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蒲黎生:哈达铺的曙光

2021-04-12 18: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哈达铺的曙光

作者:蒲黎生

三月的陇南山区, 已是草长茑飞,花团簇锦,田野烂熳成春天的样子。

这个鲜为人知的山区,在新时代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兰海高速建成通车,陇南机场开航运营,兰渝铁路相继建成,陇南人百年的火车梦想已经实现。陇南成为东出陕甘,南通巴蜀的交通枢纽,是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这个被誉为陇蜀之城的地方,迎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甩掉了困扰陇南几代人的贫困帽子。欣逢盛世,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陇南中级人民法院决定乘火车到宕昌哈达铺,重温革命历史,重走长征路,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第一次在家门口坐火车,心情异常激动,火车穿山越岭,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阳光灿烂,惠风和畅,佳木萌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列车在桥梁隧道间穿行,很快哈达铺站到了。这座百年古镇就在眼前,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矗立在镇子的北边。我们怀着虔诚的心向先烈们敬献花篮,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领悟长征精神。1935年9月20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家祥、博古率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抵达哈达铺。这是英雄的部队,经过了湘江浴血奋战,从于都出发时的8万红军,经过四渡赤水,横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到达哈达铺,现在只剩下精兵七千余人了。哈达铺的人民满怀热情接纳了红军,红军在这里获得了大批粮食和药材,体力得以恢复,伤病得以救治。红军“打土豪,分田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红军是工农大众的军队”的口号深入人心,老百姓真心实意拥护工农红军。正如毛主席所说:“在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走在红军长征第一街,街道两旁的百年老屋保存完好,这个富庶的旱码头当年的风韵独存。斑驳的土坯墙,茅草纵生的屋檐瓦,字迹模糊的标语,让人再一次走进历史的沧桑和那个让人激情澎湃的岁月。义和昌药铺是毛泽东和张闻天曾经的住处,这个静谧的院子里 ,松柏苍翠,一条根上长出三棵苹果树,被称为红军的同心树。三间瓦房仍然完好无损,窗户仿佛还映照着当年的灯光。在微弱的灯光下,毛泽东神闲气定,对中国革命胸有成竹,哈达铺整休给了他力量,毛泽东毅然挥笔写下《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更开颜。”革命的曙光在哈达铺显现,革命的征程从这里走向明天。

同善社是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和周恩来的住室,这是一个四合院,土木结构的建筑,风貌依然。周恩来在长征路上累日跋涉,积劳成疾。沿途更是缺医少药,肝囊肿病情恶化,到哈达铺时身体十分虚弱。幸好哈达铺药材丰富,有上好的当归,黄芪,柴胡,大黄,经过老中医畅通先生的悉心诊治,周恩来的身体状况大为好转。周恩来到畅通老先生家登门拜谢,送去医疗费用,畅老先生坚辞不收,周恩来将随行多年的一把铜勺赠老中医留作纪念,此铜勺现存于甘肃体会博物馆。

邮政代办所旧貌尚存,当年管理这个邮政代办所的是一个姓王的陕西人,他一边做生意,一边管理邮政代办。毛泽东长征时的警卫员,陈昌奉在1976年重访哈达铺,他说:毛主席一进哈达铺,没有直接进他的住所,而是到邮政代办所翻阅国民党的报纸,他记得这些报纸是《大公报》《民国时报》《中央日报》《西安日报》。主席把备用的报纸拿到住室后,几个首长也来了,大家一起轮流翻阅报纸,把有用的消息用红蓝铅笔勾了起来。在《大公报》上得知陕甘还有红军和根据地的宝贵讯息,第二天,党中央就在哈达铺的关帝庙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高兴地大声说:“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就要到陕北根据地了,是国民党报纸给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的消息,那里不但有刘志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还有根据一地,我们要振奋精神,北上抗日,到陕北去。”会后,根据中央决定,红一方面正式改编为陕甘支队,向陕北根据地挺进。哈达铺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是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长征从这里走向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讲:“陇南是红军长征途经地域最广的地区之一,红一方面和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六军都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党中央在甘肃省境内召开俄界会议、哈达铺会议、榜罗镇会议,作出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的战略决策。”

走在哈达铺街道,我又欣然看见建国初期的老法庭,它作为文物被保留了下来。在2002年8月我出任宕昌县人民法院长,9月拜谒了红军长征纪念馆,欣然写了《拜谒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长征转战激,万里行军有铁骑。七千精英到哈达。四方百姓迎子弟。指挥若定数周毛,北上抗日定大局。三军会师成一统,革命红旗擎天举。”“一杆红旗映蓝天,红军长征到岷宕。转战陕北根据地,北上抗日去延安。革命征途加油站,工农命运天地宽。建设小康需努力,红军精神永世传。”决心用长征精神武装自己,加快法院“两庭建设”,使法院的落后面貌得以改善。宕昌法院获得了全省优秀法院称号,我个人也荣获了“两庭建设”先进个人称号。我离开宕昌已十五年了,但宕昌法院的发展与时俱进,新建的哈达铺法庭与纪念馆遥相呼应,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靠党委领导,把化解矛盾,定纷止争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诉前化解就地化解。围绕“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目标,推动诉讼服务中心实质化运行,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哈达铺给长征途中的红军带来了希望的曙光,红军从哈达铺走向胜利。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建功立业。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就应该无愧于这个时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缅怀先烈,激励后辈,哈达铺,永远的哈达铺,前进中曙光照耀的地方。

原标题:《蒲黎生:哈达铺的曙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