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巴图孟和纸面服刑案”背后:杀人犯保外就医、入党,都有人操办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朱远祥
2021-04-08 17:55
来源:澎湃新闻
一号专案 >
字号

4月7日傍晚,刚吃完一碗大米粥的韩杰,从手机新闻上看到了巴图孟和案的调查情况。75岁的她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现在“很开心”。

1992年5月,韩杰18岁的儿子被巴图孟和持刀杀害,此后巴图孟和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可他并未入监狱服刑,而是以保外就医名义长期处于脱管状态,后来还入了党,当了基层干部和人大代表。

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刑15年的巴图孟和。 新华社视频截图

在故意杀人案发生15年后,巴图孟和获得一纸刑满释放证明。本应服刑15年的他,实际上被羁押(在看守所)的时间,仅有1年4个月16天,因而被称为“纸面服刑”。

直到2017年4月,当地群众举报巴图孟和经济问题,公安机关对其进行调查并依法收监。2018年6月,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以下简称:陈旗)法院查明,巴图孟和担任嘎查达(村主任)期间贪污草原生态补贴款29万余元,遂以贪污罪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与原判故意杀人罪剩余刑期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并处罚金20万元。

巴图孟和被重新收监,但当地并未及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被害人母亲韩杰仍长年向有关部门举报。

被害人母亲韩杰从包里掏出她多年来去上级部门举报的车票。

2020年9月,澎湃新闻曾赴内蒙古采访报道此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派出由政法委牵头,纪委监委、组织部、法院、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监狱管理局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进驻呼伦贝尔市展开调查。

7个月后的2021年4月7日,内蒙古政法委公布了联合工作组的调查情况。纪检监察机关已认定84名责任人,其中厅级干部8人,处级干部24人,科级干部33人;已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4人,其中10人涉嫌违法犯罪移送司法机关调查处理。

“我很开心,但还应该继续调查。”经历丧子之痛的韩杰认为,调查部门应继续深挖案件背后的经济利益链,“80多个干部帮他的忙,背后难道没有利益?”韩杰还说,自己控告举报了二三十年,“为什么拖到现在才查出来?”

通报巴图孟和一案时,联合工作组多次使用了“违规”、“违法”两词:违法保外就医、违法开具《刑满释放证明书》、违规入党、违规当选嘎查达、违法当选人大代表。

在案发近29年后,杀人犯巴图孟和的“纸面服刑”和“从政”之路,其真相终于水落石出。

如何保外就医?

旗委领导打招呼,公安局长违规签字

今年47岁的巴图孟和,出生在陈旗西乌珠尔苏木一个叫萨如拉塔拉的嘎查。

在内蒙古行政体系里,盟、旗、苏木、嘎查,其级别分别相当于其他省份的市、县、乡、村。

当年故意杀人一案,就发生在巴图孟和的家里,被害人是比他高一届的同学——来自同一个嘎查的白永春,韩杰的儿子。

巴图孟和原来的家,这里也是他当年持刀捅杀同伴的现场。 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朱远祥 图

呼伦贝尔中级法院的刑事判决书显示,1992年5月12日晚,巴图孟和与白永春因打麻将的事发生纠葛,巴图孟和拿刀朝对方胸部和右肩捅了三刀。被害人白永春由于心脏破裂,大量流血而死。

案发一年后,呼伦贝尔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巴图孟和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

宣判之后的1993年9月28日,巴图孟和不但没有投送监狱服刑,反而通过“保外就医”走出了看守所。

保外就医是指罪犯患有严重疾病,司法机关批准其取保监外医治的执行方法。当年为巴图孟和办理保外就医手续的,是他的母亲佟拉嘎——时任陈旗卫生局会计,以及他的姑父朝鲁门——时任陈旗人大教工委主任。

内蒙古自治区巴图孟和案件工作组的通报显示,当年佟拉嘎和朝鲁门通过时任陈旗医院院长韩某山、副院长吴某福,为巴图孟和获得医院开具的虚假病情诊断书。

拿到病情诊断书只是“保外就医”的第一步。此后,佟拉嘎和朝鲁门又请托了多名公职人员,包括时任陈旗看守所所长齐林、指导员卜玉贵、副所长张洪富,还有刚卸任的陈旗检察长拉某、时任陈旗政法委书记陈某、陈旗检察院负责人图某,以及时任陈旗旗委副书记的塔某荣。

“塔某荣打电话要求时任陈旗公安局局长础古兰为巴图孟和办理‘保外就医’。”案情通报显示,当年础古兰与时任陈旗公安局副政委天某商量后,在巴图孟和“保外就医”审批材料上签字。上述人员在明知巴图孟和不符合法定保外就医条件的情况下,违反《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等规定,为巴图孟和违法办理保外就医出所。

案件工作组认定,巴图孟和1993年9月至2007年5月“保外就医”期间,陈旗看守所、陈旗检察院、当地派出所等单位未履行监管等职责,导致巴图孟和长期“脱管漏管”。

巴图孟和曾羁押在陈旗看守所。

如何证明“刑满释放”?

