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刘九庵先生的“知真而辨伪”,故宫举办纪念座谈与文献展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21-04-19 12:14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刘九庵(1915—1999)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当代著名中国古书画鉴定家。1956年进入故宫博物院,从事故宫书画整理、鉴定、征集、研究等工作,之后与徐邦达、朱家溍等一道,开创并奠定了故宫书画鉴定和科学研究的学术基础。凝结其一生学术心血的19卷《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于2020年由故宫出版社出版发行。

近日,由故宫出版社主办的《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新书座谈会和文献展在京举办。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傅熹年先生回忆说,“刘九庵先生对于辨伪,一般鉴定时能定其真伪,排除伪品也就够了,但他对伪本也进行研究,还尽可能找出作伪者。”

刘九庵先生(1915—1999)

刘九庵先生从事古书画鉴定、研究工作70余年,贡献突出。他曾两度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中国古书画鉴定组”,赴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文物收藏单位,鉴别、鉴定古书画累计6万余件。

在《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两部大型专著中,融汇了他潜心研究的成果和鉴定结论,足资后人汲取。他在清理、鉴别故宫博物院藏数万通的明清尺牍中,发现了大量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信札。还在已被划为非文物的字画中,发现了宋人《柳荫群盲图》、元颜辉《山水》轴、元赵孟頫《行书五言诗》轴等国家一级文物,为国家挽救了珍贵文物,避免了重大损失,体现了老一代文物工作者恪尽职守的高尚品质。70年代后,他数次远赴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在国内外文物博物馆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左起:谢辰生、刘九庵、杨仁恺、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傅熹年

刘九庵笔记《古代书画过眼录》

刘九庵先生编的《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一书,集其毕生鉴定经验之大成,虽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勘误、增补而成,却有重大突破,该书汇集了作者亲自过目和审慎鉴别的大量实物资料,是美术史研究和书画鉴定研究方面的重要参考文献。刘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书画鉴别图录》一书,也是采用了大量实物资料,剖析书画作伪的方方面面,颇具特色。

刘九庵还以提携晚辈为己任,曾出任国家文物局委托硕士生导师。他还以极大的热情组织了《全国古书画赝品展》和“书画鉴定研讨班”,传授古书画鉴定的奥秘

刘九庵先生等鉴定书画。左起启功、谢稚柳、刘九庵。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出版

“真有真的规律,假有假的规律,只有两方面都掌握了,问题方能分析清楚。” 知真而辨伪是贯穿刘九庵先生书画鉴定的始终,以吴应卯伪祝书为例,在顿悟二人书法的本质区别之后,才揭开相应代笔、造假书画的潜在规律和艺术定位。“祝氏书法用笔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有时亦中、侧兼用。在他不同时期的行草书中,落笔多藏锋重按,深得涩与疾二法,形成藏头护尾,沉着痛快的体势,吴氏书法多露锋轻按,以寓侧锋取妍的形态,比之祝书,可谓痛快有余而沉着不足。”由此分辨出一批历来被认为是祝允明真迹,实则为吴应卯所作的作品,例如《草书醉翁亭记卷》、《草书阿房宫赋卷》等。

上述的吴应卯伪祝书的研究成果不过是刘九庵先生浩瀚学术中的零星一点,而今,凝结其一生学术心血的《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已于2020年由故宫出版社出版发行。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

全书共19卷,300余万字,是在故宫博物院2016年度科研课题《刘九庵书画鉴定笔记整理与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而成,涵盖刘九庵先生自1956年至1997年共计42年、269册的古书画鉴定心得、工作日记、书画过眼著录、相关文献抄录、研究专题的材料汇集等内容,脉络清晰,系统而完整,对文博工作者、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研究和美术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与贡献。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内页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内页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为本书撰写序言,“刘九庵先生是我国书画鉴定领域成就斐然、德高望重的大家,先生的书画鉴定笔记是他数十年品笔墨内蕴、鉴书画真意的结晶,也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同时,他还指出:“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是学术研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论文里的观点和记录。不同的人文学科领域是不一样的,但是一定会从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中得到启发。”

