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包着头巾的大兵,怎么成了印度人形象的代表?

2021-04-08 10: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那日苏 地球知识局 收录于话题#神奇的印度36个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作者:那日苏

制图:孙绿 / 校稿:辜汉膺 / 编辑:养乐多

在中国影视作品,尤其是早期的香港电影中,经常会出现身材魁梧、蓄大胡子、包着厚厚头巾的形象。以至于在很多国人的心目中,只有包着头巾的大兵才是印度人该有的样子。

其实这个形象在印度人口里占比极低

(图:shutterstock)▼

事实上,占印度人口79.8%的印度教徒多没有蓄须的习惯,而今天印度男性平均165的身高也说不上魁梧。而人们之所以对印度人有这样的印象,要归因于英国殖民政府管理殖民地的一个政策:英国人为了解决殖民地兵源不足问题,和印度的锡克族合作,征发锡克士兵到各个殖民地进行治安管理。

上海公共租界锡克教巡捕

(图:Wiki)▼

这就导致了只占印度人口2%的锡克族,成为了人们意识里的“真正印度人”。而在南亚各国纷纷独立之后,这一群所谓真正印度人,却想要独立建设一个自己的国家。

印度的战斗民族

从人种和长相上,锡克人与南亚大部分种族并没有太大差别,都是高加索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兼混有蒙古人种的特点。不过如果身处印度,就很明显地能将锡克人和其他民族区分开来。

锡克人终身不剃发,用厚厚的头巾包裹住自己的长发,而且人们一般见不到他们卸下头巾的样子。由于锡克教的信仰不允许他们不戴头巾示人,所以印度的法律也在一些细枝末节处对他们开了绿灯。

一辈子不在理发店消费

(图:shutterstock)▼

比如在印度,骑摩托车戴头盔是成文法。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锡克教徒可以不戴。还有一条从英国殖民时代留下来的习惯,就是锡克教士兵在参军入伍的时候,可以不戴军帽,只需要在头巾的中央处别上军徽就好。

印度独立后设立的法律,很难撼动推行几百年的教规

开一条”绿色通道“也是为了社会稳定

(图:shutterstock)▼

这个习惯延伸到了全世界各地的锡克教徒中,在加拿大服役的锡克教徒如果进入空军,还会准备一个小号压缩版的头巾,以适应飞行头盔。

印度军队中,总少不了锡克教徒的身影。尽管在印度今天13.8亿人口当中,只有2700多万的锡克人,属于少数民族。但是在军队和军校当中,锡克人占据了很高的比例。

很有精神的样子

(图:shutterstock)▼

在印度军政界中身居高位的,叫“辛格”的人也非常多,包括第七任总统贾尼·辛格,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以及印度军界唯二的元帅阿贾·辛格,都是锡克人。在战场上,锡克人也是印度军中少有的硬骨头,可以说印度军队是无锡克不成军,保证了印军战斗力的底线。

曼莫汉任职期间,锡克教的极端情绪稍有缓解

但无奈,印度本质上还是印度教的天下

(左:阿贾·辛格 图:Wiki)▼

在外宣中,印度造神运动的对象也常常选择锡克人。例如在上世纪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有一位也叫辛格的锡克人投降了解放军,印度将他塑造为“民族英雄”,此后还拍了一部“抗中神剧”——《萨贝达•约金德•辛格》。

可能是表示了对锡克人的认同

鼓励更多的锡克年轻人为国效力吧▼

夹缝中求存

锡克人自然也不是天生就会战斗,而是长久以来的历史地位,逼得他们不得不团结尚武。

在南亚次大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是最强势的两股宗教势力。而锡克教徒则夹杂在这两大势力之间,艰难求存。

锡克教的圣地—金庙

(图:shutterstock)▼

从地理位置上,锡克人主要分布在印度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喜马偕尔邦、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等邦的部分土地,总体上位于印度西北部靠近巴基斯坦的边界地带。

锡克教作为一种民族宗教,始终只有锡克族人信奉,几乎不向外传播。今天在印度,信奉锡克教的人数不仅排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外,甚至都不及基督教的教众多。

锡克教不像佛教和基督教这种世界性宗教影响力大

在一个印度教国家,生存空间是颇为狭小的

(图:shutterstock)▼

在历史上,锡克人长期与这两大宗教人群抗争。由于实力弱小,在民族与宗教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南亚次大陆,他们学会了团结。上文提到,锡克士兵的名字中总有一个“辛格”,这就是锡克族所有男性名字的尾缀。而且锡克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集体生活,用以培养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认同感。

在印度之外的国家,也有大量的锡克人社区

他们为同族人在国际上发声,也为独立活动提供支持

(图:shutterstock)▼

在集体生活中,师长不仅会教授他们文化课程和民族历史,还会教授战斗的方式。这种环境下成长出来的锡克人,性格倔强固执,而且刚毅果敢。

锡克民族习俗中有带钢手镯、配短剑、穿短衣裤的习惯,这都是为了随时随地准备战斗而流传的习惯,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服饰。

这些教规习俗分别象征着神圣、清洁、决心、战斗和警觉

(图:shutterstock)▼

这种团结一致、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不仅帮助锡克人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势力中保留下了民族与宗教的火种,也让他们在殖民时代赢得了尊重。

1845-1849年,英国殖民者对锡克人统治的旁遮普国发动两次侵略战争。战争虽然以锡克军投降、旁遮普被并入英印领地结束,但在过程中,英军伤亡近万,为历次殖民侵略战争中代价之最。

