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见不得别人比我好常常感到嫉妒?从大脑看嫉妒情绪的起源

2021-04-11 18: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琳子 & 心玮 酷炫脑 收录于话题#情绪自救指南4个

Via:VICE Magazine

作者 | 琳子 & 心玮

审校 | 酷炫脑主创

朗读 | 胡恩

美工 | 老雕虫

编辑 | 坚果迪

难以避免又不愿承认的嫉妒之情,它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嫉妒,帮助自己更好地进步?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总少不了一些嫉妒的小情绪。《三国演义》中,周瑜临终前的那句“既生瑜,何生亮!”可谓是把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嫉妒,这种令我们生气,懊悔,失落,又夹杂着不服的感情,总被认为是“不健康”的情绪。当你嫉妒他人时,别人总会认为你心胸狭窄,因此我们很难直视自己的这种情绪。

01 嫉妒究竟从何而来?

首先,嫉妒本身是存在进化价值的,抢夺资源是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事,从祖先对食物和居住地的争夺,到现在的我们对工作职位的竞争,都是与竞争者在抢夺资源。

在夺取资源时,其中不乏在心里暗自与竞争者较劲,也就是心理学中说的“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ion)。

心理学家对于社会比较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比如,公司的经理位置空了出来,你和同事们都希望自己能被提拔上任。当你想要争取到经理职位时,会有两种不同的努力策略:做到最好的自己,或者做到比竞争者更优秀。

Via:Bored Panda

显然,“做最好的自己”更被推崇。然而想要在竞争中脱引而出,“做最好的自己”并非最有效的途径,因为你很难判断做到多好才能达到被录取的客观标准。

但是,当你知道竞争者的成就和业绩时,就会更明确自己需要在哪方面努力。如果目的仅是为了得到这份工作,而不在于更长久的打算,那么显然,做得比竞争对手好才是更高效的。这就是社会比较的好处,可以更有效地竞争到资源。

嫉妒就是在社会比较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因为当你有了失落、气愤这样的激动情绪之后,你的大脑才会更好地把心思专注在这件事上,并且给你更充足的动力,使你向前追赶竞争者。

02 嫉妒心理何时发生?

理查德·史密斯(Richard Smith)在他2008年出版的书《嫉妒:理论和研究》(Envy: Theory and Research)中总结了嫉妒发生时具备几点因素:

· 对方与我们地位相似

我们最容易对与自己相似的人产生嫉妒心理,正因为他们与我们相似,所以他们的成就更容易刺激到我们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比如谈到马云,我们通常不会嫉妒他的才华和家产,而是觉得羡慕,这是因为我们与马云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如果换成王健林,他和马云之间则更有可能出现相互嫉妒的情绪。

· 对方与我们职业相似

我们嫉妒的人常常和自己从事相似的职业。比如,某位朋友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如果我们与他的职业规划相似,就会更容易嫉妒他;而如果我们和对方从事的行业毫不沾边,就不太容易嫉妒他。

· 对方地位突然提高

对方地位的突然提高也会使我们感到嫉妒。尤其是某个人在一方面原本并不如你,但是他突然和你到达了同样的高度,代替了你的职位,甚至超越你,嫉妒感就会瞬间飙升。

Via:Lecture in Progress

· 地理位置相近

地理位置其实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会更容易对和自己距离近的人产生嫉妒感。研究表明,同样是面对着一个比自己优秀的人的信息,比起没有填写地区,如果这个人与自己所处在一个城市,对这个人的嫉妒感会更高。

· 心理距离相近

不仅是地理距,缩短心理距离也有同样的效果。人们嫉妒的对象最常是朋友,亲戚,同事等关系比较近的人,也许是因为人们对对方的了解程度更高,而且更想要做得比对方优秀。有趣的是,如果两个人是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被依赖的人也更有可能被嫉妒。

· 遭遇不公

遭遇不公平的待遇,也是产生嫉妒的原因。比如,你和同部门的小张做着相似的工作,你们的能力水平也不分伯仲,经常一起探讨方案,一起加班。某一天,上司突然宣布小张被晋升,而对你却只字未提。这时候,你的心里是不是觉得不公平,因而产生嫉妒情绪。

03 嫉妒真的百害无一利吗?

