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一路口62万人违章,1.2亿罚款,真的没问题吗?
文 | 龙之朱
这两天,广东佛山境内高速的一个岔道口成了新晋IP,火遍全网。
这个位于广台高速43公里处的岔道口,违章频发,处罚连连,交款系统显示已有超过62万人在此违章,总金额超亿元。众多车友指出这里标线不明,如不提前预判就要被罚。佛山交警部门则表示:道路标志线是经过验收合格后投用的,路经司机应当知晓交通信号的含义,且有足够的时间、距离看见上述交通信号,并应当遵循交通信号指示安全行驶。
一个抓拍点就累计抓住62万人次违章,罚款总额过亿,这个“电子警察”辛苦了!有网友说,这样的“创收能力”抵得上几个上市公司了,其实不然,股市有大势,经营有风险,怎么可能比得上摄像头抓拍这事“旱涝保收”?
本来,道路行车“有错被纠”并无问题,吃一张罚单,长一次记性,也是一个教训,安全重于泰山嘛!可如果62万辆车都在同一路口以同样的原因“中招”,而交警部门依然坚持认为标线没有错,显然难以服人。
一者,“验收合格”云云,或许只是从标线清晰度、信号规范等方面考虑的,并没有涵盖车主的行车体验在内。而车主体验,也即行车时的感官状况、应急反应、处置能力等等,作为交通参与的重要内容,理应被考虑在内。
诸多实践证明,理论上毫无问题的驾驶环境,在用户那里,情况却并不一样。作为一种强干预,交通信号必须能够触达所有驾驶人,以“验收合格”来回应公众质疑,未免敷衍了些。为什么不能启动现场实测调查?为什么不分析研判此间为何多违章?
再者,什么叫司机“应当知晓”?这仍是一种单向的认知。交警说应该怎样,而现实中几十万司机却山呼海啸般纷纷中招,难道这些驾驶人都持的是假证?据网友实测发现,3分钟就有27人违章。你能说,这些司机都有问题?
动辄把问题归于司机,也是一种病。说白了,依然是“我罚我有理”“你被罚你活该”的逻辑,并没有准备好好讲理。
其实,通过网友的航拍已经很清楚地看到,早早就划出来的长实线已经框定了司机的行车轨迹,动辄被拍毫无意外。
类似的做法并非孤例。早在2018年,媒体就报道过一个年罚款超2500万的“最牛高速违章摄像头”。2016年春运期间开始,广东茂名交警部门就在茂名往广州方向的沈海高速电白服务区入口,设置了1.5公里长的实线,结果一年就拍了125294单违章。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当地先是改为周六日和法定节假日6时至18时抓拍,其他时间不抓拍。再往后,干脆停用了电子抓拍设备。茂名这种知错即改的态度,或许值得佛山学习借鉴。
这些年来,电子警察抓拍已经成了很多驾驶人的困惑。区区一个摄像头,不仅仅是各地交管部门缓解警力不足、提高执法效率、遏制违法行为的强大助手,更是罚款的不二利器。试问哪位驾驶人,兜里不揣着几个罚单?
据披露,2020年全国交通罚款总额3000亿元左右,平均每车罚款逾千元。这其中,各地新增大量电子警察“功不可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提出“防止滥设滥用‘电子警察’建议”引发热议。
“‘电子警察’在很多路段的设置和使用,不仅未能有效保障行路安全,反而给正常交通秩序带来安全隐患(比如使用超强闪光装置等),更成为交管部门基于私利扩张的‘罚款陷阱’。”韩德云的这番话直指要害,应该引起警醒。
有争议的抓拍、以罚代管的治理、畸高且使用不透明的罚款……已经成了社会的痛点,应该规范规范了。
有个小插曲,据披露,网友上传了62万人被罚的交款系统截图后,当地马上就撤除了人数显示。该快速处置的不处置,却急急忙忙删掉人数,如此应急反应,令人叹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