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胜任力引领的青少年教育黄金圈法则
近日,新航道创始人、“中国雅思之父”胡敏教授的新书《问题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教育的黄金圈法则》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新书用黄金圈法则讲透了如何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孩子,用APPB学习法,激发孩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全球胜任力。
胡敏:著名教育专家与教学管理专家,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兼CEO。留英学者,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和山东大学硕士生导师。团中央“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评委。团中央中国大学生“一带一路”协同发展行动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15岁考上湘潭大学本科,19岁登上大学讲台,24岁获得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8岁被评为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年轻的副教授。40岁创办新航道,如今新航道在全球已拥有40余家学校和分支机构、超过300家学习中心。被媒体称为“中国雅思之父”。曾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英国文化协会授予的全球“雅思考试20年20人”杰出贡献奖等多项殊荣。
正文:
青少年教育的黄金圈法则
21世纪的关键词是全球化与数字化。全球化将所有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数字化极大地解放了人,但同时也让世界变得更加多变、复杂和不确定。青少年如何应对未来挑战?《问题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教育的黄金圈法则》是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纵观人类历史,是那些好问为什么的人,发现了自然界的许多规律,发明了现代人所需的种种设施,改造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塑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让我们今天的生活与百年前、千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开始,这些为什么都很小,但只要坚持探索,这个为什么就会像一颗极具生命力的种子,生发出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创造出新的生机。
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为什么”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做事状态、效率以及结果。拿学习来说,虽然表面看起来,同龄的孩子们都在参加相似的活动,或者一起坐在教室学习,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动机不同,也就是他们的“为什么”不同,追求的梦想和终极目标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大多数人习惯从外向内思考,也就是从“做什么”到“为什么”,因为人往往先去解决最简单的问题,把难的问题留到最后。然而,《从“为什么”开始》一书的作者西蒙·斯涅克,在研究了众多具有影响力的个体与团队组织后,发现他们的思维方式、行动方式和沟通方式如出一辙,都从询问“为什么”开始。他把这个规律总结为“黄金圈法则”。
黄金圈法则是一种思维模式,用由内到外的3个圈表示:最里层是“为什么”(Why),也就是信念、使命;中间层是“怎么做”(How),是我们受信念和使命驱动而做出的举动;最外层的“做什么”(What),是这些举动的结果。
黄金圈法则:从里到外依次是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
思考青少年教育,我也从黄金圈法则出发。
第一,“为什么”——为成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而学习。
第二,“怎么做”——运用基于活动、项目、问题的学习法(The Activity-, Project-, Problem-Based Learning Approach,简称APPB学习法),帮助青少年进行探究性学习。
第三,“做什么”——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关切人类命运的17个可持续发展议题。
全球胜任力引领的青少年教育黄金圈法则
为什么
——为成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而学习
今天,我们关注孩子的成长,要从为什么而学习开始。生活在21世纪的青少年,知识与科技发展使他们有了相对充裕的物质保障,“可编码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去做,从而有了更多闲暇从事富有创造性的活动,现代交通与通讯提供了便捷的出行与沟通,使他们有机会进行全球化学习,成长为全球公民。但另一方面,贫穷与战争仍然存在,气候与疾病问题越来越凸显。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传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与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在人工智能时代,只擅长记忆已有知识的人将沦为“二等机器人”。因此,我们要思考,教育如何让每个孩子发挥天生的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幸福生活与工作做好准备?
2015年,联合国提出17个可持续发展议题,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挑战,也成为实现所有人更美好和更可持续未来的蓝图。教育界对人类这一共同愿景作出回应,提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少年,以适应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工作与生活。这就成为21世纪青少年的使命:成长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少年。
全球胜任力是21世纪人才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是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素养。新航道全球胜任力模型是一座全球胜任力大厦,以全球视野为顶,中国根基为底,六大核心素养为支柱,两侧是作为硬能力的人文科技素养与外语能力,中间是作为软实力的国际人才核心素养 4C,即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与创新。
怎么做
——APPB 学习法引领的教学变革
明确了为什么,接下来是怎么做,也就是如何培养全球胜任力。全球胜任力是一项多维能力,是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要提升全球胜任力,青少年需要主动学习,并有时间和机会思考;要具有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善于观察世界,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要能自信地表达个人看法,同时愿意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与合作。培养青少年具备全球胜任力,对当前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亟需变革。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活动、项目、问题的学习法(The Activity-, Project-, Problem-Based Learning Approach,简称APPB学习法),正在引领优加青少的教学变革。
APPB学习法主张青少年学习者先问为什么,带着问题参与学习活动,从活动中增长知识、提升技能;然后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真实的项目,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增长新的经验;在不断学习、不断验证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继续思考和探究,并尝试将想法付诸行动。由问题驱动的活动、项目,构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不断推进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呼应黄金圈法则的为什么先行原则。
做什么
——可持续发展的 17 个全球议题
明确了黄金圈法则的“怎么做”,最后一个问题是“做什么”。全球胜任力有四个要素:
(1)关于地区、世界和其他文化的知识;
(2)理解世界和采取行动的技能;
(3)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开放态度和全球意识;
(4)尊重人的尊严和多样性。
这四个要素指向的议题,就是联合国提出的17 项可持续目标。这些议题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又关切着人类命运,成为最佳的全球胜任力教育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强调了将这些可持续发展议题融入优质教育的重要性。这些目标正是基于当前世界的变化而提出的真实议题,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直接关系到每一位青少年的未来,因此,青少年比任何一个群体都更应当关注这些议题。
2020年4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影响力排名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评价方式,不再仅仅依靠声誉和研究声望等传统指标,而是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入测评标准。这样的排名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衡量标准,展示了教育界对可持续发展做出的积极响应。
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近年来,我观察到身边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加入到推动可持续发展议题中来,比如北京很多超市都采用了可降解的塑料袋,更有超市在其货品标签上标着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标志,推动可持续理念。类似的,越来越多的餐厅用纸吸管替代了塑料吸管。此外,一些服装店会在门口配备旧衣回收站,方便顾客把不再穿的衣服捐出来,以便企业回收利用。所以说,可持续发展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哪怕是带着孩子买菜逛街都能掌握很多学习资源。
为帮助青少年了解和学习可持续发展议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全球诸多教育者与艺术家们合作,为学生、家长与教育者挑选与提供相关书籍和资源。比如联合国官方与世界最大课程组织(World’s largest lesson)合作,向儿童和青少年推出了以可持续发展议题为主题的漫画、绘本和项目。据该组织官网介绍,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一百六十五万学生参与学习了可持续发展议题。我在新书里分步详解了不同议题相关的资源,以供教育者和家长参考。
至此,青少年教育的黄金圈法则明确下来:在21世纪,青少年的使命是不断提升全球胜任力,为实现人类更美好和更可持续的未来而学习和生活,基于活动、项目、问题的APPB学习法是最契合的学习方法,最佳学习内容是联合国提出的17项可持续发展议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