而这也正是举办此次座谈会的意义所在,与会人员包括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傅熹年;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薛永年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邵彦教授;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书画鉴定家单国强;原天津博物馆副馆长李凯以及参与《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的编委和刘九庵先生家属。

座谈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傅熹年先生回忆说,“刘九庵先生对于辨伪,一般鉴定时能定其真伪,排除伪品也就够了,但他对伪本也进行研究,还尽可能找出作伪者。” 这点在他看来,“刘九庵先生是书画鉴定界有特殊水平的高人,此书出版将对以后研究中国古代书画起很重要的作用。”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新书座谈会现场发言嘉宾

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则表示,“通过翻阅刘九庵先生遗留下来的研究笔记,可以进一步了解先生的治学思路和治学方法,进而切实推动当代书画鉴定领域的研究。”不仅如此,他还指出,“在未来会对刘九庵等老先生遗留下来的学术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合适的切入口和呈现方式更好地继承老先生们的文化遗产,为整个中国书画史、书画鉴定研究发挥出更大作用。”

在刘九庵先生逝世二十二周年之际,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薛永年教授认为,举办此次新书座谈会和文献展正是对刘九庵先生最好的纪念。同时,他指出,刘九庵先生书画鉴定的成果推动了书画年代学的发展,“年代学的问题是美术史学的问题,也是书画鉴定学的基础问题。书画鉴定不是搞美术史,更主要的是从实物出发,从时代风格方面分清艺术品的真伪好坏。”

原天津博物馆副馆长李凯也回忆了刘九庵先生严谨、求真的一面,并以刘先生的人生经历来激励艺术工作者:“如今书画鉴定工作者的实际工作是要抚去历史灰尘,把被扰动的画作恢复本来的面目,尽量接近客观的本来面目,为书画史的研究来提供坚实基础。”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从自身鉴定经历的实例出发,谈及这套书画鉴定笔记出版,对于他个人来说也是“如获至宝”,“里面会发现大量的和信札内容可以互为补充的资料,对于书画鉴藏学和整个美术史也是一个宝库,我相信这对今后很多硕士、博士论文的课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重要的文献资源。”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邵彦教授提出在笔记中更宝贵的是可以看到一代大家是怎么炼成的,这是对学术有特别深远的学术启发,“从这个笔记当中更宝贵的是可以看到一个学者的发展甚至是成长过程,他也有跋涉彷徨,他也有很多困难,他怎么去克服困难?怎么积累这些材料?这些对现在的青年学子更有启示。”

谈及祖父,刘九庵先生长孙刘凯表示,此次笔记的出版是祖父毕生研究的心血结晶,也是祖父工作、生活的写照、缩影。座谈会现场,他透露说,“他一生最骄傲的两件事,其一是经手几十万件书画而不毁一件,其二是两次参加全国书画鉴定。他一生始终奉行‘学术者天下之公器’的理念,此次出版的笔记也会对莘莘学子以及古书画研究者带来帮助,并衷心希望祖父的既往研究能惠泽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的未来。”

刘老在家中书房

文献特展揭示老一辈鉴定家生活往事

在举办《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新书座谈会的同时,静心斋雅集也同步推出“纪念刘九庵先生文献展”,自4月13日起截至5月13日。

展览空间借助刘九庵先生生前使用过的书房用具,试图恢复书房陈设旧貌,力求逼真还原刘老的生活场景,展品中包括刘老的书柜、书桌、座椅以及一直悬挂在书房的清代赵之谦匾额和叶恭绰书对联原作。

《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新书座谈会展览现场

以《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为基本,从中选取有相当学术价值、典型鉴定案例以及与鉴定界诸先生交游的笔记原作二十余件套,时间跨度纵贯刘老一生,具体包括书画真伪辨、林则徐手札考释、董其昌作品题记、《中国绘画综合图录》摘记、文物鉴定人才培养研讨会纪录、美国所见绘画录、上海博物馆藏明清人札记,四僧、八怪手札编号记等,作为此次静心斋雅集的“纪念刘九庵先生文献展”代表性展品展出。

同时展览展出若干件刘九庵先生书法作品,以及一组从未公开的,与文化名人的交流诗稿,其中有张珩、徐邦达、谢稚柳、启功等先生的手迹。几位先生都是二十世纪古书画鉴定的泰斗级人物,更是曾参加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小组成员,共同为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作出里程碑式贡献。文献特展也是以刘九庵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鉴定家们过往交流的实物见证。