看守所所长帮忙开证明,不提“剥夺政治权利”

2007年7月,距白永春被杀已经15年。按时间算,法院判决巴图孟和的15年刑罚也“期满”了。这时候,巴图孟和需要“刑满释放”的证明。

据案情通报披露,当年巴图孟和为取得“合法身份”,与母亲佟拉嘎持刑事判决书(蒙文),到陈旗看守所请托时任看守所所长海平。海平指使时为看守所内勤的慧某(聘用人员)负责办理此事。慧某在不了解巴图孟和案案情及看不懂蒙文判决书的情况下,按照海平的要求,为巴图孟和开具了《刑满释放证明书》,且未填写“剥夺政治权利两年”的情况。

《刑满释放证明书》里未提及“剥夺政治权利两年”的刑罚,这就帮巴图孟和抹去了“政治污点”,为其“从政”提供了便利。

如何当上村干部?

被指以私分草场勾兑,三次当选均“违规”

“刑满释放”几个月后,巴图孟和当上了萨如拉塔拉嘎查(村)的会计。

萨如拉塔拉嘎查的办公场所。

  巴图孟和的前任会计苏义勒图曾向澎湃新闻回忆,当年他觉得巴图孟和犯过杀人罪,当嘎查干部有些不合适,“但领导还是定了他”。

在担任会计一年后的2009年,巴图孟和参选嘎查达(村主任)。

据当年参与投票的牧民满都拉、照日格图等人介绍,在第一轮选举中,与巴图孟和竞争的牧民朝格巴特尔票数领先,后来有领导做朝格巴特尔工作让其退选,许诺给其分配数千亩草场。几天后进行第二轮选举,巴图孟和顺利当选嘎查达。

牧民照日格图等人曾举报巴图孟和冒领草原补贴款。

当年“退选 ”的朝格巴特尔后来获得草场利益。据其哥哥苏义勒图介绍,巴图孟和当选嘎查达后,私下从集体草场中划出三千多亩草场分给了朝格巴特尔。

 据案件工作组通报,2009年10月、2012年7月和2015年7月,巴图孟和违规当选萨如拉塔拉嘎查的嘎查达。

有牧民反映,在担任“村官”期间,巴图孟和也做过一些实事,比如通过架设铁丝网解决草场界限纠纷、引进高压电网等。不过,在2017年,有36名牧民联名控告巴图孟和贪污草原补贴款。

陈旗法院审理查明,2011年,巴图孟和把5千余亩集体草原私下分到他人名下,从而将2011年至2015年的草原生态补贴款据为己有。法院认定巴图孟和贪污的数额为295750.40元。

如何入党?

党委书记授意隐瞒刑罚事实,未按程序考察表决

当上了嘎查干部的巴图孟和,开始向党组织“靠拢”。

案件工作组调查了巴图孟和违规入党的情况。据通报,2010年6月,巴图孟和请托时任陈旗西乌珠尔苏木(乡)党委书记陶道,通过其办理入党事宜。此后,陶道授意时任苏木党委组宣委员石某、嘎查大学生村官李某代填代写有关入党材料,隐瞒巴图孟和曾受刑事处罚的事实,在未经党支部培养考察、大会讨论决议和苏木党委集体讨论表决的情况下,为巴图孟和违规办理入党手续。

通报显示,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有关规定,西乌珠尔苏木党委已作出不予承认巴图孟和党员身份的决定。

如何当上人大代表?

领导“一手操纵”,选为两级代表

在巴图孟和“从政”之路上,原西乌珠尔苏木党委书记陶道成了他的“贵人”。

澎湃新闻2020年9月在陈旗采访期间,已任陈旗水利局局长的陶道正接受相关部门调查。

据此次通报披露,“在陶道一手操纵下”,巴图孟和于2009年4月、2011年8月,违法当选西乌珠尔苏木人大代表;2012年11月,违法当选陈旗人大代表。据《半月谈》报道,巴图孟和当年选为旗人大代表时,他被判刑的资料未在其档案中体现。

对于巴图孟和的“人大代表”身份,被害人母亲韩杰实在无法接受,“他怎么能当代表呢?”

2017年3月15日,陈旗第十四届人大会六次会议开幕,旗人大代表巴图孟和参会。韩杰说,当天下午,她赶到旗人民会堂,气冲冲地要闯入巴图孟和参加会议的分会场。她边闯边朝里面喊:“杀人犯怎么参加人大会议!”

工作人员连忙将韩杰拉开。当晚,一些领导找韩杰了解情况。第二天,巴图孟和被要求退出会场,未再参会。

2017年4月11日,经陈旗人大常委会许可,陈旗公安局对巴图孟和收监,此后根据呼伦贝尔市中级法院的执行通知,将巴图孟和投送至扎兰屯监狱服刑。

2020年9月,巴图孟和“纸面服刑”一案经媒体曝光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派出联合工作组进驻呼伦贝尔开展调查。

在此次调查结果的通报中,内蒙古自治区联合工作组表示,对此案背后的违纪违法问题,“坚决一查到底、一个不漏、严惩不贷”,对损害社会公平正义、执法犯法、失职失责问题“零容忍”,并扎实开展全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

    责任编辑:谢寅宗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