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移动默默收漫游费43个月,还好意思怪用户不主动取消?

2021-04-13 18: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 徐媛

“长途漫游费”早已是个历史名词,近日,却有移动用户向媒体反映,亲人的手机一直被收取名为“亲情省”的漫游套餐费。若从2017年9月全国取消长途漫游费算,这一本不应该存在的收费,已经持续交纳了43个月。对此,中国移动客服给出的解释是“用户不取消会一直默认收费”。

按照常理,既然2017年全国取消了长途漫游费,“亲情省”套餐也就自动作废了。没想到的是,移动竟然还在收费,被发现后,不仅不主动取消,还理直气壮地把球踢到了用户身上,坚持“若用户不主动取消,即便业务不存在,费用照扣”。这相当于偷偷地从用户口袋里掏钱,还要怪用户不看好自己的钱袋子。用户稀里糊涂交了几年冤枉钱,钱拿不回来,还得自己背锅,这样的强盗逻辑,真是让人醉了。

资料图 图片来源:新华社

工作人员称,要求用户主动取消,这是系统问题,客服无法解决。那移动在技术上变更取消业务的服务模式能有多难呢。退一万步讲,就算技术上有难度,主动告知消费者,总是能实现的吧。当初推销业务的时候,电话倒是打的勤,等到需要取消业务的时候,怎么就不主动联系了,还要客户主动发觉,主动取消?难道真如网友所说,“当初你们让我们办卡时有多殷勤,现在让你们解决问题时就有多大爷!”

放着该走的、好走的路不走,明目张胆地把义务转嫁到用户身上,移动的用心昭然若揭:就是想以隐蔽扣费的方式来薅用户的羊毛。对个人而言,每个月1元的漫游费用不多,但对于运营商而言,积少成多,长年累积下来的数字,定是一笔可观的收益。事后用户即便发觉,也碍于金额小、维权成本高,大多不会较真地追责索赔,这便是企业敢于玩猫腻、偷偷摸摸收钱的底气所在。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薅羊毛式的隐蔽扣费,实在是暗箭难防。除了偷偷收漫游费外,有网友称,孩子上小学时开通的校园局域网业务,上了初二后发现仍在继续收费。一些明显与现在的收费水平不对等的套餐,如5元40M的闲时(23点到次日7点)流量费,也照收无误。不管用户有没有享受到服务,资费有没有发生变动,只要没有主动要求取消,移动就会一直默认收取费用。而现实中不是所有人都会注意到扣费的细节,都会认真地比对话费账单,尤其很多老年人,对电子产品不熟悉,缺乏识别的意识和能力。这类人群本是移动需要主动服务的对象,现在反而成了他们隐蔽敛财的最稳定的客户来源。

移动作为一个大企业,玩这样不入流的把戏,毫不顾及大企业应有的脸面和形象,实在不堪。躺着挣钱、闷声发大财的日子固然很舒服、很美好,但不要忘记,消费者可以用脚投票。如今通信领域的竞争愈来愈白热化,愈来愈考验运营商的服务能力,要吸引、留存客户,靠的是真诚、贴心、人性化的服务,而不是把消费者蒙在鼓里,想方设法地薅他们的羊毛。

资料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提供相应的服务,就从用户口袋里掏钱,说严重点,这是消费欺诈。一元两元的漫游费用,对用户造成的经济影响有限,但随之而来的消费体验却是糟糕透顶。如今出现问题,移动不是及时止损,而是继续模糊责任,一而再再而三地辜负消费者的信任,是想毫无顾忌地赶跑自己的用户吗?

移动若要获得用户的认同,就得拿出的大企业应有的责任和姿态,主动为用户清理隐蔽的、过时的、无意义的收费。而要保护用户的权益,不能光指望企业主动自觉地放弃谋利冲动,主动地承担道德责任,而是要靠外力的有效监督。除了用户明察秋毫、依法维权外,监管部门也应该积极作为,追究涉事企业的责任,一改其店大欺客的局面,重塑游戏规则,不能任由企业继续打马虎眼,堂而皇之地侵犯消费者的权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