现场展出刘九庵手写《元代画家生平笔记》

现场展出刘九庵手写《宋代人物考证》

1962年4月,刘九庵和张珩、谢稚柳三位先生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文物机构所藏书画鉴定,从北京出发,经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旅大、跨越四省,往返半年,鉴定书画一万件,在工作生活中建立深厚情谊。

1983年6月,国家文物局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再次成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由刘九庵和谢稚柳、启功、徐邦达、谢辰生、杨仁恺、傅熹年七位先生组成,从1983年到1990年,历时8年,共过目书画作品61596件,对中国大陆保存的古代书画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

巡回鉴定后,刘九庵先生等人共同集成编著了一部24册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凝结了中国古代书画一线鉴定专家的心血,涵盖了国内博物馆现存古代书画作品,大大超越了宋代和清代的典籍整理,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书画重要的参考资料,也是各大博物馆与收藏者备查的资料库,称得上是一部“当代石渠宝笈”。

刘九庵先生等老一辈的故宫学人以强调实证、讲求著录、善用文献、史论相辅的研究方法,重新考证了故宫的大批书画,揭示故宫书画藏品的诸多文化内涵。

清代郑板桥个案研究笔记

全国书画巡回鉴定河南站简记

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昭昭鉴书画 谦谦待世人——忆刘九庵先生

文/肖燕翼

一代书画鉴定家刘九庵先生溘然长逝。人们惋叹他的离去。我仿佛依然如故地按照刘老的吩咐、刘老的心愿,为他料理着一切事情,但这一次,却是料理着他的后事。我侍从过20年的老师已经离开了人世。“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他一生的治学、一生的为人,又分明同他的名字一起留给了后人。

七十年前,一辆大车满载到北平谋生的人由河北冀县出发,一路上,车把式心疼牲口,不断地吆喝着车上的半大孩子们,下车跟着走。就这样,车上的人轮流坐着、跑着,到了古都。这中间,就有当年14岁的刘九庵(原名久安),他从此开始了与古书画结缘的生涯,开始了不能用勤奋一词完全涵盖的生活,而是酸、甜、苦、辣俱全的艰辛一生。经在琉璃厂工作的二叔托人介绍,他到古文化街琉璃厂的字画店悦古斋当学徒,三年没有尝过坐的滋味。他勤奋好学,一天忙下来,晚上别人睡了,他偷偷点上煤油灯,查书做笔记,立志学到本领,早日自立,一干就是12年。从悦古斋出来,他移居南新华街土地祠。偶与刘老闲话,说起土地祠,越说我越感亲切。原来土地祠后改为南新华街小学,是我读完小学的地方。我读书的课堂正是刘老当年栖身之所。当年的刘九庵,身无分文,靠的是行业中相互提携的不成文规矩,可以从熟悉的、彼此信任的书画店,挑选一些滞销的字画去营销、代售。卖得出,按店中所定价交还货款,赢余归己;卖不出,原物璧还,分文不取。全凭一个信字。这也成为先生一生为人的信念。初时,稍有所获,小心放在床褥下,不料又被人窃去。先生淡然说起往事,了无怨言。先生一生为人谨慎,其大小挫折料想何止成百上千。前几年,为协助先生研究一通明人信牍,先生拿出早年笔录的寓目书画记。笔记用小楷工书,初一看,两人眼光相对,畅然而笑。原来那小楷,全然是仿书先生已经考出的明中期书法大家王宠的一种典型赝作。先生说,那时大家都当作真迹,写得工整的,又当作王宠的精品。要研考的一通明人信牍,因尾书“阅后焚毁不存”的字样,事关时人、时事之违碍,只与亲密者道之,故彼此心照而不书名款。然虽无名款,先生已知书者为谁,并由此断定信牍的重要文献价值。信牍书者为明人张凤翼,信中内容涉及当时权相张居正,涉及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于是,它为《清明上河图》的流传添上了一笔鲜为人知的故事。于是,先生撰《有关〈清明上河图〉的一通明人尺牍》,发表于《收藏家》杂志。

