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缉慈|企业进园未必解决产业分散难题——以自行车行业为例

王缉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2021-04-19 13:01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产业园区是为企业的运营提供土地、建筑物、公共设施和必要管理条件的空间实体。1979年深圳经济特区开始试验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建设工业区。40多年来,工业用地市场化的经验在全国逐渐推广,各类产业园区纷纷设立。不同类别的行业和企业对园区的需求差异很大。从国内制造业企业来说,小微企业一般从小作坊起步,当它们需要租厂房或买厂房时,可能选择园区以享受相关政策和服务;成功的大企业一般自建园区。

地方政府通常只在各自管辖范围内选点建园,行政层次越低,区位约束越大。在投资项目不确定的情况下就成片开发土地是有风险的,会劳民伤财或造成工业用地闲置。当多数企业倒闭或迁移时,园区会空心化。2020年,国家自然资源部要求对土地利用进行计划管理,以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土地配置计划依据。

中国的产业园区具有数量多、面积大和一区多园的特点。市场经济改革之初,农村乡镇企业和城市民营企业崛起,政府退出竞争性行业而投资于基础设施。设立园区通常可获得预算外收入支配权。随着行政区经济强化,作为招商平台的园区角逐白热化。“条块分割”的利益博奕和追求政绩导致园区发展过热。如“十二五”规划中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新能源基地。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教育部、文化部、新闻出版署、原环保部、原人事部等部委都设立了各自管辖的产业园区。此外,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区多园多基地”模式被视为经验,推广到全国各地。 

本文以脚踏自行车行业为例,说明产业园区过多过散不利于一些部门的产业集中度提高和创新型企业形成,园区建设过热是产业过度分散的痼疾。这些行业中,引导企业进园区并不能解决产业过度分散的难题。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得不只从供给侧进行探讨,尽管在需求侧(出口市场和内需市场)的绿色出行、城市慢行系统,以及自行车运动产业的竞技、休闲、文化、旅游等,也与产业园区高度相关。

在自行车行业,虽然生产片段化和模块化需要大型品牌商与专业化供应商形成生产协作的网络,但是大型品牌企业逐渐控制价值链高端环节,产业集中度在提升。行业的销售额被少数企业所控制、产业集中度高的行业包括:使用大型设备需要巨额投资的行业(如钢铁行业和石油化工行业等)、生产大型产品和成套设备的行业(如制造飞机或机车等产品的行业),以及产品适合单一品种而大批量生产的行业(如制造玻璃板、纸浆、啤酒、乳制品等产品的行业)等,这些行业的生产系统中,大企业比小企业有显著优势,相关活动的空间组织并非以集群为主。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钢铁、水泥、煤炭、重型机械、轴承等行业原本需要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大企业,却呈现“群龙无首”的“产业集群”现象。

中国是自行车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计划经济时期,22个省份都有自行车整机厂或零部件厂,生产重点在天津、上海和广州三市,有“飞鸽”、“凤凰”、“永久”、“五羊”等大众熟悉的品牌。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天津、深圳和苏州三个自行车产业主要集聚地,其成因有二:一是自行车行业从国有化到市场化转型,大量民营企业涌现。如天津从短缺经济和包购包销年代的“飞鸽”国企一支独秀,衍生出800多家自行车民营企业,主要聚集在武清区王庆沱镇。二是台资自行车行业转移,从深圳、佛山,到苏州、天津等市逐渐北上。台资自行车企业在深圳和苏州抱团发展,例如捷安特进入苏州时带去70多家供应商,促使本地配套企业繁衍。

目前,自行车行业的地理转移还在继续。尽管深圳规划了新型自行车产业集聚基地,也没有阻止自行车向外地转移的步伐。该基地是深圳建设的9个传统产业集聚区之一,在龙岗区坑梓街道计划投资35亿元,建立包括研发检测、培训、资讯、展示交易、物流等五大公共平台的园区,期望从自行车的技术研发、零部件生产、装备组装、检测到销售都在园区内完成。 

中国有些出口自行车企业已把工厂转移到越南、柬埔寨、乌克兰、葡萄牙、俄罗斯、印度、菲律宾等国。在国内,福建漳州市漳浦县、河北的邢台市平乡县、广宗县和邯郸市曲周县,以及安徽蚌埠市怀远县、广东梅州市等地成为新一轮自行车行业转移的承接地,这些地方都不约而同地建了产业园区。漳浦县旧镇自行车产业园从无到有,抓住了玮柏和品琦等台资企业从深圳集体转移的机遇。邢台和邯郸的童车制造基地2019年营业收入达300多亿元,平乡县、广宗县和曲周县原有自行车企业分布散乱,分别规划和投资建设了自行车产业园区。怀远县在经开区建设了汽车零配件及自行车产业园。梅州五华县规划面积2000亩的粤台(梅州)自行车产业园拟建以自行车智能工厂和智能物流为特色,居住、生产、研发、物流、商展等多功能的自行车智慧产业基地,该基地目前正在努力招商过程中。 

改革开放之初,自行车产业在河北南部邢台市的平乡县、广宗县和邯郸市的曲周县“野蛮生长”,假冒伪劣产品盛行。1983年平乡县政府关停了自行车零部件“黑作坊”和零部件市场。据报道,自行车零部件市场最初在平乡县河古庙镇,后转移到冯马乡邓桥村,与广宗县仅有一河之隔,当邢台地委要求广宗县和平乡县合力夹击、取缔邓桥市场之后,自行车零部件市场又在邯郸市曲周县的于子口村发展起来。

痛定思痛,1995年“中国自行车零件城”在河古庙镇建成使用,平乡、广宗和曲周三县的自行车产业得到了发展。我从地图上看,从河古庙自行车零件市场到平乡县城和广宗县城也就2公里,到曲周县城也只有10公里左右。

