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广州不待见“网红”餐厅?
原创 餐宝典编辑部 餐宝典 收录于话题#餐饮26#文和友3#广州1#深圳1#陶陶居1
原计划2020年8月开业的深圳文和友,赶在2021年清明小长假的前一天开业了。
那一天,很多人在朋友圈围观文和友排队5万号的盛况,同时也有很多人由深圳文和友的火爆,联想到了广州文和友的“冷清”,进而生出了一些感慨。
是的,同样是华南重镇,而且相距不过一百多公里,广深两地的文和友,怎么就“冰火两重天”了呢?
1
文和友在深圳排队5万号,
在广州却快速遇冷
人们想过深圳文和友开业会很火爆,但没想过它会这么火爆,排队取号的人数从1万、3万一直飙升到了5万。这刷新了此前由文和友自己保持的餐饮业排队纪录,放眼全行业,或许也只有前几年苹果新机发售时的排队盛况可以一比。
△图自网络
有人说,文和友排队这么火爆,有一部分是茶颜悦色的功劳。这话不无道理。
这一次来深圳,文和友带上了它在长沙的好伙伴茶颜悦色,后者也由此在广东省内开了第一家分店(尽管是快闪店)。在尚未远去的2020年12月,文和友首次走出湖南、在武汉开出首店,当时排队的时长一度长达8个小时。
有上次的盛景在前,这次的5万号也就没有当初那么让人惊讶;不过震撼还是有的,不管是面对现场那蜿蜒曲折的排队长龙,还是联想到近邻广州文和友的“冷清落寞”。
△图自网络
地图显示,广州文和友距离深圳文和友136公里,大概2个小时车程。属于深圳文和友的火爆,广州文和友也曾经拥有过。
在“配合”深圳文和友改名之前,广州文和友的全名是“超级文和友广州太古汇店”,是超级文和友首次走出长沙开出的全国第二家门店。对于这家店,文和友上下寄予了厚望,创始人文宾表示:
“我们在广州最贵的地段,说服了最好的合作伙伴,在这里卖最平价的美食,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需要鼓足勇气,花了很多时间组建团队做城市文化、拍城市宣传片,为街头美食匠人拍摄纪录片,这些并不挣钱,只是单纯地希望让这个城市变得更美好。”
在三周的试营业和两三个月的正式营业期内,文和友的受欢迎程度也的确配得上这份厚望。以入驻的餐饮店为例,荔银肠粉每天的营收能有五六万元,“炒粉的铁锅都炒烂三只”。每天排队3000号、等位4小时,俨然成了常态。
但好景不长,开业约摸四个月后,有自媒体探访发现,广州文和友的客流大幅减少、入驻的知名餐饮店退场,选择继续留下的餐饮店如荔银肠粉,日流水也降到了2万元左右。
广州文和友“冷却”的速度之快,令人意外。
2
广州的餐饮门槛,比深圳高很多
拿深圳文和友开业当天的情况,和广州文和友开业四个月后的情况相比,有人会觉得“胜之不武”:“谁知道深圳文和友四个月后会不会也这样呢?”
是的,谁也说不准四个月以后的事,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给出判断:深圳文和友,绝不会像广州文和友这样快速遇冷。
何以见得?
关键就在于:广州是美食之都,而深圳是美食荒漠。
随之而来的就是,广州丰富的美食把当地的消费者也培养得挑剔、务实,在广州开餐饮店,如果做不到“又平又靓”(好吃又平价),那么前景就不会太乐观。
仍以文和友为例,广州文和友开业初期,就有广州本地人(俗称“老广”)对其表示不屑:“它里边的那些店,对老广来说没一点新意,谁会那么闲,花几个小时去排队?顶多就是去拍个照、打个卡咯。”
△图自餐宝典
顺着广州文和友所在的天河东路往北,不到一百米的距离,相继有一家喜茶和一家禄鼎记。当时有人调侃,去文和友的最佳攻略是:先去禄鼎记吃个饭,再去喜茶买杯奶茶带走,然后去文和友拍个照。
“食在广州”的金字招牌,抬高了在广州做餐饮的门槛。
反观深圳,笔者接收到的信息,不管是身边朋友的反馈,还是普通消费者的评价,抑或是一些餐饮老板的观点,都认为在深圳虽然有钱人多,但是没什么美食,“没什么可吃的”。这给了很多餐饮企业机会,外地的一些企业要想进军广东,首店往往也会选在深圳而非广州。
此番文和友在深圳开店,即便算不上降维打击,起码在深圳餐饮业也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它不太可能重蹈广州文和友的覆辙。
这与城市是否包容无关,而与商业规律有关。
3
务实的广州餐饮人
商业规律在广州的体现,则是“网红”餐厅不受待见。
现在说一家餐厅是“网红”,基本上就等于是在骂它,言外之意是“它就是来收智商税的”。从这个角度看,文和友不算是“网红”,毕竟它对广州付出过真情实意。但即便如此,它也没能完全赢得广州消费者的心。
文和友尚且如此,那些“网红”餐厅就更不必说,在广州注定是不受待见的。因为广州的餐饮消费者挑剔、务实,而且还精明。
同样地,广州餐饮人也格外务实。
还以文和友为例。广州文和友在筹备开业时,邀请了“广州地摊三杰”(阿婆牛杂、风筒辉、炒螺明)入驻。这三者是广州市井商业的标志性符号,有了它们,广州文和友的本地化才有了坚实的基础;而有了广州文和友,炒螺明才真正意义上拥有了第一家店铺,换了30次铺位的风筒辉也才终于“扎根”,阿婆牛杂的创始人陈阿婆更是感叹:“还是这间铺(指文和友还原的店铺)做起来好熟悉、好顺手。”可以说,此时的文和友和商户们是双赢的。
△图自餐宝典
但开业仅仅两个月后,风筒辉就与文和友“分手”了。风筒辉认为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而且“顾得了这家,就顾不了市二宫的门店(总店)”。
当初有多高调,如今就有多黯淡,而且仅相隔两个月,换了谁可能都会有些尴尬。不过商业世界终究不用在乎什么面子,如果不及时止损,恐怕风筒辉不光要输掉面子,还要输掉里子。整件事不分谁对谁错,而只关乎商业规律。
这样的务实还体现在一点:外地的餐饮企业固然比较难进入广州,但广州的餐饮企业迄今也鲜少有“走出去”的。(陶陶居、点都德等曾在上海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但这两家的门店总数都还很少,而且上海本就有一定的粤菜消费基础,这两个案例并没有什么代表性。)
有观点认为,这是因为广州本地的餐饮竞争已经很激烈,能守住自己在广州餐饮界的地盘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有什么精力向外扩张呢?
“走向全国”更多的是旁观者的执念,“不在乎虚名”,才是广州本土餐饮人的特点。他们很多人追求的,也许就是这句话:
“你肚子饿不饿?我煮碗面给你吃。”
参考文献:
1、识广. 风筒辉退出文和友,情怀叙事如何保鲜?2020.11.30.
原标题:《广州不待见“网红”餐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