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潮州木雕:杂杂、匀匀、通通

2021-04-18 11: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黄元琪

在广州东部的潮州、饶平、揭阳、普宁等地区,有一门民间技艺闪烁着绮丽夺目的光芒。当地老百姓们用刻刀与灵巧的手呈现出一座座物象逼真,玲珑剔透的木制雕像。由于以上地区旧属潮州府,人们习惯将这么技艺称为潮州木雕。

青龙古庙梁上木雕局部 本文图片均由 作者 提供

木雕这门古老的技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在秦汉成熟,完善于唐宋,在明清时期技艺与艺术鉴赏达到顶峰。中国的木雕艺术最早被发现是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在没有金属的年代,人们使用动物骨头、坚硬的石块作为工具雕刻。考古学家在出土的一条木雕鱼中发现它的手柄上有斜、横的雕刻线条,周身阴刻圆窝纹,将鱼的形态与纹理刻画得栩栩如生。

潮州有文献可考证的木雕正是出现在北宋。在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潮州郡守郑伸做计时器“莲花漏”时已有“指工绳本,卯金涂漆”的工艺。“卯金涂漆”指木刻构件完成后涂上金漆,使得它耀眼夺目。潮州木雕的最典型特色正是如此——工匠们在精雕细琢后,会为艺术品贴上纯金箔。如今人们在潮州旅行,欣赏老房子里的金漆木雕雕刻作品时,依旧会为那百年时光也带不走的耀眼光辉所驻足。

工作室木雕作品

保存完好且代表潮州木雕巅峰技艺的木雕作品能在现潮州市老城中“己略黄公祠”的拜亭被找到。

拜亭是祠堂或者民宅正中大厅前的建筑,位于整座建筑物的中心。旅行者进入大门,可在天井的最显眼处找到它。在古厝林立的潮州,主人会为拜亭一掷千金,有学者考察了粤东数以千计的祠堂与民宅,得出的结论是:潮州木雕装饰雕刻最精细的地方就在房屋的拜亭与梁架上。

己略黄公祠拜亭

己略黄公祠木雕局部

己略黄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是一座二进院,人们赞誉它为潮州木雕艺术殿堂。己略黄公祠的木雕设计巧妙,题材丰富,有龙头屐、龙头引雾、凤托等雕饰,雕刻得极其精巧。

拜亭以龙头屐为分界,梁上饰以“齐龙头”和“蟹”,双双对对,凝练逼真,周边围绕着密密麻麻的戏剧人物雕饰。

在金漆木雕这门工艺领域,戏剧人物是最难把握的题材,哪怕国家级大师,也需要攒足二十年以上的经验去雕刻此题材。己略黄公祠的梁上可谓戏曲大赏——《铜雀台》、《张羽煮海》、《水漫金山寺》等潮州戏曲故事与民间传奇皆在梁上。它们华丽又典雅,斑驳的金漆是流金岁月的痕迹。

己略黄公祠木雕局部

己略黄公祠木雕局部

另一处必看木雕的建筑,位于韩江大桥堤上的潮州青龙古庙。它原名安济王庙,传说庙中常盘旋着不伤人的青蛇,被民间称为青龙古庙。

在潮州大批游子乘坐红头船下南洋的年代,他们背井离乡前都前来祈福,因此,庙宇承载着几代潮人的乡愁与希冀。古庙建于北宋,历代迭次修葺。

有两处非遗瑰宝值得欣赏。一是屋顶上的戏剧嵌瓷,二是美轮美奂的潮州金漆木雕。古庙建筑木构件、神龛、神轿等处均可以见到精美绝伦的木雕。

梁上的金龙颜色绚丽,颇为气派。数只昂首的凤凰仿佛从天而降栖于屋顶。它们双翅高展,尾翼上扬似海浪,引颈张嘴鸣唱,下方有云朵陪衬,像要展翅腾飞。

这组凤凰除了取其吉祥寓意和观赏之外,它还起着斗拱的作用。工匠的巧思将呆板的梁架变得灵动,极具艺术表现力。最妙的是倒垂着的木雕花篮,层层镂空,玲珑剔透。这个作品代表了潮州木雕在雕刻上的独有特色——镂通雕。

青龙古庙梁上木雕局部

青龙古庙梁上木雕局部

在中山路上的一家金漆木雕工作室里,我见到木雕第四代传人郑文雄先生,他的父亲郑庆明先生是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靠着一手好手艺获奖无数。

郑老先生介绍说:“若要用六个字来归纳潮州木雕,是杂杂、匀匀、通通。”

“杂杂是空间的艺术。好的工匠会考虑如何将多种事物结合在一起,根据它们的大小,曲折与长短组织出一幅有主次,有节奏的画面,这很考验匠人前期的美术功底。匀匀是指雕刻章法要均匀丰满,有层次又有穿插。通通则是指作品的镂空剔透。潮州木雕是很轻盈的艺术,作品从单层镂空到多层都有,厉害的雕刻大师能雕刻出六层镂空的作品。”

工作室木雕作品

工作室角落放着一只金色的虾蟹篓,它造型立体,被雕刻得通透纤薄。篓里篓外都雕刻着活灵活现的虾蟹,它们或相争相斗,或是相依相偎,动静结合,有疏有密。真难想象那是用木头雕刻出来而非用竹子编出来的。

郑老先生笑言:“你的眼睛很尖,这可是当代潮州木雕的代表题材。它在清末黄开贤‘半畔蟹篓’的基础上二次创造,形成了今天完全立体镂空的形态。五十年代,潮州匠人拿它去国际上参加大赛,还获得过铜牌。从此只要是潮州木雕的工作室,都有师傅会雕刻虾蟹篓。”“不过我自己还是认为能把传统戏剧雕刻好的匠人才是巅峰水平,你想一块小小的木头,要雕刻几百个人物,每个人物的发丝、表情、仪态都要精密无误,它不但对工匠的水平有考验,对体力也是挑战。我也就在45岁到55岁之间,才兼具能力和体力去完成一件好的戏剧雕刻作品。”

郑庆明先生

戏剧木雕

郑文雄先生热情地带我参观了他的工作台。传统木雕的原料通常采用耐腐蚀性好、纹理细密的樟树。他指着木头上一排形态各异的雕刻刀说:“三分功课,七分家伙。打粗胚、细雕刻、打磨、精雕都离不开这些钢刀”。

工具

圆刀、平刀、斜刀、三角刀……一件件质朴无华的工具在我眼前,一件件精雕细琢的成品尽收眼底,我方才领悟“手下有神功”的深意和重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