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山东省平原:硕士农场主扎根农村 逐梦田野
2021年3月23日,天气晴好。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桃园街道,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场经理何石宝带领技术人员穿梭在各块麦田间,查看小麦灌溉情况。31岁的何石宝是湖南省永州市人,硕士毕业于西南大学。自2018年应聘到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他已经在平原农村工作快3年了。“我之前管理着一个700多亩的农场,2021年竞聘上农场经理后,工作有所调整,负责各农场的田间管理、事务协调,统筹农资、农技等。”何石宝说,许多人认为种田是一个低门槛行业,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的大量应用,现代农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急需有知识、有理想、肯钻研的年轻人种“科技田”。
大学生种田本不算新鲜事,但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下子引进10多名硕士员工,采用种养循环产业综合发展模式,提出“211(2个人种1000亩地、养10000头猪)工程”的运营方法,确实是一种创新探索。
自2018年开始,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压担子的办法,让硕士当农场主,直接经营管理农场,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广阔平台,助力先进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在农村开花结果,探索了一条独特的乡村人才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示范区引来硕士农场主
2021年3月18日,一场小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万亩良田内,先进的地埋式自动喷灌机喷出美丽的水幕,绿油油的麦苗一望无边。农场主许幸正在地里察看小麦长势。
29岁的许幸留着短发,爱笑。“2020年我和丈夫何石宝分别管理1个农场,我负责的农场有770亩地。我们试种了‘济麦44’‘师栾02-1’‘黑小麦’等优质高筋小麦。统算后,当年小麦亩产550公斤。公司核算后,除工资外,还分红3万多元,在14个千亩农场中我的农场列第4名,个人年收入突破了10万元。”聊起种田,许幸高兴地打开了话匣子。
“知识就是生产力,这句话在书本上看到时印象不深,但真正种起田来,就能体会到沉甸甸的力量。”许幸说,她和丈夫都是农学硕士,2020年他们在农场种植糯玉米,利用所学知识,决定在7月份雨后、糯玉米长到6至7个叶片时开始根据长势控旺。经过控旺,不仅有效避免了玉米倒伏,秋后收获时由于长势均匀,收割效率也提高了很多。以往一台玉米收割机要配3至4人在后面捡拾,现在一台收割机后只需配1个人就能完成。
夫妻俩是最早来平原县种田的硕士。“以前我和许幸都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2018年平原县致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提出的发展理念和愿景十分具有吸引力,加之德州市、平原县人才优惠政策,2018年5月我就来到平原县工作。随后,妻子也辞掉了工作,一块来平原县种田了。”何石宝说。
从跨国公司来的高材生要在平原县种地了!这成了十里八乡的新闻。“我看是‘光说不练’,来真的就不行了。白面娃娃能干啥?”许多“老把式”不服气,特别是当时见到何石宝、许幸都是单薄的身板,更有点瞧不上,提出要打擂台、比一比。种了多半辈子地的桃园街道张麻村党支部书记张洪春就是其中一位。
“公司十分支持这个想法,把流转的2万亩耕地划分为14个农场,7个包给高材生们、7个包给‘老把式’。”山东土地鲁望农业集团总经理孔繁涛说,经过大半年的辛勤劳作,麦收后,结果有了分晓,张洪春种植的冬小麦比何石宝、许幸的农场每亩多收70公斤,拿下了桃园街道“小麦粮王”。
“我赢了,并不代表年轻的高材生就失败了。我赢在了日常管理上,而这些方案其实是公司的农学硕士统一制定的,我是踩在硕士农场主的肩膀上打赢的。”张洪春十分谦虚,表示在“打擂”中学到了新知识。
“失败者”也有收获。“我们读书读得有死劲儿,最该向‘老把式’学灵活性。像耕种收环节,我们是等到千亩地块统一收完后再播种。而他们往往收一亩播一亩。要知道霜降以后,播种哪怕晚半天都会影响最终产量。”何石宝心悦诚服。
“‘老把式’种田经验多、管理到位,产量高,但硕士种田也有自己的优势,接受新技术、新知识、新品种快。许幸种植管理的农场,因新上地埋喷灌技术,毁掉了不少青苗,造成了产量减产。但2020年种秋季玉米时,她和丈夫一商量,全都种了糯玉米,价格比普通玉米高出不少,等秋季玉米分红,许幸肯定会比种植普通玉米的农场主高。”孔繁涛评价说。
地埋喷灌技术,是许幸的又一项创新尝试。2020年,她在自己的农场选取了450亩地,进行地埋喷灌技术应用。“与大田漫灌方式相比,地埋喷灌效率高,可以极大缩短灌溉时间。同样是一亩地,大田漫灌要用2个半小时,地埋喷灌仅用1小时。不仅如此,还降低了人工成本。”许幸说。
时间匆匆而过,何石宝和许幸爱上了这片广袤的土地。“2020年我们在县城买了房子,把家安在平原县,把根扎在田野,让知识在田间开花结果,这正是我追求的。”许幸说。
硕士农场主种田,带来哪些变化
“你这是啥麦子呀,苗又稀又弱,不会生病了吧?”面对德州日报记者的提问,农场主董善辉自豪地说:“这是2021年试种的新品种‘太空麦’,附加值很高,收割后一公斤至少能卖到20元。”39岁的董善辉皮肤黝黑,穿着随意,像一个种地多年的“老把式”。他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来到公司,种植管理着1100多亩的农田。
“我是学农的,也愿意干农业,公司给提供的平台很好,给了我们很大的经营自主权,能够自主申请种植什么品种、应用什么技术。收益分为‘基本工资+效益工资’,直接和农场收成挂钩,激发了我们种田的积极性。”董善辉表示。
孔繁涛介绍,公司对每名硕士农场主以每亩地5元的标准,按管理土地的多少,每月开工资。效益工资方面,把农场实际种植利润减去基本工资,剩余的一半归公司,另一半按照不同目标对应的系数进行核算后,作为农场主的绩效奖金,一年分两季发放。“这样既能保证硕士农场主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又能最大限度激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多劳多得。”他解释说。
硕士种田与农民种田有啥区别?董善辉认为,最大的区别在于硕士农场主学习能力强、接受新生事物快,敢于试种新产品、应用新技术。2020年他管理的农场麦季亩产480公斤,分红2.79万元,分红额度在农场主中列第5名。“我的麦田亩产不算太高,但品种好,种植的是高筋麦师栾02-1,麦子收割之后,由公司统一卖给益海嘉里等大企业,售价比普通小麦高出不少。”董善辉说。
