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党史中的安顺】今天是“四八”烈士遇难75周年,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等十三位烈士永垂…

2021-04-08 17: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

在安顺市,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为革命事业奋斗不息,到中央红军战斗在安顺……形成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史诗。

回望安顺的红色记忆,令人肃然起敬,充满力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重温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为此,中共安顺市委宣传部联合中共安顺市委党史研究室特推出《党史中的安顺》专栏,通过党史上在安顺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读者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更加坚定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今天是“四八”烈士遇难75周年,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等十三位烈士永垂不朽!

今天是2021年4月8日,是“四八”烈士罹难75周年纪念日。

75年前的今天——1946年4月8日,出席国共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同机回延安的还有刚被党组织营救出狱的新四军原军长叶挺、出席在巴黎举行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回国的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邓发及爱国教育家黄齐生等13人,因飞机失事,他们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难,史称“四八”烈士。

飞机失事,“四八”烈士不幸罹难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共同商讨国家大计”。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一行于1945年8月28日由延安飞 往重庆,参加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政治谈判。

谈判结束后,毛泽东回到延安,周恩来 和王若飞继续留在重庆与国民党接洽,以促进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后来,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秦邦宪(博古)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在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担任宪草小组委员会中共代表,并和中共中央委员王若飞一道,就一些重大问题同国民党谈判。

1946年2月10日 ,重庆各界人士在校场口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大会,国民党特务窜入会场捣乱行凶,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施复亮、郭沫若、陶行知、章乃器以及新闻记者等几十人被打伤。这一事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一时间,重庆局势显得很紧张,中共代表关于全国停战协定、 整军方案以及对宪章原则、人权保障、和平建国纲领等项的提议案遭到重重阻力,王若 飞、秦邦宪决定回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情况,请示工作。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秦邦宪肩负革命使命,携带着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的最后方案:就宪法、国民政府组成等问题的意见,乘坐美军运输机飞回延安。同机飞延安的有:刚被营救出狱的新四军原军长叶挺及其夫人李秀文和儿女叶阿九、叶扬梅,出席世界职工大会的中国解放区职工代表、中共中央工委书记邓发,王若飞的舅父、著名教育家黄齐生以及黄齐生的孙子黄晓庄(延安鲁艺音 乐系教员),第十八集团军参谋李少华,王若飞的随从副官魏万吉,秦邦宪随从副官赵登俊,叶挺家的保姆高琼等13人,还有美军飞 机机组4人,共计17人。

1946年4月8日上午,飞机自重庆飞抵西安后,预告准时到达延安。当时,延安天气不好,下着小雨, 但机场上却早已聚集很多迎接王若飞、秦邦宪、叶挺等人的群众。下午1时许,毛泽东、刘少奇、 朱德、任弼时等,都陆续到达东关机场迎候,欢迎场面热烈而隆重。

1946年4月8日下午5时许,西安方面回复延安:该飞机未曾返航。

1946年4月11日,不幸的消息传到了延安:飞机在飞经山西兴县南海拔2000米的黑茶山时撞山失事。

山河同悲,日月失色,各界悼念“四八”罹难烈士

"四八”烈士殉难后,全国震惊, 举国悲恸。延安、重庆等地举行了 隆重的追悼大会。

延安公祭“四八”烈士

“四八”空难发生后,各根据地军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

1946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及延安各界组成由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林伯渠、习仲勋、李鼎铭等26人参加的治丧委员会。

4月19日上午,延安各界3万多人在飞机场隆重举行追悼并公祭诸烈士大会。会场上人山人海,花篮和花圈如同海洋。会场两边,悬挂着中共中央醒目的挽联:

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 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听凶音哀砥柱;

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苦, 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争胜利慰英灵。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亲笔写下“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题词和《向“四八”烈士志哀》的悼词。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南方局 书记周恩来题词“黑茶山顶,延安河边。人 民英雄,永垂不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陕甘宁边区政府 主席林伯渠挽词“革命事业未竟全功,岂得 安心含笑去;协议实施正需努力,那堪奇祸自天来。”

4月19日12时05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中共中央书记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亲自执绋,送灵下葬,将烈士的遗体安葬在延安城郊王家坪北侧、清凉山下的飞机场东北角。

