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疫”不容辞的先行军——王恺

2021-04-18 12: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肖钰鹏、周昕怡、于碧昂、何在玲、张昊炜

图:王恺、南昌大学二附院宣传科提供

指导老师:刘琳

此文首发于南昌大学新闻网

有训路星火营 出品

             

采访前的电话沟通中,王恺的声音细微疲惫,不禁想起之前他同事说:“王恺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是一个工作优先的人,最近忙到有一个星期住在院里没有回家了。”

在武汉的抗疫工作中,王恺身兼医疗队副队长,临时党支部副书记,青年突击队队长多个职务,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党员医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的Z15重症病房(以下简称同济医院),他始终以“努力”、“工作优先”的状态充当一名连续作战的先行军。

              

“第一批意味着更多的风险”

2月13日深夜,王恺在家中接到二附院邹书兵主任的电话问他能否带队支援武汉,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放下电话后还不到48小时,王恺已成为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党员医生,“‘第一批’意味着更多的风险,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所有的事先演练和准备的防护流程都是没有经过实践考验的,具体的防护效果如何,需要第一批进去的人实践,总结救治经验,与团队分享,来辅助后续治疗。”在同济医院的重症病房里第一次工作,王恺就持续了7个多小时。

图1:王恺在手术台上工作

面对未知病毒,王恺并没有过多担忧,“尊重专业特色,讲究术业专攻”是他诊疗的根本原则,在他的统筹规划下,队友们对照新冠肺炎诊疗规范,发挥组内各科室联合的优势,为每位患者制定最优医嘱,小组工作很快就步入正轨。

防护用品的穿脱才是王恺最大的困扰。作为常年手术的优秀外科医生,王恺早就适应了手套的压力,但在隔离病房内,他的手却因为多层手套的压力变得淤血甚至肿大。护士长黄跃英在和他视频时看见那肿胀的双手,都忍不住落泪。而王恺最为焦虑的是“脱掉防护服要洗一次手,脱掉手套要洗一次手……每脱去一件护具都需洗一次手,到清洁区洗澡后,还要用酒精把耳鼻腔擦拭干净,” 这套流程常常要耗去一个小时,在王恺看来,“这一个来小时还有太多其他的工作等着处理”。

每次交接班要反复确认患者医嘱、防止意外发生;每天要组织队员开会,总结治疗情况;为了改进治疗方案,主动去别的医疗小组交流学习、与二附院大本营的领导同事探讨……时间,对于王恺而言确实不够用。

王恺对自己的时间管理十分严格,几乎以分秒进行分割,但他面对队友,却愿意把时间慷慨的留给他们。王恺所带领的医疗组被分为两组,每组四小时轮流进入病房。王恺会让先换下来的一组在工作完成后早点回驻地休息,但是他却会坚持八个小时,直到第二批进入隔离病房的队友完成工作,再一同回去。因为他希望和他一起援鄂的同事们安全地去到武汉,也安全地回到家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我想,这就是党员的带头作用”

“陶主任,要不要考虑火线入党?”

“还是不了,但王恺你放心,不管我是否入党,都将全力以赴患者的救治工作,不会比任何党员差的!”

对话里的陶主任是二附院急诊科的陶少宇医生,他年资高,工作上认真负责,是援鄂团队的骨干,表现非常突出,一开始便是王恺积极吸纳新党员的对象。但很遗憾陶少宇因为个人原因拒绝了发展提议。

但在不久后的一次动员会上,陶少宇的入党志愿却出现了转变:“我现在交入党申请书,还晚不晚?”这让王恺惊喜交加。

陶少宇解释这一转变正是随着抗疫工作深入,受到了党员们信仰力量的感召。党员们首入隔离病房的奋勇当先,王恺每天总结病房工作经验的以身作则,还有徐建军院长敢为医疗队治疗担责的沉稳专业,这一系列行为都打动着陶少宇,他在这一点一滴当中体悟到“党员”这两个字背后的深刻含义。陶少宇的抉择转变也触动着王恺,“我作为党员这么多年了,真实感觉到我们对别人还是会有所影响,我想,这就是党员的带头作用。”

图2: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部分队员写入党申请书

在援鄂战疫中,王恺作为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坚定从容地带一众党员,直面生死考验,始终保持冲锋姿态,关键时刻践行初心使命、彰显责任担当。正是在这样的党员先锋精神感召下,包括陶少宇在内,江西医疗队共有62位热血青年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郑重递交申请书按下红手印,火线入党。

                     

严谨是人生的底色

在科研建树、精深医术方面,毫无疑问王恺是非常出色的。他担任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江西省医学会肝病学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等职务。回溯青春,可能年少的王恺也没想到自己会获得这些成就。

王恺至今还记得高考失利后父亲陪他散步的场景,也记得那段语重心长的教导:“高考只是一场考试,人生还长,以后不管上了哪个学校从事哪个行业,最终的发展还是要靠个人的努力,这不是一次高考就可以决定的。”

王恺一直记得这句话,也在朝着属于他的人生努力。1995年王恺参加工作时,只是基层卫生院的一名医生。几年后他去二附院进修,这期间,肝胆胰外科的邹书兵主任成为他的人生偶像,“邹主任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对待病人宅心仁厚,我就想成为他那样的医生”,不懈的努力终于让他在04年成为了邹书兵的硕士生,开启了全新医学历程。当年那个高考失利的孩子,没有一直停留在高考的漩涡中,他用自己的努力,弥补了过往的遗憾,成就了现在的王恺。

对于医生而言,严谨和苛刻是对生命郑重的负责,所以王恺对自己非常严格,也对自己的学生有着高标准。

“一开始不适应他的高要求。”胡志刚博士坦白道,“虽然作为王恺的师弟,但实际上像学生一样深受他的教导。”王恺有个习惯,在每次带学生查房时,他都会主动询问学生对病人医嘱了解的情况。在刚开始临床实践时,由于各种原因,胡志刚在一次查房时没能提前掌握病人数据,而无法回答上王恺的问题,因此被严厉地批评了。

王恺教导他:“作为一线医生,就要扎根到病床旁边,时刻观察病人的动向,了解病人的各项指标,根据指标来思考和摸索病人的状态,这不仅是掌握临床经验的方法,更是对病人的负责。”从那之后,胡志刚每天上班都会提前一小时来科室查看病人的情况。

严谨一直是王恺所秉持的人生态度。无论是在进修读研时,还是临床工作中,这种态度被他贯穿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成为他人生底色。而且,他也在用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们,将这种品质继续发扬下去。

图3:邹书兵(第一排右五)荣获“江西最美医生”
王恺(第一排右三)在颁奖现场与恩师合影

从武汉回来后的王恺,在两周隔离结束后就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二附院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建分院,新院的肝胆胰外科建设还等着他带领同事们继续开拓。采访结束后,他又赶着去和同事做手术总结和复盘工作,“我们要发现手术中存在的问题,把好的经验留下来。” 

从手术室到会议室,从隔离病房到新建院区,他一如既往地忙碌着。疫情当头,他是义不容辞的先行军;新院建设,他是当仁不让的开拓者。当下疫情缓和,他脱下防护服,仍以白衣为袍,书写医者对生命的担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