现在邢台平乡县以河古庙镇为中心规划了15平方公里、投资60亿元的自行车产业集中区,引进了江苏的好孩子等优秀企业,发展为知名的“童车之都”。最近,一部演绎平乡县自行车产业发展的河北喜剧电影《二八时代》上映。

广宗县在经济开发区北区规划了自行车(童车)及零部件产业区、自行车零部件表面处理加工区和科技孵化园,拟建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研发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特色产业实训基地、创新工场等,还在广宗县冯家寨镇规划了自行车风情小镇。

据报道,邯郸市曲周县投资 2.58亿元,建设自行车童车强村富民联营基地,打造自行车闭合产业链,整合原来分散经营的 100多家中小微企业。曲周县也规划了“世界童车小镇”。不过,从规划中可以发现,“周边地域将会对曲周的产业发展形成压制”。曲周县缺少喷漆、电镀和模具制造环节,园区企业要去平乡或天津电镀,去南方注塑,加大了生产和物流成本,为此提出要打造全产业链。 

脚踏自行车一般由整车组装厂向供应商购买零部件,通过精密机械装配线进行组装与销售。自行车的零部件涉及金属、化学、橡胶、塑料等加工,关键的模块及零部件是齿轮及控制(刹车)系统、车架(总成系统)和轮胎轮辋等。在自行车行业发展初期,企业多为垂直一体化组织,现在,专业化制造商比垂直一体化整车制造商更具竞争力,因为可以进行关键模块和零部件的技术创新。如日本禧玛诺公司和美国速联公司以山地自行车价值链高端环节、传统系统的核心部件变速器研发而垄断世界,变速器由上百个小微零件组成,制造精度达到微米级别,新冠疫情时期中国出口自行车受到进口变速器断货的影响。

自行车行业的生产范式从一体化整车制造商主导的大批量生产,逐渐转变为以大型品牌商与专业化供应商协作网络为特征的大规模定制。例如,投资于苏州等市的台资企业捷安特公司(母公司为巨大集团)由于掌握了控制自行车市场和技术变革的系统集成能力,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自行车制造商。捷安特公司在台湾岛内有A-Team,在苏州有Giant-Team,采取了与供应商合作行动、分担风险、共生共荣的策略。正如2006年7月我的研究团队成员对捷安特昆山公司调研时总经理郑先生所言: 

“自行车是一个组装行业,所以我们很重视对配套厂的管理,希望跟配套厂创造共荣的局面。我们会有生产管理部门,也会有系统质量管理部门(SQA,System Quality Administration)。我们计划成立Giant-team,对配套厂辅导,改善生产管理,把配套厂商组织起来去开拓捷安特的全球市场……” 

2002年捷安特与竞争对手美利达和11家零部件厂商以“中心-卫星工厂”体系组成非盈利联盟A-Team,其成员经过集体学习与合作行动,专注于新材料及高端自行车的研发和制造(如镁、铝、钛合金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从大批量低附加值产品转向了高单价个性化定制产品,避开了因为自行车企业迁居大陆而形成的产业空心化。捷安特又把这种联盟机制带到苏州的昆山和太仓,嵌入当地企业网络,与供应商合作创新。 

自行车行业,无论生产通勤车还是运动车,无论生产共享车还是私家车,都需要高质量发展。创新型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其竞争力的源泉是技术创新,以及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不断累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台资的创新型企业捷安特和美利达、上海的老牌企业凤凰和永久等公司以外,深圳的喜德盛、广州的千里达、杭州的久祺股份、天津的金轮和富士达等创新型企业发展很快,引人注目。这些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并倡导自行车骑行文化。在运动车方面,以健康低碳的赛事带动自行车产业升级,拓展内需市场。例如诞生于深圳的高技术企业喜德盛公司注重碳纤维、铝合金、镁合金的研发,生产超轻山地自行车,最近又与中山大学材料学院合作,希望研发更好的新材料。该公司在全球设立5个生产基地,在深圳光明区建有文化休闲创意产业园,打造了深圳文博会自行车主题分会场。

从供给侧来说,自行车行业至关重要的是培育有竞争力的创新型大企业,促进相关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协作网络。一般来说,创新型大企业各自都建有企业园区,一部分供应商可能在它的周边,另一部分供应商可能离它较远。例如,总部在深圳光明区的喜德盛公司和总部在广州花都区的千里达公司等创新型企业,其供应商分布在粤、闽、苏、浙等省;上海凤凰公司的生产基地在江苏丹阳,上海永久公司的供应商分布在苏、皖、鲁、陕、鄂、甘、冀、沪等省市。那种不了解创新型企业的空间发展战略,仅片面强调在本地产业园区内补链、延链、强链等作法是值得商榷的。简单地将企业聚集到园区中并不能保证产业高质量发展;所谓通过建设园区来打造产业集群,进而促进产业升级是个伪命题。另外,上述邢台和邯郸的三县都希望能整合自行车发展,需要河北省相关部门着手解决各自为政的难题。 

邢台市平乡县、广宗县和邯郸市曲周县位置示意图。  王缉慈 画框示意

参考文献

梅丽霞, 2010. 全球化、集群转型和创新型企业——以自行车行业为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王缉慈, 2019. 创新的空间——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张红娟, 谢思全, 谭劲松. 2011. 企业战略-组织环境协同演进与产业空间转移——以自行车产业为例[J]. 管理学报, 8(5): 666~675

———— 

王缉慈,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经济地理学教授,持续关注国内外产业园区和创新集群。本专栏以园区之思为主题,求索园区的初衷和未来。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