重庆各界也开展了吊唁活动。4月19日上午9时,重庆各界追悼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先生大会 在重庆青年馆举行。青年馆门口的街道上, 竖立着两块蒙着白布的牌坊,横书“陪都各界追悼王秦叶邓黄诸先生大会”,在街道两旁 的墙壁上,张贴着无数的挽联和挽诗。在追悼会上,周恩来再次痛哭失声, 含着眼泪报告了遇难烈士的生平事迹。最后,由董必武致答词,感谢社会各界对烈士的悼 念。

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日《解放日报》刊印毛泽东同志《向“四八”被难烈士致哀》悼文:

“亲爱的战友们,不朽的英雄们:

数十年间,你们为人民事业做了轰轰烈烈的工作。今天,你们为人民事业而死,虽死犹荣!

你们的死是一个号召,它将加深中国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它将加强中国人民坚持和平、民主、团结事业的决心!

你们的死是一个号召,它号召全党党员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和平、民主、团结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

全党党员和全国人民将继承你们的遗志,继续奋斗,直到胜利,决不懈怠,决不退缩!”

青山埋忠骨,长眠延安“四八”烈士陵园

为了缅怀“四八”罹难烈士,陕甘宁边 区政府在位于延安市区7公里之外的李家洼为烈士建起了陵园。陵园背枕青山,松柏环绕,面对延河,奔流不息,整个陵园庄严肃穆,宏伟壮观。

“四八”烈士陵园是中共最早的一座高规格的烈士陵寝地。1947年3月,国民党胡 宗南部进犯延安,对陵园进行了严重破坏。次年,延安光复,边区政府修复了陵园。1957年,中共中央决定重建“四八”烈士陵园,陵址选在王家坪。并将英年早逝,对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张浩、关向应和其他几位烈士的遗骸移入园内安葬。1970年烈士陵园由王家坪迁至延安城北的李家洼村。

烈士纪念碑位于陵园的中心位置

延安“四八”烈士陵园,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李家洼村,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烈士纪念碑位于陵园的中心位置,由基座、碑座和碑身三部分组成。碑高19.46米,碑身呈4层阶梯状,碑前有8级台阶,寓意1946年4月8日是烈士遇难的时间。碑身最高处有中国共产党党徽金光闪烁,四面镶嵌着四颗镏金五角星,代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取得的辉煌胜利。碑身正面则是毛泽东为烈士们的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碑身左右两侧分别是“四八”烈士遇难碑记和“四八”烈士陵园重修碑记。

延安“四八”烈士陵园于1986年10月1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7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列为现场体验教学点;2009年被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列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四八”烈士中有3位安顺籍烈士

在殉难的13位烈士中,有3位安顺籍烈士,他们是王若飞、黄齐生和黄晓庄。

“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王若飞烈士

王若飞,1896年10月11日, 生于安顺城中一个小地主家庭。原名王运笙,后改名王若飞。他是黄齐生的外甥。由于家庭原因,1904 年黄齐生亲赴安顺,把王若飞接来贵阳在达德学校学习。毕业后,先后当过学徒、店员、文书,1917年到达德学校任教。1918年1月,在黄齐生率领下,赴日本留学。1919 年返国,又去欧洲勤工俭学,接受 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12月,与周恩来等人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旅欧支部。1922年6月,经阮爱国 (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同年,经中共中央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工作。

1923年,受中共旅欧总支部选派赴 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在莫 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会议。初 夏返回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随即受命赴河南,任中共豫陕区党委书记。1926年春调赴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参与领导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1927年4月赴武 汉,参加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6月任江苏省委书记、省农 委书记等职。11月领导江苏省无锡暴动。1928年春,参与组织江苏如 皋、泰兴农民“五一”暴动。同年6 月,赴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六 大"结束后,请求留在莫斯科学习, 得到批准,进入列宁学院并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参加中国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

李培之,曾用名李培芝,王若飞的夫人。1925年,考入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当年秋和王若飞结婚。1950年之后,李培之曾长期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为高等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1994年病逝,享年90岁

