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草间弥生“走入”纽约植物园,在花草湿地间展露春意

文/Will Heinrich 编译/钱雪儿
2021-04-11 09:57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近日,92岁的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将自己的一批户外雕塑搬到了纽约植物园中:新展“草间弥生:宇宙自然”(Kusama: Cosmic Nature)让人漫步在花丛与波点、南瓜装饰的花园中。草间弥生的艺术深受自然世界的启发,如今,她的作品被春日的花草与湿地所包围,展现出了更多的生命力。

《跳舞的南瓜》(Dancing Pumpkin)

草间弥生的作品涵盖绘画,雕塑,版画,装置,小说,电影和表演。她于1929年出生于日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她就开始出现视觉和听觉幻觉,会和植物和动物谈话,并开始用网和圆点图案在图画中表达。1957年,草间弥生去了美国,开始展示大型网画和软雕塑,同时组织活动和开始制作由镜子和电灯组成的装置。圆点和网纹作为其独特的创作方式,也影响了当时美国的艺术界,波普艺术、极简主义等都深受草间的影响。

草间弥生的作品受到自然世界的影响,她曾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而这场位于纽约植物园里的展览让她与自然展开了一场直接而生动的对话。经过了三年的筹划,展览“草间弥生:宇宙自然”囊括了一些“雄心之作”,例如被置于植物园家庭园艺中心(Home Gardening Center)的小型“无限镜屋”(Infinity Mirrored Room),以及一批带有回顾性质的早期绘画作品。并非每一件作品都同等出色:《跳舞的南瓜》(Dancing Pumpkin)是一只16英尺长的“章鱼”,布满了令人眩晕的波点,而《我想要飞翔宇宙》(I Want to Fly to the Universe)则展示了一只铝制的太阳,红色的“触手”在上面舞动;相比之下,装置《花之迷醉》(Flower Obsession)让观众在一间温室上贴上贴纸,看起来过于花哨。

《无限镜屋》(Infinity Mirrored Room)将于夏季正式开放

《爬上树的波点》(Ascension of Polka Dots on the Trees)

但是,将草间弥生重复的波点置于五彩斑斓的植物园中,这样的想法无疑是充满创造力的。草间弥生在日本松本长大,她的祖父母在那里经营着一家商业苗圃,植物在她的精神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她把它们画了下来——你可以去找找她十几岁时所作的精细的铅笔画——她产生了幻觉,认为跳舞的三色堇和南瓜会来拜访她。后来,即使搬到纽约,在那里举行抗议活动和偶发表演,再搬回日本,草间弥生一直在与心理健康问题作斗争。

在植物园的伊妮德·A·霍普特温室(Enid A. Haupt Conservatory),鲜艳的大型金花朵与棕榈树相得益彰,装饰着图案的聚酯包装与高大的橡树彼此衬托,呈现了形式与色彩的微妙互动。尤为称奇的是,自然与人工制品在心理上形成互补。草间弥生的圆点棱角分明,颇为冷峻,引出了植物的黑暗面,它们毫无感情地生长与凋零。与此同时,那些真实的花朵突显出草间弥生整个艺术创作所蕴含的渴望,那种带着一丝绝望的狂喜,而这正是这位著名而多产的艺术家花了数十年时间为自己所营造的东西。

《我的灵魂永远盛放》(My Soul Blooms Forever)

《星星闪烁的南瓜》(Starry Pumpkin)

在装置作品《尖叫的南瓜》(Pumpkins Screaming About Love Beyond Infinity)中,淡黄色亚克力南瓜里“种”满了LED灯的“种子”,装点了植物园主入口旁的一个玻璃房。起初,一只小南瓜亮了起来,就像是一个孩童突然拥有了意识一般。你会看到它被更大的形状所包裹,看起来温馨而迷人。随着越来越多的南瓜亮起来,空间中出现了双向镜,永无止境地复制着这小小的一幕场景,最终你只能望向无处遁形的无限。

《尖叫的南瓜》(Pumpkins Screaming About Love Beyond Infinity)

《水仙花园》(Narcissus Garden)是本次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这是草间弥生在1966年威尼斯双年展(Venice Biennale)时创作的一件作品的重现。当时她并未收到邀请,就在展览现场展示了1500个保龄球大小的反光钢球和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出售你的自恋”(Your Narcissism for Sale),这一举动让围观的人们和收藏家们兴奋不已。1993年,她在威尼斯双年展的日本馆中得到了正式展示的机会。如今,在纽约布朗克斯,这些钢球在本土植物园(Native Plant Garden)人工湿地的水面上漂浮,来回移动,紧贴边缘,发出轻轻的撞击声,偶尔会有钢球超出了范围,像是一艘外星飞船一样,飘过一只嘎嘎叫的鸭子。

《水仙花园》(Narcissus Garden)

鸭子看起来无动于衷。或许我联想到了自己,或许这正是其中的要义——你很难不透过镜子看到你自己。归根结底,吸引了我视线的那只球并无特别之处,只是随着水流起伏而已。但是,除了观察它们,我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方式来度过这春日的下午。

(本文编译自《纽约时报》)

    责任编辑:顾维华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