英国人用火枪大炮拿下南亚次大陆

锡克人的抵抗已经算得上是防御有果了

(图:Henry Martens/Wiki)▼

正是由于这样的经历,英国人才意识到这个民族的韧性。所以一方面征发了大量锡克士兵加入英军,为管理和开发更多殖民地做准备;另一方面也在印度社会中提升了锡克人的地位,让他们更多的参与到印度军事、政治事务中,用以打压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地方势力,维护英国殖民者的统治。

至今英国军队中仍有不少锡克教徒

09年之后,排灯节每年都在唐宁街举行活动

(图:Englishseva /Wiki)▼

当然被灭国之后,锡克人也一直有一个恢复自己国家的梦。他们想要一个真正属于锡克人的国家,这就是“卡利斯坦运动”的来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大英帝国在印度的影响力,在美苏的合力影响下,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离心力越来越强。1947年印度独立,英属印度主体一分为二,即印度与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后独立为孟加拉国)。

正是从这时开始,锡克人呼吁建立一个独立的锡克教国。

大众对于印巴分治的关注点

大多集中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身上

但锡克人也有数千万之巨,只是在南亚显得少数

(图:Wiki)▼

卡利斯坦国

卡利斯坦,在旁遮普语里的意思是“纯洁的土地”。该词汇最早出现于1940年,当时在旁遮普的锡克教徒聚居区里面,借助民族主义刊物的形式,卡利斯坦的概念被逐渐传播开来。

印度独立以后,阿卡利·达尔(Akali Dal)领导的旁遮普苏巴运动兴起。该运动旨在为锡克教徒争取一定范围内的独立权,最高目标为建立卡利斯坦国,而最低目标也是在印度境内建立一个锡克人的自治区。然而就连这个目标,也是印度政府所不能接受的。

上世纪80,90年代,分离主义颇为盛行

在印度政府的打压下,虽未完全消失,但也难成气候

(图:geopolitica.ru)▼

当时的印度已经经历了由宗教冲突引起的大规模流血事件,尽管大多数发生在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与锡克教徒并无关系。但是印度政府担心授予锡克教徒以自治权之后,会加大国内的宗教冲突,因而否决了锡克人的这一提议。

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冲突、极端宗教恐怖主义

都是很大的麻烦

实在是不敢再给锡克人自治权

(2020年德里骚乱,图:Banswalhemant/Wiki)▼

在锡克人的不断抗争下,1966年9月,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领导的印度政府终于接受了这一要求,议会通过了《旁遮普邦重组法》,重新规划了旁遮普邦的管辖范围。

当然,英迪拉·甘地也不是慈善家,在《重组法》中有意的割裂了分布在不同区域的锡克人。锡克人一直呼吁印度宪法承认锡克教为独立宗教,而英迪拉·甘地对此也无动于衷。

出生于印度最显赫的政治家族的英迪拉

政治手段那是没话说,

不过高位站久了,也存在着过于俯视的弊端

(图:Abbie Rowe/Wiki)▼

《重组法》中有两处令锡克人无法接受:首先是新划分的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是两个不同的行政区,却共有同一个首府——昌迪加尔。这样,昌迪加尔的行政力量被一分为二,锡克教邦的权力依旧受到极大限制。

昌迪加尔作为中央直辖区

处在两个邦的边界处,既管理又制约

(图:Raakesh Blokhra/Wiki)▼

其次就是水源的问题。旁遮普的名字含义为五河之地,水源极为丰富。当年印巴分治时,旁遮普地区被一分为二,西旁遮普被分入巴基斯坦,东部则留在印度。可是,印度旁遮普邦的河流几乎全部注入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导致印度一侧相对缺水。

自家的水肥了邻居死敌家的田,这是印度人不乐意见到的。于是印度政府在流经旁遮普邦的拉维河、比斯河和苏特莱河上游修建了水利工程。可这样一来,旁遮普邦减少了77%的河流径流量,给锡克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困扰。

现在的样子,受影响的主要是喜马偕尔邦和旁遮普邦▼

在这个背景下,锡克人的反抗运动愈演愈烈,和印度政府的矛盾变得愈加尖锐。最终酿成了严重的冲突。

1984年,印度军队发动了代号为“蓝星”的作战行动,对锡克反政府武装进行打击。在行动中,上千名锡克教徒被杀,还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主要是怀疑锡克教分离主义的领导者藏在金庙内

不过为了抓几个人而屠杀上千人,实在离谱

(图:Wiki)▼

蓝星行动导致阿姆利则金庙被破坏,更是在两个民族之间造成了无法修复的伤痕。在锡克人心目中,金庙是非常神圣的。它由750公斤黄金打造,既是锡克人的庇护所,也是锡克教长老布施穷人的场所,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宗教重地。

神是宗教徒的精神寄托

那庙宇和神像就是其宗教意识的实体支撑

毁坏金庙和试图灭教一个意思了

(图:allaboutsikhs)▼

该行动破坏了印度多年来为民族团结做的努力,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也为此招致杀身之祸,被为自己效力多年的锡克保镖连开30多枪打死。

时至今日,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的矛盾仍然难以弥和。卡利斯坦建国运动也依旧在暗处发展,也许等到某一天印度再有大规模的动荡发生,印巴边界上也可能出现一个新的国家。

近期农民运动期间

旁遮普人还是想独立

(图:shutterstock)▼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

END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