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特写|小护照背后的大国复兴路

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2021-04-18 09:24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很难想象,一张没有照片的护照,如何去描述持有人的相貌。

“姓名黄华饶,年岁三十二,身材五尺六寸半,面貌紫……”——这是光绪八年(1882年),大清驻旧金山领事馆发给华工黄华饶的护照上所写的内容,这张派发于晚清时期的身份证明还没有照片,是广东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展出的最早时期的中国护照。

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展出的最早时期的中国护照。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翻拍

就在黄华饶获得护照的这一年,1882年5月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该国历史上第一个限禁外来移民的法案——《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所谓的“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这让不少已经获得护照,甚至已经在美国定居的华人遭受孤立,许多华人仅仅因为他们的种族而遭到残酷殴打。

19世纪70年代,中国近代护照以及相应制度的建立发展,原本意味着清政府开始与外国用近代外交体系和制度来进行交往,并试图起到保护侨民的作用,但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时下现状让清政府有心而无力。

一本小小的护照蕴藏着一个东方大国的百年发展史。

从没有照片到有照片,从多头管理派发到明确统一的管理部门,从一张易碎的纸到一本红色的小册子,护照见证了中国从国家贫弱、列强欺凌到民族独立、经济腾飞的复兴之路。

近代护照的诞生与华工的血泪

位于珠三角西部的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素有“海内海外两江门”之称,为中国第一侨乡。

而背靠江门市发展大道的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正是一座以展示五邑华侨历史和文化为主旨的专题性博物馆,2000多件(套)的展出文物无不反映五邑华侨华人艰难而辉煌的创业史。

其中,首个吸引观众眼球的,就是一张张珍贵的旧时华侨护照。

事实上,早在中国的华侨护照诞生以前,1848年,大洋彼岸的美国加州发现黄金的消息传至全球各地,对于遭遇外强入侵、内乱频扰的广东地区贫苦百姓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诱惑。

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展出的华工图片。澎湃新闻记者 吴怡 翻拍

而等待他们的,却是在漂洋过海中遭遇的船只超载、生存环境阴暗逼仄等苦难,大量华工在抵达美国前都因海难、疾病而失去生命,这种臭名昭著的招工也被称为“卖猪仔”。

抵达旧金山海港后,华工立刻就会被关进狭窄阴暗的屋子中,与外界隔离。

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将护照制度引入中国以保护其侨民,对中国华侨护照制度的产生起到了启蒙作用。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驻外领事馆制度建立,并逐渐开始向华侨颁发护照,华侨护照由此诞生。

华工黄华饶在光绪八年(1882年)拿到了由大清驻旧金山领事馆颁发的护照。目前,这张护照就藏于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中,是该馆收藏的最早时期的中国护照。

就在黄华饶拿到护照的同一年,1882年5月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该国历史上第一个限禁外来移民的法案——《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所谓的“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这让不少已经获得护照,甚至已经在美国定居的华人遭受孤立,许多华人仅仅因为种族因素而遭到残忍地殴打。

然而,当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在保护侨民上已有心无力。

光绪十八年(1892年),大清国护照上已有持有人照片。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翻拍

护照见证“开眼看世界”的历程

“每个护照背后,都有我们江门人出国打拼,跟家人联系,跟家乡互动的故事。”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刘进如是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研究侨乡文化多年,刘进深知华侨护照演变背后的深层含义。他认为,我国近代以来,华侨华人一直是开眼看世界的先锋,他们的护照正是这一历程的见证。

据刘进介绍,这些早期的华侨护照之所以保存下来,得益于江门五邑地区的许多华侨有意识地留存家族文献文物,让这些身份的证明和历史的岁月可以不受时间流逝而消失。

华商朱彬在光绪十八年(1892年)拿到了由大清驻旧金山领事馆派发的护照,这时,护照上已经出现了持有者的照片。

民国时期的护照。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翻拍

“当时发护照的主体和渠道是非常多元的。”刘进告诉澎湃新闻,晚清时期的护照很多都是驻国外的大清领事馆颁发的,到民国时期,广州市政府、当时的外交部门、内政部门都可以发放护照。

然而,由于国内军阀割据、局势动荡、日本入侵等原因,民国时期的中国护照在海外使用时依然处处被刁难,“美国排华法案”也直到1943年12月才被废止。

如今的中国护照。人民视觉 资料图

护照的背后是强大的祖国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发展壮大,经济日益腾飞,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中国护照在保障海外侨胞乃至全体中国人的安全与权益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电影《战狼2》的结尾处,一本中国护照出现在了屏幕上,护照上写着:无论你在海外遇到了怎样的危险,请你记住,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电影来源于现实的再创作,现实中,类似的撤侨行动多年来不断上演。

2006年4月下旬,所罗门群岛发生骚乱,为保护旅居该国的数百名侨胞,中国政府当时在与所未建交的情况下,紧急约见其周边国家驻华使馆负责人,将300多名侨胞分批次撤回祖国。

刘进说,这次撤侨行动中,有不少侨胞的祖籍就在江门。

个人际遇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只有祖国强大,国人在海外才能更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国力大幅跃升,很多在海外求学工作的人都不愿意放弃中国护照。”在刘进看来,越出国,就越爱国,祖国越强大,散步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才会越自豪。

也正是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个历史时刻足以让华侨华人倍感骄傲。

2012年6月,在祖籍江门的美国华裔众议员赵美心的力促下,美国正式以立法形式就“排华法案”道歉,美国华人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