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贵州革命先烈之文子全 • 肖炳焜

2021-04-16 11: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精神,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中共贵州省委改革办、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近期将通过“贵州改革”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公众集中推送一批在革命战争时期、剿匪斗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贵州革命先烈(含贵州籍和在贵州牺牲的中共党员及席大明等5位著名的民主人士)事迹,弘扬浩然正气,感悟精神力量。今天介绍的是文子全、肖炳焜2位革命先烈事迹。

文子全

(1923-1941)

文子全,贵州省江口县人,原籍四川省秀山(现重庆市秀山),是江口县第一个少年军官、特级战斗英雄。1936年1月,13岁的文子全参加红军,历任文工团员、学兵团连长、指导员、军分区政治部青年干事等职。他经历过长征,参加了抗日战争。1941年10月6日,榆林地委、专署、抗联和警卫连共计100人从白辛庄与群众欢度中秋佳节后,遭到日伪军1200多人的包围,为了掩护榆林地委首长和群众的安全转移,文子全壮烈牺牲,时年仅18岁。

王震(中)与文子全(右)、肖林达(左)合影于1937年陕西富平

一、我要去当红军

文子全,生于1923年。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靠帮人放牛维持生计,也曾流落街头沦为流浪娃。1936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长征经过江口时,年仅13岁的文子全正在城里讨饭。当时军团政治部宣传队向群众做宣传,讲红军北上抗日是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的道理。在围听人群中的文子全尽管衣衫褴褛,身体瘦弱,面带饥色,却听得入神,还不时兴奋得拍起巴掌来。宣传队员刚讲完,他就跑上前去拉着这位队员的手央求说:“小哥,我想跟你们去当红军,打鬼子,你看行不行?”这位队员高兴地带他去见领导人,当即批准他参加红军。他那挂满愁云的面庞,一下子堆满了笑容。领导把他分到在宣传队某分队。从此他就成为一名宣传队员。由于他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同志们亲切地叫他“苗子”。文子全和其他红小鬼一样,到红军部队里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没多久精神面貌就发生了很大变化,跳跳蹦蹦,欢天喜地,和战友们一起学习文化,参加宣传活动。军团首长王震、萧克和宣传大队长曾涤,要求老战士们要关心爱护这些小鬼,说部队就是他们的家。文子全就这样随红六军团踏上了长征的征途。

文子全人小志气大,遇到困难总要自己克服,在行军打仗,爬雪山过草地时,他一拐一瘸地但总是坚持不掉队。军团首长王震、萧克在路上碰见他,都要把他抱在马背上,他骑了一会就要求下来自己走,硬说自己能跟得上。宣传队都是些小鬼,大的十六七岁,小的十二三岁,队长等人总是想着不让一个战友掉队,不让一个战友病倒,总是设法关照他们。宣传队在过阿坝河时,冰冷刺骨,流水湍急,河底光溜溜地滑,前面几个过河的小战士被急流冲走了。为了队员的安全,队长让全队的同志把裹腿拧成绳,一头让马带过去牵住,后面的同志扶着过。这样,像文子全这样的小同志都安全地渡过了河。在以后过渭河时也是采用同样的办法,把红小鬼们都带了过来。过河难,过草地更难。那艰苦情景简直令人毛骨悚然。没有人烟,没有粮吃,没有衣穿,部队整天吃野菜,睡草滩。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文子全仍然很乐观,他爽朗地说:“没啥子,我讨饭时,有时一天吃不到东西,都顶过去了。”

二、出色的红色宣传员

文子全刚到宣传队时,不懂得宣传队是干什么的,更不知道怎样去做宣传工作。他虚心地向老同志学习。红军宣传队,实际上是一支战斗队和工作队,任务十分艰巨。在长征途中,宣传队要贴标语,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红军的方针政策,鼓励群众踊跃参加红军;战时向敌人喊话,做瓦解敌军的宣传工作;还要给部队演节目,宣传战斗快讯,教歌、教跳舞,鼓舞士气;在战斗紧张时,还要抢救伤员抬担架等。当一个合格的宣传队员,不但要积极肯干,勇敢机智,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文子全刚参军时是个文盲,但他学习很用功,每天坚持学几个字。行军途中,干什么学什么,把要学的内容写在一个小板上,挂在前面同志的背包上,边走边学,这样文化水平提高很快,后来竟会编演很多小节目。

