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朱民答澎湃:碳中和改写增长范式,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大抓手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洲有大约60年过渡期(1990年至2050年),而中国要在30年时间里完成,这种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4月19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碳中和目标是中国提升劳动生产率、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大抓手。
2020年9月,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长期政策信号。
碳达峰与碳中和之间存在“此快彼快、此低彼易、此缓彼难”的关系,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长和难度。只有争取尽早达峰,才能尽快转向碳中和目标下的减排路径。
除了时间紧迫外,朱民对澎湃新闻分析称,欧洲国家迈向碳中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与中国截然不同。“欧洲国家作碳中和时,人均GDP已经达到3万到4万美元左右。这种情况下,他们有两个主要经济特征:一是服务业比重达到70%左右,工业消耗能源已经比较少了。二是经济进入低增长,增速在2%-2.5%左右。”
中国面临的则是:人均GDP在1万美元左右;从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经济还会翻番再翻番,服务业和工业都仍处于增长通道,须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我们做过相关模型,预计2050年左右,中国经济可能会翻番再翻番,我们对此有信心。但与此同时,一次能源消耗基本上要维持不变甚至下降。反过来说,要用1/4的能源支撑经济增长。”
这要求在现有基础上大幅提高能源效率。结构上,作为化石能源的煤、油、气占比会大幅度削减,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占据主导地位。
朱民认为,能源结构的变化将在根本上改变经济结构。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革命重塑中国经济,也改变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我称之为paradigm shift,也就是增长范式的根本转变:我们离开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传统的、用化石能源推动工业化的过程,进入一个完全崭新的、以绿色再生能源推动的经济增长和生活。”
他还提出,碳中和背后的根本是科技创新。能耗量最大的工业、交通、建筑部门都将被新技术改写,“碳中和目标逼着我们走向科技创新之路。比如氢能,现阶段价格很高、面临运输瓶颈,但别低估科技的力量。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光伏发电成本曾经高达100美元,现在已降至5美分左右。”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