左起杨新、刘九庵、肖燕翼

往事历历,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昔日胡适博士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之言,对书画鉴定来说,只能行之一半,即小心求证,万万不能大胆假设。即如上述明王宠书法的鉴定,已有文献或明人尺牍中道及时人代笔、仿书事,于是先生才开始了小心求证的考鉴研究。谁曾为王宠代笔,仿书有多少种典型的样子,于是先生撰文《王宠书法作品的辨伪》,文后附录已出版的王宠书法作品,一一指出真者为何、赝者为何。学习、研究王宠书法的人,不能不先读一读这篇文章。

因常与先生晤谈,对先生研究书画之特点,初时颇觉繁琐,后来才为之心折。先生研究八大山人书画,可谓是玲珑宝塔拆碎不成片断,但却实在是全塔、片断的辨证。从八大山人作品的署款特点起,先生辨明了“传綮”款、“个山”款、“驴”款、“八大山人”款的不同时期,又辨明了八大山人款各种写法的不同时期。继之辨明了八大山人画禽鸟之圆目、方目的不同时期;画禽鸟单足而立,画树石形状之上大下小,画鱼不画水等特点。每个时期的区别皆有寓目、考鉴过的一批作品作证。信证俱全,言之凿凿,不由人不为之叹服。先生一生功力,由此可见一斑。先生先后撰成《记八大山人书画中的几个问题》《再记八大山人书画中的几个问题》《记八大山人、澹雪、朱容重等书画合册》等专题论文。

最让同行称道的是,先生鉴考出一大批明代书法大家祝允明的书法伪作,数量达数十件之多,遍及公私单位和个人收藏,作伪者是祝允明的外孙吴应卯和文徵明的五世孙文葆光。1964年,先生与著名书画鉴定家张珩、谢稚柳二先生赴天津考察,在天津历史博物馆见到款署“吴应卯”的草书一幅。未及展至卷尾,座中人皆曰是祝允明草书。及见署名,方知为吴应卯。又曰,此人若伪书祝允明,大概无人能识破。先生以一生勤记的好习惯,自然记录在册,同时始终心存一桩疑案。二十余年后,先生随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古书画鉴定小组赴天津,约以再瞻吴应卯此卷草书,终于解决心中存念,不是若此人伪作祝允明书如何如何,而是此人确曾伪作过大量的祝允明书作。先生已经研究再四,不过最后印证一下而已。这一种伪祝允明书作,向无人怀疑。伪作的卷后题跋,最早有明万历年间的詹景凤,最晚的至民国时代人,皆以为是祝书真迹。可以说,明万历年间的吴应卯、文葆光伪作祝允明书法,始终未曾被人识破、并被误以为祝书的一种典型,一旦由刘老揭穿,方大白于天下,不能不是书画鉴定研究中的一大突破。当代的书画鉴定研究成果远远超过古人,最突出的便是类似吴应卯、文葆光伪祝书的专题性研究的突破。当代书画鉴定家们,凡成果卓著、享誉海内外的,莫不有着这样突破古人的成果。比如启功先生对董其昌书画鉴定的研究,比如徐邦达先生对号称“四王”,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的书画鉴定研究,都是典型的事例。可以说,有无这样的突破,有多少这样的突破,标志着书画鉴定家的最高学术水准。刘老当之无愧地列名其间,曾取得过对明王宠书法,清八大山人、金农书画,以及对张大千伪作私人书画等一系列专题突破的成果,均有研究论文刊世。