屏幕一点,智慧种田。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事业部技术经理刘德友熟练打开公司智慧农业云平台,气象、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等数据一应俱全,并用不同颜色进行了标注。“通过公司自建的气象站和水肥一体数据中心,我预测2月25日有一次降雨,我们提前进行了施肥,为公司节省了50多万元灌溉费。”他自豪地说。36岁的刘德友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是作物遗传与育种,之前先后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登海种业工作,2019年11月应聘到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我没有直接种植管理农场,主要负责提供稳定安全高产的技术方案,以及各个农场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等。能够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是一件幸福的事。”刘德友告诉德州日报记者。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科技化水平,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20年8月22日开办农场主大学,邀请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平原县农业局专家和农机公司负责人,分别教授专业技术、涉农政策和农机操作,课程持续2个月共31节课。包括何石宝、许幸、董善辉在内的20名硕士农场主参加了培训,学到了更多实用技术和知识。何石宝说:“2020年公司对我们进行了飞防植保培训,一个月的时间,我们都拿到了飞行证。公司专门成立了飞防大队,不再需要借助外包公司,可随时对麦田进行飞防植保,不仅效率高,还节省了一大笔费用。”
“这些高学历农场主,是公司的‘宝贝疙瘩’。”在孔繁涛看来,正是有了这些高学历农场主坐镇,公司才敢于大力度推进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累计花费4500万元购置大型农机设备,也使公司描绘的现代农业美好蓝图逐步变为现实。“机械化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现在1名农场主可以管理1000亩农田,特别是自2020年水肥一体化项目改造完成后,摁一下按钮,就能实现自动灌溉自动施肥,1000亩地3至4天就可完成浇地、施肥。”孔繁涛自豪地说。
拴心留人,搭建高水平事业发展平台
2020年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3对硕士农场主夫妻,其中杨春雷、卜璐璐夫妇是河南人,均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如今他们已经离开公司回到河南省。“想把高学历人才留在农村基层太难了,要真正做到靠待遇、靠真情、靠事业舞台留人。”孔繁涛分析说。
靠事业舞台拴心留人绝不是空话。许幸坦言,她之所以放弃大城市的舒适环境,跑到平原县种田,就是因为这里有更好的发展平台。从政府层面,中共平原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的桃园示范区项目,2019年被确定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并入选山东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发展前景广阔,令人期待。从公司层面讲,鲁望公司发展愿景是“千亩地+万头猪+智慧管理”的现代农场,着力打造循环产业链,也为她搭建了大干事业的舞台。
经过3年多努力,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种养循环生态产业链已初见成效。目前,年出栏生猪2万头的王芽子养殖场一期已投入生产,同步配套建设的粪污处理中心一期已投入使用。总投资1.35亿元的祖代猪场于2020年12月开始施工,2021年4月可建成投产,可向周边地区提供优质仔猪50万头。“按照种养结合、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和千亩农场配套的生猪养殖场正处于调规阶段,计划2021年开工建设,二期及三期粪污处理中心正处于规划建设当中,将为高学历人才进一步发挥才智提供更优良的平台。”孔繁涛自信地说。
与此同时,为把更多优秀人才留在农村,桃园街道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工作作为“书记工程”,推行“项目(产业)+人才”引才模式,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2020年街道共投入100余万元,新建乡村人才公寓2处、12套,配齐、配全生活、办公等基础硬件设施,人才可拎包入住。
“农村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尤其是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与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打造高水准的引才平台,实现以产业引才、以园区引才、以事业发展引人才。”桃园街道党工委书记孟庆泉表示,他们会继续用足用好平原县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为人才施展才能提供舞台,把人才融入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管理、新技术应用、新品种推广的全过程,助力产业振兴。
“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最多时有25名硕士员工,有的人走了,有的人来了,我看这是正常现象,目前企业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35人,高材生的总数并未减少。杨春雷夫妇考虑到将来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到城市发展,选择无可厚非。但不管走到哪里,这些‘新农人’都像一粒粒种子,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孟庆泉说。
(稿件原载于2021年3月29日《德州日报》2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