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会讽刺的人,创造力更高?
原创 管理视野 复旦商业知识 收录于话题#管理新知48个
本文内容来自,
第6期《管理视野》
讽刺是故意正话反说,或者反话正说,是一种幽默的表达方式。讽刺多少都有否定、轻视、蔑视等意思,难免会破坏人际关系,因此我们常被告诫要尽量避免讽刺。话虽如此,不仅很多艺术家、作家都偏爱讽刺,王尔德就曾说过“讽刺是机智的低端表现,却也是智力的最高表现”;在工作场所中,讽刺也十分常见。例如,当领导发现下属在网上消磨时间却不工作时,讽刺一句:“怎么那么卖力工作哟?”,比起耳提面命:“要认真工作啊!”,不仅更加巧妙、幽默,也让人印象深刻。
01_
讽刺的妙处
讽刺除了可能伤感情、妨碍交流,还会有什么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后果呢?我们认为,不论对于讽刺一方还是被讽刺一方,任何内容的讽刺都会有以往所忽视的益处:对创造力的提升!这是因为构造和理解讽刺都需要进行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一种认知加工方式,它能捕捉事物的概括性和共性的特征,而非偶发和情境化的特征。前面提到的“要认真工作”和“怎么那么卖力工作”是对同一个抽象内容“好自为之”的两种具体、但截然不同的情境化的表述。对于讽刺一方而言,借助抽象思维,他们可以将具体的“要认真工作”抽象为“好自为之”,之后构建出符合语境的反话“别那么卖力工作”。对于被讽一方而言,通过抽象思维,他们可以从这种明显和语境相反的表述“怎么那么卖力工作”推理出抽象的“好自为之”,才能领会讽刺者传达的真正意思:“要认真工作”。如此这般,构建或理解讽刺,都需要进行抽象思维活动来跨越言与意之间的那层“隔膜”。
抽象思维活动能从两方面激发创造力。第一,具象(concrete)思维下呈现出的是常见的联系,太过容易获取,而抽象思维下能得到不同寻常的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第二,通过抽象思维获取的概括性的、共性的信息,能在很多情境中将具有共性的事物联系起来,实现一通百通的效果,得到以前所没能得到的解决方案(例如,邓克尔蜡烛难题中的盒子如果能被抽象为容器,而非更加具象的装图钉的盒子,就能解决蜡烛难题),带来更多创造行为。
02_
善用讽刺
尽管讽刺能激发创造力,但讽刺也有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与诚恳的表达相比,不论是恶意的讽刺,还是为了避免尴尬或展现风趣的讽刺,总还是带有轻蔑意味,会让讽刺双方感到一些人际冲突。因而,对于讽刺这把双刃剑,应如何避免付出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代价以利用其在创造力方面的益处?
答案是“人际信任”这块关系质量好坏的试金石。信任是指对对方的意愿或行为抱有正面预期,从而愿意露出自己的“罩门”,承受可能被伤害的风险。诚恳的话语,其意思显而易见,因此对它的解释受到信任的影响较小;而在讽刺的对话中,信任对于降低讽刺带来的冲突感受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当被讽刺者信任对方时,会预设对方的意图是善意的,便会对对方的讽刺进行更正面的解释。相应的,面对不信任的人,讽刺一方自然希望他的讽刺被看作想要挑起冲突,而面对自己信任的人,则不会有这种期待。
我们通过四个实验来检验上述核心假设,共使用了两种讽刺的操纵方法,三种创造力任务来进行三角验证。
实验 1
模拟的讽刺。实验1检验是否讽刺增加了冲突感和创造力。我们将112名实验参与者随机分配至下述五种实验情形之一:讽刺表达,受到讽刺表达,诚恳表达,受到诚恳表达,对照组。
参与者首先完成模拟对话任务。被展示一幅图片之后,参与者需要以图中人的身份,对另一方说出的话进行回复。在讽刺/诚恳表达情形,参与者写下头脑中出现的第一条讽刺/诚恳回复;在受到讽刺/受到诚恳表达情形,参与者想象图中另一方对他们说了一些讽刺/诚恳的话,并写下脑海中出现的第一句回复。在对照组中,参与者写下他们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回复。之后,实验以远距离联想任务(RAT)来测量参与者的创造力水平。参与者被要求找出一个词,这个词与给定的三个词都有说得通的联系(如“桌子”与“礼仪—圆的—网球”都有关联)。正确回答的词组数越多,说明参与者的创造力越强。最后,实验人员测试了参与者在模拟对话任务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冲突。
结果表明:在表达讽刺和受到讽刺情形中,参与者感受到的冲突和正确完成的RAT任务,都显著高于在其他三种情形中的感受和表现。
实验 2
