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荆楚往事 | 荆州马山一号楚墓里,竟藏着这样的惊天秘密!

2021-04-18 15: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

丝织品虽然只有21件,

但其年代之早、品种之多、

工艺之精、保存之完好,

都是楚墓发掘中前所未有的,

其中龙凤虎纹绣、

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衾、

田猎纹绦为“国宝级”的文物,

成为荆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而这个地方博物馆

从此便拥有了“丝绸宝库”的美誉。

对龙对凤纹浅黄绢绵袍。

一座不起眼的楚墓里,意外地出现了彩绘着衣木俑!

当满棺色彩艳丽的千年丝绸展现在大家眼前时,人们一下子惊呆了

1月19日,发掘与保护方案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发掘工作重新展开。

晚上9点多钟,椁室分板一块一块被揭开。突然,省博物馆考古队的杨定爱惊呼道:“有丝绸,保存得很好!”几乎在同时,王予予也高喊:“丝绸保存完好,保存状况超出原来的预想!快!盖好棺盖,赶快运回室内作进一步的清理。”

正月初四(1月28日),国家文物局委派文物出版社社长高履芳,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胡德平率领的工作组赶赴荆州。

正月初六(1月31日),湖北省文化局文物处处长余魁带领省里的文物专家也赶到荆州。

经过两天讨论,清理方案得到通过,随即上报国家文物局。

灿若云霞的战国丝绸,诉说着那早已消失的千古文明……

9条锦带捆绑的衣衾包裹。

九条锦带紧紧捆扎的千年包裹里,会藏着什么样惊天的秘密呢?

龙凤衾安全取出后,棺内露出一个用竹席包着的长方形包裹。人们从包裹两侧未被竹席包住的部分向里看去,里面是一个被9条锦带横向捆住的衣衾包裹,轻轻打开包裹着的竹席,衣衾包裹完全显露出来,只见每条锦带都连接于尸体正中间,捆结于两侧,每侧又有两种捆结方法,玄奥莫测。

这些2000多年前的锦带拉力非常弱,锦结的打法十分精巧。考古专家能够在保证文物不受损的情况下打开这个千年包裹吗?其实,如果是新的丝织物,这些系扣也不是十分难以解开。但是,这个包裹的里里外外都是2000多年前的丝织品,虽然保存的非常完好,但已相当腐朽,弄得不好,包袱解开了,锦带也损坏了。

在大家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技术组拟定了详尽的解扣方案。

晚上8时,王予予和胡继高从最中心的第五条锦带处开始解结,此时,现场寂然无声,考古人员静静地注视着两位专家的操作,一个个在心里捏了一把汗。

经过8分钟的漫长等待,第一个结扣终于解开了,锦带完好无损。随后,王予予把操作程序重复了一遍,讲清了需要注意的事项,清理人员两人一组同时开始了解扣。

第2、3、4、5、6……终于,9条绵带一个个都完整无损地解开了。

专家发现,用9条锦带捆扎住的2件锦衾,是中国考古史上第一次发现的大幅面战国锦衾。剥取这2件锦衾,整整用了5个日日夜夜。

三首凤绣纹。

宝物越揭越多,要剥离到第六层时,一条绚丽夺目的龙凤虎纹绣罗衣又展现在大家眼前。

胡德平扑在工作台上,一边仔细观察,一边轻轻用竹片拨了拨光洁轻薄见孔的罗纱,惊奇地说:“呀!好象是双面绣咧,正面绣的花纹,反面也看不出线头痕迹,好极了。”

这些丝绸确实是“好极了”。如此美仑美奂的艺术精品,如果只凭想象,即使是借助于浪漫主义的想象,也是难以表达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创造力的。只有亲眼目睹的考古工作者,才能真正领略这神圣而伟大的民族精神。

首先是花纹大。锦衾大的经向花纹单位大约7厘米,并横贯全幅。战国中期能织出这样大的花纹单位,说明当时的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这是我国织锦技术史上的重要发现,把我国提花织锦技术水平所处的年代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其次是幅面宽。第一条锦衾长3.49米,宽1.94米,衾里由4幅白绢缝合,面呈咖啡色。第二条锦衾长2.56米,宽2米,脚端和左右两边都包有绣边,绣边以桔红色为地底,用金黄为主的丝线锁绣各种纹饰。四边全是夹层,中部白绢内夹着丝棉。

