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直“宅”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开始国内巡演了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实习生 王婷
2021-04-12 16:51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感觉是一个旗舰难得开出来让大家长一下见识。”听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上海的首个音乐会现场,一位乐评人这样感叹道。

4月11日晚,在音乐总监吕嘉带领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次到访上海,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登台,吸引了曹鹏、谭盾、张国勇、许忠、黄蒙拉等沪上音乐名家到场。

作为国内鲜有的一支纵贯歌剧和交响乐领域的乐团,当晚,乐团拿出了看家本领,既有威尔第早中期歌剧代表如《路易斯·米勒》《游吟诗人》《茶花女》里的精选,也有布鲁克纳的鸿篇巨制《第六交响曲》。

“超过两个小时的硬核曲目,威尔第和布鲁克纳隔空对话,乐团和歌手的投入都非常动人。尤其是‘布六’,在吕嘉的棒下浪漫而柔情,色彩的雕刻和情感的推动令人印象深刻。”另一位乐评人评价道。

“只要走对了路,快慢不是问题”

“乐团刚成立时更多是为歌剧工作,第三年开始有常规的音乐季,歌剧最多时一年约有70场,音乐会约有30场。现在我们开始重新平衡,如果没有疫情,歌剧会在45场左右,音乐会在55场左右。”

乐团总经理任小珑介绍,自2010年成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便坚持两条腿走路:深度参与歌剧制作、歌剧演出,同时在德奥经典领域不断深耕细作,立志往德奥乐团的方向走。

身为乐团的音乐总监,吕嘉也是少有的在歌剧和交响领域游刃有余的指挥家。过去近20年,他在全球指挥过2000余场歌剧和音乐会,在歌剧之乡意大利和歌剧重镇德国,他更是指挥过超过50部歌剧。

在歌剧和交响领域齐头并进,对乐团的磨练显而易见,“二者之间是互补、互鉴的。因为交响乐很多地方是在模仿歌唱,比如独唱、重唱、合唱,乐团深入了解歌剧之后,对乐句、气息的理解也更完整了。”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声音就是一个年轻的德国乐团的声音。”经过11年的历练,吕嘉认为,乐团已经相对成熟,“和过去相比,我们的管乐能力有极大的提高,弦乐也有非常好的平衡。最关键的是,我们对于乐句和音色的处理,在亚洲的乐团里也是比较少见的。”

乐团年轻,乐手们同样朝气蓬勃,平均年龄约34岁,由在海内外受过最优音乐教育的“80后”撑起一片天,“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年轻也是我们的优势!”

吕嘉联想到自己的经历,26岁时他已经在意大利一家歌剧院当总监,不过在指挥界,即便再有才华,26岁也相当于“小屁孩”,50岁-70岁才是指挥真正的黄金年龄段,因为艺术境界和人生阅历都积累到一定厚度,所谓“厚积厚发”。同样,他相信,再过5年、10年,等乐手们平均年龄到四十多岁时,对一个交响乐团来说正是最好的年龄。

“虽然年轻,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的指挥家、独奏家、独唱家都是世界顶级的,乐手们年纪轻轻便能接触到这些艺术家,见识就不一样。”

更幸运的是,乐团一年演出百场,95%以上都是极具艺术含量的音乐季演出,每一套精心筹备的曲目至少能演两场,得益于良好的观众群,每场演出的售票率能达到90%以上。而且,乐团几乎没做过商演,更是婉拒过无数次在元旦档、春节档“跑码头”赚钱的机会。

站在国家大剧院的肩膀上,乐团得到了最好的呵护和支持,始终以艺术为本。“乐团没走太多弯路!而只要走对了路,快慢不是问题。”吕嘉自信地说。

“虽然扎根在北京,但它属于全中国”

4月10日至17日,在吕嘉带领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携手小提琴家吕思清、女高音宋元明、男高音王冲,会陆续到访南京、上海、武汉、长沙、深圳、广州等6座城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这也是今年国内的第一个大型乐团巡演。

为此,乐团准备了两套曲目,既有两部德奥巨擘的经典——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也有威尔第歌剧集萃,以及乐团委约创作的口碑之作——赵季平《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于京君《日新》。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确实是一个比较‘宅’的乐团:一方面,我们在国家大剧院的工作已经足够充实、足够愉悦,另一方面,我们始终觉得国内常态化、高品质的巡演模式不是那么成熟,需要等待一个好时机。”

谈及为何今年才启动国内第一次大规模巡演,任小珑解释,所谓常态化、高品质的巡演模式,是乐团能够自主选取场地、自主制定曲目、真正有利于乐团长远的艺术建设、真正能让观众切身了解乐团的艺术特色,而不是带有商业主题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活动——乐团此番履及的6座城市,古典音乐生态发展完善,基本达到了乐团对国内巡演的追求。

巡演还有一个动机。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家大剧院陆续举办了约40场线上音乐会,作为驻地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参与了24场,通过三十多个平台累积播放,平均每一场约有2500万的点击量。

“非常感动!对乐团来说,这是一个教育的过程。除了北京、上海,广大的二线、三线甚至五线城市一样有音乐爱好者,只是我们感受不到他们。所以乐团需要走出去,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现场表演。作为‘国字号’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虽然扎根在北京,但它属于全中国。”

同时,任小珑观察,近二三十年来,全国各地新建剧院鳞次栉比,硬件属一流,软件在提升,然而始终欠缺内容,尤其是二线以下城市,非常缺高级的内容。

“在当地没有非常好的地方乐团的情况下,二线以下城市的剧院如何把内容填充起来?不是靠柏林爱乐乐团,也不是靠芝加哥交响乐团,还是要靠国内的乐团。作为‘国字号’的招牌,我们有职责在保证驻地演出的情况下,常态化、高品质地去交流,让音乐在不同城市之间真正流动起来。”

疫情之前,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欧洲、北美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国际巡演,疫情过去后,作为中国的“文化使者”,乐团的国际巡演也会恢复。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代表着中国古典音乐发展的新面貌、新水准,在国际巡演时,我们也一定要争取做到体面的演出面貌,要有优质的曲目,要进入主办方的音乐季,而不是租场献艺,真正做到对等的巡演、努力地平视。我们有这个信心。”任小珑说。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