过草地时,宣传队经常分成几个小组,到部队做宣传鼓动工作,边走边唱或讲故事、说笑话,休息时为战士演节目,搞“十分钟娱乐会”。到宿营地一面安排住宿,一面把当天的好人好事编成节目给部队演出。文子全到宣传队不久,就学会了收集好人好事。记得他第一次收集的好人好事是两个同志搀扶着一个病号翻过了一座高山,全班没一个掉队的。他边跑边唱,还帮助体弱的同志爬坡,使大家很受鼓舞,都夸“苗子”是好样的。在宣传队里,文子全被分在舞蹈队,他很注意收集和学习沿途民间歌舞,给战士们表演,战士们看了非常高兴。1936年8月,部队走出茫茫草地,进入甘南藏区,这才见到了人烟村舍。宣传队员不顾劳累,当即向群众进行宣传演出,悠扬的歌声在村头回荡。动听的歌声招来了孩子们,优美的乐曲引来了乡亲们。文子全一看老乡们喜欢听,他就和几个宣传队员边跳边唱,越唱越有劲,不一会就把全村乡亲们都吸引出来了。宣传队借机向群众宣传共产党和红军北上抗日的道理,得到群众的信任和理解,使部队的筹粮工作进展得很顺利,还有不少青年积极报名当了红军。

到达陕北后,文子全进入中央人民剧社学习,在两个月的学习中,每个同志都有明显的进步。文子全、肖林达等几个红小鬼成绩更是突出,博得丁玲的喜爱。丁玲常常邀请他们到她那里去玩,并给予热情的鼓励。文子全激动地说:“陕北的冬天,到处都是热乎乎的。”学习结束后,文子全和战友们一起回到了红二方面军。贺老总对文艺宣传工作十分重视,看到学习归来的宣传队员,高兴地说:“欢迎你们回来,好好休息几天,就开始成立军团剧社。”六军团去的仍回到军团的奋斗剧社。文子全本来是学舞蹈的,他也照样参加话剧演出,并在《我觉悟了》《日本铁蹄下的人们》《父与子》《亡国恨》等许多节目里担任主要角色。抗战开始后,剧社除给自己部队演出外,还到友军(东北军、西北军)去做宣传演出。有一次,宣传队到陕西中部的耀县给友军演出《我觉悟了》时,文子全也参加演出,节目演得非常逼真感人,台下反应很强烈,不少友军官兵感动得泪流满面,“团结一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回老家去!”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四方。文子全搞宣传演出,机智过人,对排演一丝不苟,进入剧情和角色很快。1937年12月,部队在晋南各县招收新兵时,准备公演《亡国恨》。当时文工团的干部和16岁以上的演员全部调去做宣传工作,队上只有40名15岁以下的小演员,第二天就要演出,来不及好好排练。剧中有个主角流浪儿,临时让文子全担任。他接受任务后,抓紧时间熟悉剧情,没料到演出很成功,有几十个青年当场就要求报名参加八路军。宣传队也经常分散到城乡群众中去宣传抗日。有一次,文子全在城里讲演,他讲得头头是道,周围的群众听得连连点头,有个老年人摸着胡子赞许地说:“讲得好,有道理!有道理!”一群大学生边听边议论:“了不起,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竟讲得这样生动有力,佩服!佩服!”还有的学生自愧地说:“我们虽然是大学生,也讲不出这样深刻的道理。”

三、英勇的战斗指挥员

剧社不仅是文艺宣传队,同时也是个培养干部的随营学校。随着战争的需要,不少同志陆续调到部队任职,成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文子全在剧社演出,不光是教育别人,同时自己也受教育,他在政治上进步很快。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不久,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离开了文工团,奔赴抗日第一线,当上了一名年轻的指挥员。

1938年文子全被派到八路军第三纵队和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身边工作,任政治指导员。1941年又随郭鹏司令员到雁北军分区工作,任政治部青年干事。当时雁北的敌情相当严重,日本特务汉奸猖獗,日伪军的“奇袭队”对根据地频繁袭扰。分区组织大批武工队深入敌后发展游击战争。文子全带领一个排在平鲁县境内分散活动,反击敌人“军宪政总体战”。10月5日晚上,分区领导命令文子全带全排随陈云开主任去平鲁县西的土墩占领阵地,救援被日伪军包围的地委机关和当地群众。他带领部队披星戴月赶到阵地,与陈云开主任带领的一排多人刚刚会合,就隐隐约约听到枪声,由远而近。据侦察兵报告:日伪军1200余人,包围了地委机关连同群众共有200多人,正疯狂地向村里射击、炮击,情况十分危急,部队必须抢在敌人总攻之前首先发起进攻,这样才能保证地委机关和群众的安全转移。在这紧急时刻,文子全挺身而出。他建议,冲进敌群咬住敌人,使敌人火力施展不开,来不及向地委机关进攻。情况紧急,不容多想,领导当即采用了这个名曰“钻心战”的打法。部队从东南西北四面对敌人实施攻击。

文子全身先士卒,带领全排33人担任东路突击队,强攻相当于自己20倍的日伪军阵地,而且要通过300多米长的暴露地段。只有机智才能接近敌人,只有下定视死如归的决心才有可能取胜。年仅18岁的指挥员文子全,坚定沉着地向全排战友说:“同志们,今天的战斗,没有增援部队,完全靠大家团结、协作,动作一致,互相掩护,互相依靠,我们要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冲进敌群,打到阵地上没有一个敌人为止。”