第三是图案美。有对称的龙凤、舞人、神兽、瑞兽、花鸟、太阳和黻纹、回字纹,几何纹等,都是典型的战国中期图案风格。

第四是织造精。如织造提花的对称舞人,高举衣袖,移动双脚,轻歌曼舞,妩媚动人。有些象龙、凤、鹿、麒麟、水鸟、蝴蝶、四脚蛇一类的兽鸟,连凤毛麟角和动作神态,都清晰可见。

第五是色泽鲜。主要有朱砂红、茄紫、深赭、浅绿、茶褐、金黄、棕黄、绛红、粉红等,五光十色,古补大方,十分谐调悦目。

第七层,第八层,第层层,宝物一件比一件精美。

继虎纹罗后,下面就是绣、罗、绮、绢、纱的衣服和裤子,大家一层又一层的剥离着。

2月17日晚10时正,第十三层丝织物揭开后,露出了墓主人的尸骨。

经中科院考古所鉴定,墓主为女性,身高1.6米,死亡年龄约40-45岁,体质特征与东亚蒙古人种的华北类型较相似。

按江陵地区楚墓随葬器物综合判断,墓主所属家族的地位应该略高于“士”。

经过18个月日日夜夜的清理工作,终于顺利完成了这个用9条锦带綑扎包裹的展开与衣衾的逐件分离。

代表着中国最高水平的马山战国丝绸,就在不经意间改写了历史……

2月28日,新华社就江陵马山1号楚墓的重大考古发现发了通稿。国宝出土,全国为之震动,世界为之注目。

马山1号战国中晚期楚墓,出土大量完整的丝织品,种类繁多,色彩斑斓,几乎包括东周时期丝织品的全部品种,是东周丝织品的一次最集中的重要发现。

出自棺内的衣衾共19件。丝织品的种类有绢、绨、纱、罗、绮、锦、绦、组、绣等。丝织技术水平之高,令人惊叹。

马山1号楚墓的锦种类很多,2色锦有塔形锦等6种,3色锦有舞人、动物、纹锦等3种。舞人、动物、纹锦的纹样横贯全幅,织造时使用143个提花综,充分反映当时已有相当先进的提花织机和娴熟的织造技术。

绨、组、绦是战国时期出现的丝绸新品种。纬线起花绦和针织绦是战国丝织技术的重要创新。

马山1号墓中出土的绦数量较多。针织绦带结构复杂,除横向连接组织外,还应用提花技术,编织方法巧妙,把我国针织技术起源的历史提前到公元前3世纪左右。楚国的刺绣绚丽多彩,代表了楚国丝绸的最高水平。刺绣多以绢为地,以罗为地者也偶有所见。

马山1号楚墓的21件绣品,花纹各不相同。针法虽比较单一,但锁扣十分均匀、整齐、线条流畅。较多地运用改变线条方向、排列方式、稀疏密度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禽兽的细部,突破了单调、呆板的传统,给人以生动、多变之感。

刺绣纹样的构图讲究对称平衡,动静结合,色彩搭配适当。图案的内容充满神话色彩,鲜明反映了楚文化浪漫主义的特色。

刺绣是用多种彩色丝线在丝织品上锁绣纹饰一种工艺。这次出土刺绣的绣线颜色极为丰富,有棕、红棕、深棕、深红、桔红、浅黄、金黄、土黄、黄绿、绿黄、钴蓝等12种之多。

楚国的刺绣实物,在长沙五里牌、烈士公园、江陵望山和九店都有发现。特别是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这些保存完好的刺绣品,为研究楚国的刺绣工艺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丝织品虽然只有21件,但其年代之早、品种之多、工艺之精、保存之完好都是楚墓发掘中前所未有的,其中龙凤虎纹绣、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衾、田猎纹绦为“国宝级”的文物,成为荆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这个地方博物馆从此便拥有了“丝绸宝库”的美誉。

来源:荆州日报

文/图:张卫平 金陵

原标题:《荆楚往事 | 荆州马山一号楚墓里,竟藏着这样的惊天秘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