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应对经济增长的人口悖论,最终还得靠文科
最近,一篇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名义发布,却声明不代表人民银行观点的关于中国人口转型的论文(陈浩、徐瑞慧、唐滔、高宏:“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No.2021/2,2021年3月26日),引发媒体与公众的热议。
人口转型问题已经讨论很多年。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生得多,死得多,人口增长很慢。这个阶段,受生活和医疗条件约束,很多人还没长大就夭折,或成年后活得也不会太长。随着生产力发展,医疗条件改善,人类社会进入一个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快速增长的阶段。这是第一次人口转型。经济进一步发展,一个社会成为发达经济体之后,低死亡率没有改变,预期寿命大大延长,但出生率下降了,结果是人口增长率很低甚至人口负增长。这是第二次人口转型。
过去曾有华人社会不会出现低出生率的说法,理由是儒家文化影响,多子多福观念深入人心。但这个说法后来为发达经济体中的华人社会,为新加坡,为中国台湾地区等人口发展的事实所证伪。不管是白人,还是华人社会,发达经济体的人口增长态势没有什么两样。或许,经济才是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或许,儒家文化的影响因素被经济力量所冲淡。
工业革命带来了发达经济,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摧毁了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体系,与经济发达相对应的是较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养儿防老逐渐成为过去时。
众所周知,当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大大低于2.1的人口平衡水平。眼下所看到的人口总量增长主要靠预期寿命延长。老人终将逝去。等到那时再来促进人口增长,肯定晚了。降低子女养育成本的公共政策,会提高生育率,但能提高多少呢?会不会摆脱发达经济体第二次人口转型的规律约束呢?二孩政策出台为此提供了一次观察机会,孩子增长数量似乎不如有关方面的预期。自主生育都可能解决不了问题,更何况这种碎步推进的政策。
没有人口,就没有经济增长。我们经常会说,这么大的GDP总量,用十几亿人口一平均就微不足道了。是的,但是没有人,还有GDP吗?最近这些年,我们也发现,中西部一些人口数量多的城市经济增长势头很好。
人口确实很重要。老龄化社会,没有足够多的年轻人,结果只能是每个年轻人养更多的老人,从而拖累经济增长。如果人类社会追求的只是经济增长,那么这可能也不是问题。AI技术的发展,更多事务可以借助机器人,借助各种自动化技术,经济总量问题想必可以解决。但是,人类社会发展会不会因此迷失了方向?
关于人口,仅仅从经济视角分析远远不够。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各种视角的综合更重要。人类社会应该是一个美好社会,人们活着应该追求的是美好生活。美好生活不只是经济生活。经济繁荣为美好生活提供必要支持,但仅仅经济繁荣是不够的。人类发展方向和美好生活都离不开人文力量的支持。
我们追求的是高质量发展,而不是纯粹的经济增长。我们曾经“读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历经“理工科大学是要办的”的发展阶段,但经济发展最好的还是改革开放以来文科逐步发展起来的阶段。没有文科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会走向何处呢?AI技术、基因编辑等等,如果不充分考虑人文的因素,那么最终可能给人类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灾难。
经济增长说容易也容易。只要人们做事,积极做事,创造财富而不是毁灭财富,经济哪有不增长的道理?发展理工科,当然会促进技术创新,促进生产率的提升,但美好社会不可能偏废文科。文科的发展,有助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人类社会中,理工科和文科在各自不同领域发挥各自的作用,社会才可能变得更加美好。
关于人口增长,我们可能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为什么会有一些人自愿选择丁克家庭?或许他们的理由是他们认为生活已经很苦,不愿意把这份苦传递下去;或许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能承担很好养育子女的责任,从而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但无论如何,没有生命的延续,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未来,更不用说美好社会。
科技再发展,也不要忘了来时的路。文科和理工科的发展是比例问题吗?如果大家觉得理工科已经够了,多学文科,不是更好吗?发展是个问题,但那只是在未发展的状态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大学的财经类专业为什么那么火爆并延续至今,那只是人们穷怕了,以为读了财经专业就可以发财,然后又害怕年轻一代继续穷而作出的选择。
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每个人的自由充分发展才是王道。一名高考成绩好的学生选择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竟然成为社会新闻,这就是我们的现状。这样的新闻不再是新闻之日,我们的社会距离美好社会就更近了一步。好奇心驱使下的学术探索,才是社会发展和美好社会形成的真正推动力量。
关于经济增长,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有人指出,奢侈品消费引导经济的发展,但奢侈品消费,如果没有人文的引导,那么最终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变成了物欲纵流的社会。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我们也不用太多迷信某项研究成果。那篇工作论文关于理工科的表述并不是没有出处。几位经济学牛人在1991年5月号的《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6(2)发表的文章( Kevin M. Murphy, Andrei Shleifer, Robert W. Vishny, The Allocation of Talent: Implications for Growth,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ume 106, Issue 2, May 1991, Pages 503–530,https://doi.org/10.2307/2937945)就为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占比高增长越快,法律专业的学生占比高增长越慢提供了证据。学术探索并不等于研究结论就可以直接应用于现实。
那篇工作论文说,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且不说这种表述是不是正确,即使这在东南亚是事实,在中国就一定是吗?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问题的复杂性。
经济增长需要人口,但经济增长有可能加速第二次人口转型的步伐。这样的人口增长悖论如何走出?也许,我们又得回到人文中去寻找力量。也许,受儒家文化熏陶越多,越有利于多生育,越有利于人口增长。也许还有其他更强大的人文力量,而这更需要文科的发展来推进。
(作者杨志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财贸经济》《财经智库》副主编,著有《新中国财政政策70年》《大国轻税》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