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党史学习教育】“中国的保尔”赛时礼与文登的故事
文登是一座红色之城、英雄之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天福山起义影响下,文登儿女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谱写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留下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
近日,《解放军报》及其客户端刊发了我区的红色故事《红褥子》,讲述了传奇英雄赛时礼与家乡人民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在全区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我们特整理转发此文。
红褥子
许建中
1940年7月,山东文登汤村。那是一个风雨夜,周三婶正在油灯下做针线活。三婶的儿子周润滋从屋外猛地推开门,身后紧跟着他的堂哥润津和大伯,几人搀扶着一位浑身是血的八路军进了屋。
“他婶,是我。”大伯压低嗓音说。
“三婶,俺排长伤得很重。”润津眼里闪着泪光。
“他婶,我那边人多,你这儿安全些。”
“不用说了。”三婶忙从板箱里拿出一床叠得整齐的蓝底白花粗布褥子,在炕上铺好,这才扶这位排长上炕躺下。
排长激动地说:“给您添麻烦了。”
“这是哪里话,你们豁上命打鬼子是为了谁?”
三婶给他翻过身子擦拭伤口,鲜血把褥子染红一大片,排长咬牙坚持着。这个排长叫赛时礼,他在夺敌人机枪时负了伤。一颗子弹击中左肩,从背后穿出。
周大伯竖起大拇指:“真是硬汉!他婶,我明天赶集把猪子卖了,抓些药,买些好东西给赛排长补补身子,咱不能叫英雄倒在咱家里。”
周大伯转身对三婶娘俩说:“放心,滋儿娶亲的事先缓缓,我记着。”
三婶接上话:“我明白,他伯拿侄子比儿子还亲,津儿可比滋儿大呀。”
周润津笑了笑:“三婶,我是队伍上的人,不打败鬼子我不娶媳妇!”
半个月后的一天傍晚,周大伯急匆匆进门悄声说:“不好,鬼子可能要进村挨家挨户搜查,他们说有八路到咱们村来了。”说话间,外面传来零星枪声和嘈杂声。
周大伯对赛时礼说:“赛排长,你们快转移。我是村长,我在村里顶着。”说完,周大伯又去通知其他人了。
收拾好东西,赛时礼和周润津给三婶鞠躬道别,从后窗走了。三婶打开窗户,望见他们是往西去了,就转身出了屋门。不一会儿,三婶提着一只脖颈流血的鸡进来,包进染血的褥子里,然后用绳子捆起来,拉着儿子的手说:“滋儿,背上这床褥子向东跑。别害怕,有人问你为什么跑,就说怕被抓去当兵,准备出去找活干。一旦被发现褥子上有血,就说临走时俺妈给俺杀鸡吃,还没来得及炖,听到有动静,俺就用铺盖包着鸡跑出来了。”
润滋点点头,背起包袱就跑出门了。
“八路向东跑了。”东边响起追赶声和枪声。周三婶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又坚强地站立住……
多年后,赛时礼又回到汤村,那位三婶已经去世了,润滋成了当地一所小学的校长。周校长双手捧着一床红褥子,放在赛时礼跟前,泪光盈盈地指着褥子说:“俺妈当年叫我背着褥子跑,一来叫我引开鬼子,二来担心褥子留在家中被鬼子发现连累乡亲。说来也多亏这床褥子和褥子里面的鸡,挡了挡鬼子的子弹,我的后背只伤了点皮。”赛时礼深情地说:“这上面的血,有我的,也有你老周兄弟的。”
▲解放后周润津讲述赛时礼第一次负伤的情景
“中国的保尔”赛时礼
赛时礼,1919年12月生于高村镇坤龙邢家村。父亲是个穷苦忠厚的庄稼人,除耕种自己的几亩薄地外,还在农闲时做些梳头篦子到四乡去卖,以维持一家人半年野菜半年粮的生活。赛时礼在村里上了四年小学,后因家境贫寒而辍学。
1938年1月,赛时礼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作战英勇,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在胶东大地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1947年11月11日的海阳战役中,头部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的赛时礼,又到第一线指挥战斗,不幸被两颗重机枪子弹击中。一颗子弹从左腮打进去,从下颌穿出来,舌头被打断,牙齿全被打掉;另一颗子弹从左肩胛打进去,从脖子右边的动脉旁穿出来,伤及胸椎。经过七昼夜的抢救,他终于大难不死。第六次负伤使他半身瘫痪,成了特等残废。即使这样,后来他还让战士抬着指挥了青岛崂山的剿匪战争。从抗日战争初期到解放战争结束,赛时礼参加大小战斗200余次,先后6次负伤,真正是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先后被授予"战斗模范""爱兵模范""模范指挥员""模范工作干部""学习模范"等光荣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赛时礼先后担任南海军分区司令部参谋处长、胶东军区司令部训练科长、昌潍军分区副参谋长、山东军区司令部管理处处长、济南军区司令部管理局副局长。1951年8月,因工作出色,荣立三等功。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同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和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到了上世纪60年代,赛时礼的伤口经常复发,多次摔倒、昏厥,无法坚持正常工作,1962年从师职干部的工作岗位退了下来。
离休后,赛时礼拖着严重伤残的身体,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文学创作对于赛时礼这样一个仅有四年小学文化的特等残废来说,其困难程度绝不亚于在战场上拼杀,写作是在炼狱般的煎熬中进行的。他的头、颈、肩、背、手、臂、腰、腿都布满了伤痕,多处神经受伤,身体右侧半身不遂。左腿短二寸,右腿僵直,坐站都极为困难,写作时两腿肿胀麻木。右眼失明,左眼的视力仅有0.2,写东西时间稍长就模糊一片。右手蜷曲,左臂抬不起来,写字时只能用左手去“捅”,写作速度很慢。腰椎移位,坐久了疼痛难忍,必须由别人"搬"才能站起来,写作中曾多次摔倒,造成新的骨折。加上文化程度低,没有写作经验,空有一肚子素材却无从下手,急得他寝食难安。面对重重困难,赛时礼没有退缩,他以一个革命军人的英雄气概,以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同伤病抗争,与厄运搏斗,终于闯进了文学艺术殿堂。
1964年赛时礼的第一部小说《三进山城》,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随后,赛时礼又根据自己在战争中的亲身经历,相继创作了小说《陆军海战队》《智闯威海卫》《追踪》《黄金计》《宁海沉浮》(与他人合作);完成了电视剧本《智闯威海卫》《激战前夜》《沉日》《血醒》《敌腹掏心》等,并先后拍成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播出。此外,他还撰写了大量的革命回忆录,被诸多报纸刊物发表。从1963年创作第一篇小说《三进山城》开始,赛时礼一直笔耕不辍,创作出版了200余万字的作品,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1年当选为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3年他被济南军区评为"模范离休干部",1989年被授予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奖章。
原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为《赛时礼作品选》写的序言中说:“赛时礼是一位多产的军队作家。和一般作家不同的是,他本人就是一位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英雄,他亲身经历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战斗生活,为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赛时礼在战场上是一个打不倒的英雄好汉,在文学创作上也是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好汉,可以说,他本人就是一个光彩夺目的典型艺术形象。”他亲笔为赛时礼题词:“峥嵘岁月汗马功,身残志坚绘新风”,准确地概括了赛时礼的一生。
原标题:《【党史学习教育】“中国的保尔”赛时礼与文登的故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