在科研工作上保持产出。主业做得足够好了,别人还拿什么非议你其他的事情呢?”

免费的知识分享也让他感受到,自己在为并不平衡的教育现实出一点力。“不能否认的是,有些学生在得不到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时,对此有渴望。互联网技术给了大家这样一种可能,利用网络打破这样的现状。当然,我自己的分享是九牛一毛,但我还是很愿意为这样的社会问题,做一点自己的努力。”陈超说。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