战士们在文子全带领下,巧妙地通过了开阔地段,很快接近敌人阵地。只听文子全喊一声“打!”33颗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日军丧魂落魄,昏头转向,竟忘记了开枪还击。英雄们随着第二排手榴弹,第二批排子枪,冲入敌群,展开肉搏战。只见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全排越战越勇。敌人转头逃跑,敌军督战队端起机枪拼命向他们扫射。敌人互相残杀,溃不成军,乱成一团。与此同时,南北西三路乘机发起冲击,经过20分钟的白刃格斗,硬是把敌人拼下山去,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地委机关得救了,群众安全脱险了,可是文子全却壮烈地献出了宝贵生命,长眠在洒满鲜血的阵地上。根据文子全的英雄事迹,雁北分区党委追认他为“特级战斗英雄”。

肖炳焜

(1914-1942)

肖炳焜,1914年旧历七月十九生于贵州省思南县塘头镇尧民里,又名叔旃。其父在清代曾考中秀才,通医术。其兄肖次瞻,北伐战争时期在武汉任中华全国邮务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后任中共思南县委书记、中共贵州省临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贵阳县委书记。肖炳焜自幼就在书香氛围的熏陶中长大。他在大夏大学学籍卡中名字为肖炳焜,在从事革命活动期间曾化名高桦、肖高等。

肖炳焜十六岁时,肖次瞻回到地处乌江江畔的思南家乡,借助兴办教育的形式传播马列主义新思想和新科学新文化,并筹划建立黔东党组织。在其兄启发引导下,开始接受新思想,并于1931年秋入中学预科班。1932年肖炳焜考入设在思南的贵州省立第七中学第一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接受肖次瞻的指导,肖炳焜如饥似渴地阅读具有民主进步思想的作品,对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加深了认识,投入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志向在他的心中牢牢扎下了。1933年秋,贵州国民党当局派来的反动校长蛮横阻止学生学习新科学新文化,顽固推行旧礼教教育,粗暴拒绝学生提出的正当要求,导致省立七中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罢课学潮。肖炳焜在这次学潮中担任骨干组织人员,随后学潮的胜利让他初次看到了革命的阳光。

1935年3月肖炳焜到省城贵阳,考入贵阳高中。1937年考入设在贵阳的复旦大夏第二联合大学,年底该校更名为大夏大学。在大夏大学学习期间,肖炳焜的学识得到快速的提升,革命思想也日益成熟。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3月加入了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贵阳地方队部,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8月,“民先”在争取成为公开合法的组织过程中,为国民党贵州反动当局所骗,成员遭到拘捕,肖炳焜与同学商学礼逃脱拘捕和通缉,隐藏身份转移到重庆。肖炳焜向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汇报了贵阳的局势,请求安排救援,他还受到董必武和民主人士李公朴、沈钧儒的接待。肖炳焜留在重庆加入了党领导下的重庆“青年会”,协助开展社会活动,其间还邀请老舍等作家做文学讲座,并不断将进步报刊寄往家乡宣传革命。1938年10月经党组织同意,肖炳焜去成都参加了“青年记者战地新闻服务队”华北一支队,踏上抗日征途,冲破重重封锁线到达晋南中条山抗日前线,奔走于黄河两岸,从事战地新闻的报道工作。在负责服务队工作期间,肖炳焜作风正派,工作严谨,表现出过硬的革命素质。

1940年初,随队从中条山奔赴太行抗日根据地,这里是日寇扫荡的重点区域。肖炳焜以钢铁般的意志冲进炮火硝烟弥漫的战场进行实地采访,赶写稿子寄往后方的《新华日报》发表。他事业心强,胆大心细,在战火纷飞的抗日前线,尽管战地新闻采访工作随时都可能遇上危险,但是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他的每篇报道都用亲眼目睹的血淋淋的事实揭露日寇惨绝人寰的野蛮侵略,并以其刻画的抗日健儿殊死拼杀的栩栩如生的形象激发全民族抗日决心。1941年,肖炳焜如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后调到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下的华北新华日报社工作,任报社管理委员会出版科科长。在1941至1942年敌后抗日根据地极端艰苦的环境下,肖炳焜以高度的责任心,忘我工作,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新华日报》的正常出版发行,同时还印刷出版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书籍及毛泽东的著作,给处于抗日前线和敌后根据地的各族同胞与战士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1942年5月,日寇集中兵力,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忍的“铁壁合围”大扫荡。1942年6月2日,华北新华日报社的部分同志随部队在山西辽县南艾附近十字岭一带转移突围时被敌包围,在突围战斗中,肖炳焜英勇牺牲,年仅二十八岁。

阅读推荐

原标题:《贵州革命先烈之文子全 • 肖炳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