浓缩一生鉴定经验的,是刘老晚年编著的《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下简称《年表》)。先生撰《前言》一篇,内云:“书画鉴定当以目鉴为准,辅以必要考据。故本书所收传世作品,大多数为目鉴为真迹者,择其有纪年精要者和书画家早期、极晚期罕见者栏入。少数宋元重要作品,如北宋郭熙《早春图》,虽未经目鉴实物,但有精善的出版物又公认为真迹的,方择要栏入。”“以历年鉴考积累,凡书画作品上署干支及年岁,可以推知其生年者,约有160余人,概皆补增,又新增书画作品有干支纪年者则更多矣。”这是该书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先生一生鉴阅古书画,留给后人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先生一生鉴阅书画数万,每阅必作记录。该书以“年表”形式序列,故只能择有干支纪年的一部分作品,且又只择真迹而精要者,已是厚厚的一册。从作品上有干支、有年岁者,推出书画家之生年,或是另行考定其卒年,补画史所缺者160余人,更是长期积累,不断考订的重要成果。仅此,可知先生一生治学之谨严、精细、勤奋。明文嘉赞元赵孟頫书法艺术成就时曾言:“上下一千年,纵横二万里……无有与并者。”先生编著《年表》,收宋元明清书画作品,已不止一千年,先生一生奔波于海内外鉴阅书画,更不止“纵横二万里”,至于“无有与并者”,以先生谦谦君子之风,是断乎不肯接受这样的赞誉之词的。先生一生为人谦逊,不仅对同辈专家,即使是后辈晚生,也平易待之。凡与先生接晤者,莫不有口皆碑。友人王连起曾屡次道及启功先生对刘老一生为人的评价:“刘先生待人、做事,里是里,面是面。”里者,礼也,礼数周全;面者,脸面也,顾全人与事。我对此尤有深感,仅举先生与同辈专家交往二三事,可见一斑。

晚明书画家个体简历笔记

20世纪(下同)60年代中,先生与张珩、谢稚柳二先生赴北方四省市鉴定书画。那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即使专家用餐,每餐必配以地瓜干。为照顾同行专家,先生每餐只以地瓜干果腹,为的是省下细粮让给其他专家。70年代初,故宫博物院收到一批古书画,先生每天参加鉴定,亲自书写单据。期间,谢稚柳先生来京,先生忽换上中山装,当时也算得上是礼服,陪谢老一起阅看书画。每开卷,先生必亲执卷,仔细聆听谢老的品鉴,其神情有如学生对待老师。当时我颇感不解,久之,便明白了先生的为人。90年代初,我陪先生赴上海。那时先生已年届八旬,摔断了大腿,手术后刚刚痊愈,手扶拐杖,步履蹒跚,每每需人在旁扶持。几天忙碌下来,一天晚饭后,先生要去看望一到上海就准备去看的老友谢稚柳先生。看到先生那副样子,我几次劝阻不成,还是扶持先生步行去谢老家。谢老询及《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的出版情况,屡加称赏之余,赞以“不是抄书”。谢老与刘老同是两度参加全国书画鉴定小组的成员,比他人更深知《年表》一书凝成的甘苦。他们相见时那种溢于言表的亲热之情,相互敬重的神态,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刘老为人不爽约,在大雪天外出,为某博物馆鉴阅书画,不幸因路滑而摔断腿,他对我回忆起说,摔倒后已不能起来,自己将腿摆正,随之大腿又瘫向一边,最后靠路人帮助进了医院。事后,家人免不了埋怨,我也从旁劝解,刘老却自有道理,说有人来找,必是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此其一; 能多看一些书画,不仅自己多些见识,又可以讲给年轻人听,因为年轻人不可能有这样多的机会,此其二。语气斩钉截铁,别人还能说什么呢?只是这条残疾的伤腿,不知拖累了先生晚年多少欲做的事。

在师从先生的后辈晚生中,我是时间最长,获益最多的一个。记得初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即与先生同在一个业务组,得以随时请教。一次我向先生请教,先生一时未答,不料次日一上班,先生即拿出一篇工楷抄录的所查资料给我,问题释然,我为先生对后进者的关切所感动。今年春,先生初发脑溢血,语言中枢障碍,每探望先生于病榻,先生只能以笔交谈。我通过研究馆员的资格评定后,便在探视时间去禀告先生,先生见我,急于坐起,握住我的手,面露喜色,示意索纸笔,颤抖中写下了“职称,好!好!好!”那样子,比他自己获得了一种殊荣还兴奋、喜悦。我想这不仅仅是对我,也是先生对所有后进者取得进步时内心的由衷欣慰。

先生逝矣,追忆先生生平,临文之际,感慨万千,庶能学得先生学识、人品、敬业精神于万一,做一个有用于事业之人,于愿足矣。

1996年,刘九庵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书画鉴定专业研究生导师,出席毕业论文答辩

    责任编辑:陆斯嘉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