1931年回国, 受中共中央派遣,到内蒙古从事革 命活动,化名黄敬斋,任中共西北特委书记。10月21日,在包头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镇定自若,秘密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地下斗争, 还完成多部著述,并向傅作义提出抗日建议意见。1937年4月,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胜利的影响下, 经组织营救,无条件出狱。不久,到达延安,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 统战部长、宣传部长等职。1939年,任十八集团军副总参谋长。1941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党务研究室主任。从1944年起,先后三次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与国民党进行的谈判。1944年,随林伯渠赴西安,后转重庆,与国民党代表进行谈判,未获结果。当时,中央还决定,王 若飞协助董必武主持南方局工作,继后又决定由王若飞主持国民党统治区工作。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抗战胜利后返回延安,同年8月, 陪同毛主席和周恩来赴重庆,作为中共代表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于10 月10日签订了 “双十协定”。1945年年底至1946年年初,他又与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作为中共代表与国民党代表举行第三次谈判, 于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 "停战协 定”。在此期间,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王若飞与我党参加政治协商 会议的代表一起,团结爱国民主人士,与国民党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 通过了政协决议。由于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决议和停战协定,4月8日,王若飞由重庆飞返延安,因飞机失事,与其他“四八"烈士同时遇难,时年50岁。

王若飞二十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功勋。一如田汉在挽联中所写的:“百炼千锤廿五年,劲枝当日傲霜天。此身端为人民碎,星落黄河惜大贤。”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为党的领导干部树立了一座忠诚干净担当的丰碑,也是今天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位于安顺市的王若飞故居陈列馆。李书林 摄

“一切要为人民打算”成为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激励着后人砥砺奋进、继续奋斗,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不断推进向前。

爱国教育家黄齐生烈士

黄齐生,晚年号石公,生于 1879年农历十一月六日。他是王若飞的舅父,是一位老教育家,爱国 民主人士,我党忠实的朋友,他处处传播进步思想,宣传党的革命事迹,积极参加. 抗日救国活动。

黄齐生先后担任贵阳达德学校校长、 省立第三中学(遵义)校长。

1904年,黄齐生与黄干夫、凌秋翳等共同在贵阳创办了达德学校。这是一所贵州省首办的"新学",具有爱国主义 传统,追求文明、追求进步、追求革命、具有重要历史功绩的学校。

黄齐生1918年夏率领贵州第一批留学生(包括王若飞)去日本留学,1919年又带领他们到欧洲勤工俭学。

1926年,应陶行知之聘,黄齐生到南京晓庄师范工作。1931年,经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介绍,担任江苏昆山徐公桥农村改进试验区总干事,兼农村改进讲习所主任。1934年,又任中华职业教育社漕河泾农学团总干事。1940年,受晏阳初、吕凤子之聘, 在重庆先后担任育才学院、正则艺专文史教授。

1937年和1945年,他曾两次去延安,参观、考察和学习,两次都受到毛泽东的接见。1937年 到延安时,毛泽东赞许“黄齐生是共产党最艰难的时候党外人士同情、 爱护党最早的一人。” 1945年去时,带去了吕凤子赠给毛泽东的一幅罗汉图,上书“寿者相”,“润之先 生鉴之”。毛泽东很高兴,回赠一床毛毯。吕先生非常珍惜,一直藏之。

1946年2月10 日,重庆各界在校场口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 国民党特务在会场捣乱行凶,殴打爱国民主人士郭沫若、李公朴等先生,激起全国愤慨。延安各界推举黄齐生为代表赴重庆慰问。3月22日,黄齐生偕侄孙晓庄乘飞机赴重庆, 住曾家岩八路军办事处。慰问任务完成后,4月8日,乘飞机返回延安。因飞机失事,与机上人员一起全部遇难,享年67岁。

革命青年音乐工作者黄晓庄烈士

黄晓庄,是黄齐生的侄孙,生 于1926年,从小就在黄齐生先生教导下成长。

少年时就读于达德学校, 后随齐生先生到南京,进晓庄师范学校学习。1945年到延安,进鲁迅 艺术学院学习并教授大提琴,是一位革命青年音乐工作者。

1946年3 月,陪黄齐生赴重庆慰问校场口事件受伤的爱国人士。4月8日,随黄齐生返回延安时,同机遇难,时年20岁。

中共安顺市委宣传部

中共安顺市委党史研究室

联合推出

来源:天眼新闻

原标题:《【党史中的安顺】今天是“四八”烈士遇难75周年,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等十三位烈士永垂不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