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吃剩下的半条皮带,这些都是他们舍不得吃的口粮|从小学党史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的这首诗
不仅是红军长征光辉业绩的记录
同时也是红军长征艰苦历程的真实写照
张文源《草地情》1984年 油画
走进成都军区某红军团4连的荣誉室
一张黑白照片格外醒目
照片里仅有一条被截去一段的
老式牛皮皮带
皮带背面烙有“长征记”3个字
这条皮带的主人
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
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
(今成都军区某红军团4连)
战士周国才
就是这样一条皮带
真实地见证了
那段艰辛而充满希望的岁月
1936年6月
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
在四川甘孜胜利会师
7月初
红四方面军
开始第3次穿越莽莽草地北上
这片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连接地段
如今风光秀丽的这片草地
对当时的红军战士来说
处处危机四伏
没有路
没有食物
只有风雨交加
沼泽陷阱
和不断逼近的追兵
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
没有粮食
皮带、皮鞋、枪带
甚至包括马鞍
都成了红军战士们赖以为生的口粮
尽管过草地前
全军上下想尽一切办法筹粮
但由于这次行军比前两次路途远
时间长
粮食严重短缺
刚进入草地时
每人每天还有3两青稞面
但不久部队就陷入断粮的绝境
草地荒无人烟
行军途中又无处补给
剩下的路程只好挖野菜、嚼草根
有的战士甚至从牛粪里
捡食牛没有消化的粮粒
而有的战士则因误食毒菜、毒草
不幸中毒身亡
然而野菜、草根根本不顶饥饿
有的红军战士便想到了吃牛皮腰带
他们还据此创作了一首《牛皮腰带歌》
牛皮腰带三尺长
草地荒原好干粮
开水煮来别有味
野火烧熟分外香
一段用来煮野菜
一段用来熬鲜汤
有汤有菜花样多
留下一段战友尝
红军战士周国才当时只有14岁
他所在的班原有14名战士
可到达草地时就只剩下7个人了
进入草地不久
他们班的干粮就吃完了
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啃树皮
到后来连野菜也找不着了
他们只好开始吃枪带和鞋上的皮子
可这些东西也没坚持多久就被吃光了
于是大家解下自己的皮带煮着吃
当6位战士的皮带吃完后
大家对周国才说
“该吃你的了”
战友们都知道
周国才的这条皮带
是1934年红军在任合场战斗中
缴获的战利品
周国才实在舍不得
吃掉自己的心爱之物
可为了抵抗饥饿
挽救全班战友的生命
他只得将自己的皮带贡献了出来
看着心爱的皮带
被细细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带丝
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
周国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当皮带第一个眼儿前面那一截被吃完后
他实在忍不住了
哭着恳求战友说
“我不吃了,同志们
我们把它留着作个纪念吧
我们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
就这样
大家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
忍饥挨饿
将这吃剩的半截皮带保留了下来
在随后的长征途中
周国才的6位战友相继牺牲
只有他随红四方面军胜利到达了延安
为了缅怀牺牲的战友
他用铁筷子在皮带背面
烫上了“长征记”3个字
并用红绸子包裹起来
1975年
周国才将这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
捐赠给国家
后由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风雨浸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红军高级将领
和普通战士的待遇也是一样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半条皮带
这半条皮带的主人就是任弼时
当时的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
当时他和他的警卫员
就是每天割一点点皮带
每次每个人大概就能吃三小块
任弼时长征过草地时吃剩的皮带
对这种特殊的食材
战士们要用特殊的烹饪方法
为了能够咽下去
还要就着特殊的“佐料”
那就是乐观
把它烧焦了、煮熟了
大家一起吃下去
虽然很艰苦
但是他们有一种很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他们称皮带
“草原荒地的好干粮”
“煮牛肉”
任弼时一直留着
吃剩下的半条皮带
作为纪念
新中国成立后
他的警卫员李少清
把这半条皮带捐献给
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些被收藏在博物馆里的特殊“食物”
如同穿越时空的信函
揭示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
如钢似铁的奥秘
让人们更加深刻地
认识了这一群特殊的人
理解了一种特殊的信仰
原标题:《吃剩下的半条皮带,这些都是他们舍不得吃的口粮|从小学党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