有心理学家研究了嫉妒的程度,工作中所感受到的不公正感,负面情绪,以及在工作中针对自己嫉妒对象的扰乱行为。

其中,嫉妒被细分为良性嫉妒和恶性嫉妒,两者都可以让你拥有动力,但是良性嫉妒可以使你充满对自己进步的动力,而恶性嫉妒则会引发扰乱甚至报复竞争者的冲动 。

研究结论是,员工所感受到不公正感会与恶性嫉妒形成循环,当员工感到遭受不公时,就会产生恶性嫉妒,恶性嫉妒会再次加深不公平感。

Via:Tendencee

另外,当恶性嫉妒越高时,也会更可能对嫉妒的对象做出一些扰乱性的行为,在负面情绪和不公感的催化下,扰乱对方的行为会再次加重恶性嫉妒心理,而这种关系在良心嫉妒程度高的人中却并非如此显著。

与良性嫉妒相比,恶性嫉妒也会使员工感受到更多的负面情绪。说到底,这些嫉妒中的不良影响和情绪主要是恶性嫉妒所引起的,而良性嫉妒没有太大影响。

实际上,良性的嫉妒能够非常有效地为我们带来帮助,甚至会比崇拜一个人所带来的能量更加有效。正如刚才所说,我们只会嫉妒和自己有可比性的人,而比我们好得多的人只会让我们感到羡慕。

04 嫉妒与羡慕的区别

同样是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到底会羡慕还是嫉妒也取决于我们认为对方是否值得这些优势:如果我们觉得对方不值得他所取得的优势,即使是地位和优势比我们高,我们也不会羡慕。

羡慕和良性嫉妒都能够提供动力,但是所带来的动力并不相似,羡慕会让我们与对方的联系更加紧密,嫉妒却没有这样的效果。

Via:Dribbble

一项研究收集了 345 名成年人的嫉妒感(良性和恶性),羡慕,以及在这两种感情下分别想要达成的目的,研究者发现,良性嫉妒和羡慕都会使人充满提升自我的动力 。

不同的是,羡慕是一种正面情绪,在羡慕的驱使下努力时,心情会更加明朗,并且最终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超越对方,而是为了能够结识对方;

良性嫉妒虽然是良性,但是嫉妒的过程对谁都不好受,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过程中依然是受到负面情绪所驱使的,并且最终的目的并不是能和对方有更多的交流,而是超越对方。

研究者还推测,在这个过程中,嫉妒感非但不会减弱,反而会因为与对方更接近了,所以对其的嫉妒感也就更多了。尽管良性嫉妒比羡慕更令人痛苦的,但因为良性嫉妒所产生的动力更大,所以它能比羡慕更能有效地使人进步。

05 如何减轻嫉妒对我的影响?

一项关于大学生如何应对嫉妒的研究总结出了三个比较常见的应对方法:自我肯定,自我吹擂,以及忽视 。

自我肯定包括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和保持坚韧不拔的性格,比如,告诉自己“不要放弃,要更加坚定目标,这件事并不是不公平的,没有什么好生气的”;自我吹擂是强调自己比对方优异的地方,说一些可能不完全准确,但能让自己感到好受的话;而忽视,要么是不想在乎自己的嫉妒心情,要么是不想在乎对方的成就。

在分析过学生们的应对方法和效果后,研究人员得出,自我肯定的策略能够最有效地减少嫉妒情绪。忽视自己的嫉妒心情和嫉妒的人也能轻微地缓解自己的情绪,但不明显。而自我吹擂的方法则是没有作用,因为当你此刻不切实际地把自己夸上天时,如果转而想到对方拥有的成就更多、更优秀,就会使你更加抑郁。

不过,自我肯定和自我吹擂都可以减轻嫉妒别人时所产生的愤怒感,暂时令自己平静下来。

Via:Freepik

理查德·史密斯也在他的书中从认知,感情,以及人际关系三个方面总结了几个缓解嫉妒感的技巧。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嫉妒一个人的时候,就算自己跟他是朋友,嫉妒感也会从中作祟,不可避免地损害两人的关系。也曾有研究表示,就算我们使用“自我肯定”缓解了嫉妒的负面想法和情绪,我们依旧不愿意与对方进行合作 。

然而这种敌对的想法是主观的,如果你想要缓解和对方的关系,就要多和对方多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你会更容易理解对方,知道对方的不容易,也会减轻不公平感。

Via:Folio illustration agency

有时,这个策略也会朝着反方向发展,如果对方的言语过激会让你的嫉妒感提高。这种情况下,被嫉妒的一方才是改善关系的关键,他们可以谦虚地回应,让别人认为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从而缓和对方与自己的关系。

或者,也可以对嫉妒自己的人进行称赞,减轻他们的不公平感,并且让他们把重点关注在自己的优秀之处。这两种方法都是有效的,可以从被嫉妒者的角度来缓解两人的关系。

从产生嫉妒的一方出发,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情绪才是最有效的办法。认知方面,我们需要接纳嫉妒所引起的负面情绪和思想,并且认清现状。不要沉溺在过去的成就和对别人的印象中,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和对方。

可以想想嫉妒的进化价值,不要一味地把嫉妒当作负面情绪去抵触,静下心来接纳这种情绪(就像接纳焦虑一样),告诉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

Via:Society6

嫉妒给我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于是便出现了我们脑海中与自己的负面对话:“你怎么连这都不如他?”“你也太不努力争取了!”“你好差劲。”等等。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出现这种想法时,一定不能陷入圈套,而是要理性分析这些想法的来源。比如,具体是什么事情而导致自己觉得不如对方呢?是否仅仅是因为对方取得了某一方面的成就呢?

