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考前两个月,作为家长,我该怎么办?

2021-04-09 06: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心悦心声 涤心谷

清明假期刚过,学生们又回到了学校,开始了三点一线的生活。在这些学生中,最让人关注的就是高三学子了,眼看着高考一天天的临近,天气也渐渐地回暖,心情难免有些紧张焦躁,家长们也不例外,也会变得不知所措。作为家长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考前最后的冲刺呢?

考前两个月,家长应该怎么做?让我们听听许毅教授的建议

许毅教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在高考前的心理状态,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情绪波动期

这段时间,模拟考试越来越多,学生的成绩"此起彼伏",变化非常快。有的学生成绩肉眼可见的在提升,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成绩有所下滑,从而对自己产生怀疑,"我就这样被别人甩开了,复习还有用吗?"产生放弃的想法。

他们只看到了自己身边有些同学在进步,可忽视了高考是全省考生共同参与。模拟考试就是为了发现复习过程中自己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才能在真正的高考到来时避免丢分。所以要及时总结得失,不要因为一时的成绩波动而影响情绪和斗志。

焦虑恐惧期

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考生难免会感到紧张、焦虑。这时,家长千万不要说”不要紧张,不要害怕,考不好大不了明年再来“这类的话去安慰孩子。这只会让孩子更加紧张,可以寻求专业的咨询师给孩子一些建议,我们心悦团队可以提供线上、线下咨询,及时为孩子进行考前疏导,考后指导等一系列服务。

家长和孩子都需要调整心态,控制情绪

有的家长在表面上说考多少分都没关系,尽力就行。然后以关心孩子为理由,不时地关注孩子的动向。孩子题目做的好好的、单词背的好好的,你突然开门送个苹果,过会又送杯牛奶,思路总被打断。孩子十七八岁了,不清楚你的想法吗?不就是想看看是不是在认真复习吗!这种行为反而给孩子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适当的压力能给学习带来动力,提高备考的效果。如果人为的增加压力,只会事倍功半,降低复习的效果,甚至加重孩子的负面情绪。

调整期望,接受现实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能否鲤鱼跃龙门全看高考。这时候,家长宁愿降低一些期望,也不要因过高的期望让自己心态失衡,给学生施加不必要的压力。

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只为高考见真章。考生们都知道高考的重要,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再“怒其不争”,可能会让考生心理产生退缩,甚至造成逆反心理。不妨保持正常的心理期望,接受孩子的现有能力,将责备变为鼓励,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做好后勤,适度关心

高考对于众多家庭来说是头等大事,很多家长甚至为了高考,从高一就辞去原本的工作,在学校附近住了一个小房子,让自己的孩子走读,每天自己做好午饭晚饭,亲自送到学校。作为高三学子的家长,想为孩子分担一些琐事,本无可厚非,但是学生们都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可以照顾好自己。安排好学习和生活琐事,家长突然的陪读反而会让孩子觉得不适,增加不可避免的压力,从而适得其反。

有的家长“病急乱投医”,给孩子改善伙食甚至买一堆营养品,希望靠“吃”创造考试奇迹,从以往的新闻看来,并没什么效果,万一身体吃出问题,更是得不偿失。

高考对学生和家长都是考验,无论结果如何,至少这一年全家人共同为一个目标努力拼搏。这段宝贵的经历是全家人的宝贵记忆,更是一家人珍贵的财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