回想的讽刺。实验2使用回想任务代替模拟对话任务操纵讽刺/诚恳,使用邓克尔蜡烛难题代替RAT测量创造力。我们招募了107个美国人参与了实验,并将他们随机分配到与实验1同样的五种实验情形中去。在讽刺表达/受到讽刺表达情形中,参与者回想一个自己讽刺他人的事件/他人讽刺自己的事件;在诚恳表达/受到诚恳表达情形中,参与者回想一个自己向他人诚恳表达的事件/他人向自己诚恳表达的事件;对照组的参与者回想最近的一次问路对话。之后,参与者要完成邓克尔蜡烛难题,即:想出一种办法,只使用图中桌上的物品(一根蜡烛、一盒火柴、一盒图钉),将蜡烛固定在纸板墙上,并不让蜡油滴在桌上或地板上。
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讽刺表达/受到讽刺表达情形中的参与者明显感觉到更多冲突。相比其他三种情形,在讽刺表达/受到讽刺表达情形中,参与者明显更能解决蜡烛难题。
实验 3
抽象思维为路径。实验3检验讽刺/受到讽刺是否通过激发抽象思维而提升创造力。为避免有些被试已经提前知道蜡烛难题的答案,作者采用新任务测量创造力。作者招募了114名美国大学的学生参与实验,并将他们随机分配到前述的五种实验情形之中。参与者首先完成与实验2一样的讽刺/诚恳回想任务,之后填写行为认同表(BIF)以评估参与者对日常行为的解释层次。表中问题是对某一行为(如投票)的两种描述:具象描述(如投票是在选票上打勾)和抽象描述(如投票是影响选举)。将越多行为认定在抽象层次,则说明参与者的抽象思维越强。在这之后,参与者要完成一个创造性洞察任务:杯中橄榄难题。他们会看到一张图片,图中画有一个由4根火柴拼成的高脚杯,杯中有一个圆点代表一枚橄榄。参与者需要移动两根火柴,让橄榄离开杯子。
结果发现:在讽刺表达/受到讽刺表达情形中,相比其他三种情形参与者解决杯中橄榄难题的可能性更高。类似的,在讽刺表达/受到讽刺表达情形中,参与者表现出最高的抽象思维水平。而且抽象思维在讽刺和创造力之间有明显间接作用。
实验 4
如何让讽刺促进创造力但不造成冲突。实验4检验是否信任削弱了讽刺对冲突的激发作用。我们将258美国人随机分配到以下10种实验情形之一:2(信任/不信任)×5(讽刺表达/受到讽刺表达/诚恳表达/受到诚恳表达/控制条件)。在信任情形中,参与者回想一个他们最信任/最不信任的人。之后完成与实验1类似的模拟对话任务来体验讽刺/诚恳,但参与者要想象与他们刚刚回想的那个人进行对话。然后依然采用和实验3相同的杯中橄榄任务测量创造力。
结果发现:在信任的情形中,参与者在讽刺/诚恳及控制等五种情形中的冲突感没有明显变化,而在不信任情形中,相比其他三种情形,参与者在讽刺表达/受到讽刺表达情形中明显感受到了更多的冲突。关于创造力的结果与前述实验结论一致。
管理启示录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考虑,讽刺不算是一张安全牌,所以我们常常尽量避免讽刺。这篇研究发现,讽刺的效果不输于大脑活动操,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并且更有创造力。所以,我们不用急着将讽刺打入冷宫,对于信任的对象,不妨适时讽刺一下,活动活动大脑。而对于关系不够的人,还是不要造次,以免破坏关系。
对于某些职业而言,其工作内容就包含了讽刺,例如脱口秀、相声等。在相声表演里损搭档几乎是相声的主要内容,而很少有表演内容是损观众的。正如这篇研究所发现,搭档之间建立了足够信任,而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缺乏信任,讽刺可能会引发冲突。美剧《摩登家庭》中,老夫少妻夫妇在脱口秀现场,就因为主持人拿他们之间的年龄差开玩笑,而使得“老夫”愤而离场。
所以,对于那些不能避免讽刺的工作而言,建立和讽刺对象之间的信任十分重要。说到这里,也许喜欢和观众互动的相声演员冯巩的那句“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啦”,还有建立信任的功效。因此对于涉及讽刺的工作而言,切莫忘记,先和你的讽刺对象建立信任、搞好关系吧。
□ 原作者/黄黎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助理教授)、Gino Francesca (哈佛大学教授)、Galinsky D. Adam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 改写/王海珍(兰州大学副教授)
□ 封面图/Pexels
□ 本文根据《智力的最高表现:讽刺提升讽刺者和被讽刺者的创造力》(The Highest Form of Intelligence: Sarcasm Increases Creativity for Both Expressers and Recipients),《组织行为与人类决策过程》(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15,Vol. 131, pp. 162-177. 改写。
IFBK 0407 The End
原标题:《会讽刺的人,创造力更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