假如一个和你能力差不多的同学被某个大公司录取了软件工程师的职位,你对他感到很嫉妒,但是你主攻的是数据分析,在计算机方面没办法和对方比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也许对方也在嫉妒你在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呢。

在理性地与自己的负面想法对话分析之后,负面情绪也会有所消解,自己嫉妒的执念也会有所下降。

Via:Lifehack

除此之外,我们很容易会被嫉妒冲昏头脑,有时候与他人的较量会间接转化成对他某项成就的嫉妒,会让你觉得自己也想得到同样的成就。

我们不能因为这位同学去了一个大公司,就自己也要加入这个公司,也许这个公司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样好,对于你的成长帮助也并不大。这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和你自己追求的价值相符合吗?是否被嫉妒感误导了呢?

06 懂得感恩,减少嫉妒

除了从思想和认知上缓解嫉妒感,调整自己看待世界的情绪,也能够有效地减轻嫉妒。研究证明,用更加有同情,充满感激的心看待别人时,对他人的恶意嫉妒也会下降。

其实,嫉妒别人是因为觉得自己差强人意,但是对世界充满感激的人,却会更加关注自己获得了什么,而不是和别人相比之下有哪里不足,因此,嫉妒的感觉也会下降。

一项研究对 426 名中国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收集了他们的感恩程度,良性嫉妒程度,和恶性嫉妒程度 。结果发现,当一个人更加懂得感恩的时候,他就会感受到更多的良性嫉妒,反之亦然。

Via:Goop.com

对自己所具备的才能和成就充满感激并不意味着不想进步,不想超越自己,而是会更专注于自己所收获的东西。

就算一个可能会引发你嫉妒的人出现,你也不会因此觉得自己更想拥有对方的人生,或者更想从事对方的职业,因为你对自己现在所得来的都心怀感激,懂得去珍惜。

等到下次再遇到一个令你感到嫉妒的人时,不妨问问自己,我们真的想要成为他吗?每个人生命中都会出现精彩的瞬间,也都会有掉入低谷的痛苦,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独特经历,才成就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一些美好的回忆和幸福的瞬间。

07 总结

嫉妒十分普遍,而且存在进化价值 —— 有助于夺取资源。当你有了失落、气愤等激动情绪时,大脑会帮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件事上,提供更充足的动力,使你向前追赶竞争者。

良性嫉妒会让人更有动力,更想努力地追赶对方,但是恶性嫉妒却包含负面想法与报复性情绪,会引发起想令竞争者失败的冲动。

同样是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如果觉得自己和对方没有可比性,通常会产生羡慕,但当我们觉得对方不值得他所取得的优势时,即使是领导,我们也会心生嫉妒。

尽管良性嫉妒比羡慕更令人痛苦,但良性嫉妒所产生的动力更大,所以它能比羡慕更有效地使人进步。

可以从认知、情绪、与人际关系三方面来缓解嫉妒。正确地引导自己,把负面的想法与情绪拆分开,理性地分析想法,采用正念或与自我对话的形式接纳负面情绪。

充满感激的情绪会让你珍视自己所拥有的,而不是过度关注于自己所不如别人的部分,也能让你减轻嫉妒感。

Via:Nytimes.com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 Hill, S. E., & Buss, D. M. (2008). Th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of envy. In R. H. Smith (Ed.), Series in affective science. Envy: Theory and research (p. 60–7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ttps://doi.org/10.1093/acprof:oso/9780195327953.003.0004.

2. Van de Ven, N., Zeelenberg, M., & Pieters, R. (2009). Leveling up and down: the experiences of benign and malicious envy. Emotion 9: 419–29.

3. Van de Ven, N. (2017). Envy and admiration: emotion and motivation following upward social comparison. Cognition and Emotion, 31:1, 193-200. DOI: 10.1080/02699931.2015.1087972.

4. Salovey, P., Rodin, J. (1988). Coping with Envy and Jealousy.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Vol. 7, No. 1, pp. 15-33. doi:10.1521/jscp.1988.7.1.15.

5. Neufeld, Darren. (2017). How do you solve a problem like my envy? Self-affirmation as a potential envy-reducing intervention. Retrieved from: http://hdl.handle.net/1993/32521

6. Xiang, Y., Chao, X., & Ye, Y. (2018). Effect of Gratitude on Benign and Malicious Envy: The Mediating Role of Social Support.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9, 139. https://doi.org/10.3389/fpsyt.2018.00139.

酷炫脑长期征集脑科学、心理学类文章,欢迎投稿

投稿请发邮箱:2829023503@qq.com

点这里,让朋友知道你热爱脑科学

原标题:《见不得别人比我好常常感到嫉妒?从大脑看嫉妒情绪的起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