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欧洲殖民如何改变非洲原始生活?卢旺达到底发生过什么?
非洲,曾是人类文明最早辉煌的地带。直到大航海时代欧洲势力的入侵,打破了非洲大陆上沸腾的原始生活。殖民政权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随着1975年最后一支欧洲殖民势力——葡萄牙撤退,非洲获得了完全的独立和自治。此后“千丘之国”卢旺达又经历了图西族与胡图族之间的尖锐冲突,衍生出震惊世界的卢旺达大屠杀。
欧洲殖民历史如何影响了非洲政治的走向?1994年的卢旺达到底发生了什么?图西族和胡图族之间的区隔从何而来?本期澎湃问吧邀请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员赵俊,一起走近非洲历史,回首那段灰色的卢旺达记忆。
为什么说现代人起源于非洲
@粉雾海:现在世界各国的黑人都是从非洲走出来的吗?非洲原始土地上除了黑人还有别的人种吗?
赵俊:援引希林顿《非洲通史》的说法:人类起源于非洲,并最终散居到世界其他地方。1964年,古人类学家玛丽·利基和路易斯·利基(Mary and Louis Leakey)在坦桑尼亚的奥杜瓦伊峡谷(Olduvai Gorge)发现了人族新种类的头盖骨化石,这一化石可追溯到250万年前。
近期,研究者使用DNA技术分析英格兰南部一个洞穴里发现的一具距今1万年的人体骸骨,结果表明早期人类离开非洲后,肤色变化并没有立即出现。著名的“切达人”(Cheddar Man)有深棕色皮肤、黑色卷发和蓝色眼睛。切达人的眼睛告诉我们,他来自一个定居下来的欧洲人群;深肤色揭示出人类肤色变浅的年代,比以前所认为的出现得晚。研究者认为,人类饮食后来发生了变化,以谷物为主,维生素D摄入量低,需要在太阳光下让身体产生更多维生素D。因此,一直到晚近时期,浅肤色才得以形成。
@山有木兮卿无意:非洲历史为何没有统一强大的帝国?是因为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吗?
赵俊:非洲历史上当然出现过强大的帝国,例如埃及帝国、桑海帝国、马里帝国等。需要注意的是,帝国与王国之间有所区别,就非洲而言,有时也能互换。但在表述非洲某一国家从王国到帝国的历程时,须要格外注意王国与帝国的区别。
@纸袋玫瑰:非洲精英在非洲历史发展中有什么样的地位?非洲精英是如何形成的?
赵俊:精英者,出类拔萃者。出类拔萃之人,未必是学历高的人,也不见得知识面广。就语言本身而言,非洲精英阶层是一个泛称。前殖民地时代的非洲精英阶层,也就是统治阶层。殖民地时期,殖民地白人行政官员需要当地人做帮手,懂欧洲语言、受过教育自然会受到青睐。出于殖民统治之需,殖民者客观上也须发展殖民地教育。正所谓殖民体系本身孕育了殖民帝国的掘墓人,非洲殖民地时期所兴起的牧师、教师等,殖民者称之为“开化人”,也就是殖民地时期非洲的精英阶层。由此可见,在殖民地时期,所谓非洲精英是一个带有浓厚种族主义色彩的词语。
卢旺达事件的前因后果
@子非鱼呀:图西族和胡图族的割裂是怎么导致的?
赵俊:根据卢旺达口述传统,“图西”一词先于“胡图”出现,但“图西”一词所指绝不是卢旺达境内所有“畜牧者”(Herders)。卢旺达18世纪的史诗《国王非凡人》(Umwami si umuntu)如此吟唱:“国王非图西人,亦非尼津亚氏族人,地位高于每个人,即便那些位高权重者。”在王国时代,由于图西人占据统治地位,图西人被赋予“高贵者”的含义,而胡图人被赋予“低贱者”的含义。图西人统治阶层把“行为粗鄙者、居住在尼津亚王国境外的外国人”都称为胡图人。世界历史上各个王国、社会都不乏“我族中心主义”。
19世纪末,尼津亚王国统治者将所有畜牧者视为“图西”。这种分类实践具有强烈的政治意涵,但分类标准我们不得而知。由此可见,“图西”与“胡图”两个身份标签确实存在身份转换,身份边界是可以穿越的。一些被纳入到统治阶层的胡图人或富有的胡图人畜牧者依然是胡图人,而没有成为图西人,可能有两个原因:一,“图西”和“胡图”乃基于贵贱的人为称呼,卢旺达人的首要身份认同是氏族;二,缺少“图西”和“胡图”标签所产生的制度激励,或曰没有产生足够多的制度激励。
@早餐吃的牛肉面:印象中胡图的各方势力都是远远小于图西的,他们如何能够发起这样大型的灭族行动?欧洲对这件事有哪些干预?
赵俊:王国时代,图西人当政、掌控资源。独立前后,在比利时殖民者,尤其是天主教会的支持下,胡图人夺取了政权,掌控资源。所以,在大屠杀前后,应该不存在“胡图的各方势力都是远远小于图西的”。
为什么能够发动种族灭绝?一是政府方面,主要的组织者有:国防部的装备处处长塞奥内斯德·巴戈索拉上校(与“夫人党”关系密切,属于强硬派,政治立场极端)、国防部长奥古斯汀·比齐马纳、伞兵司令阿劳埃斯·恩塔巴库泽、总统卫队司令普罗泰·姆皮兰亚以及各省省长;二是平民方面,主要是胡图人屠杀图西人。
关于这一点历来有不同的解释路径,例如人地关系、卢旺达具有服从权威的政治传统、卢旺达媒体恶意宣传等。我个人认为,人地关系的解释力并不那么强。因为卢旺达的人口密度虽然很大,但须要重新思考。人口密度指人口总数与土地面积的比例,而卢旺达是千丘之国,卢旺达人主要住在山头、山腰、山谷。打个比方,把山看作是圆锥体,人口密度的算法是人口总数与圆锥体表面积的比例,而不是与圆锥体表面积的比例。也就是说,卢旺达国土虽小,但人口承载能力需要在现有基础上乘以3。其他解释路径都有说服力,但建立因果联系的时候是比较麻烦的,而一些细节性的描述或许更有价值。例如,卢旺达学者Paul Kimonyo的作品。
欧洲人对此事件的干预表现在:1994年4月9日,法国派出190名伞兵展开“牧羊女行动”;4月10日,比利时派出250名士兵抵达卢旺达。但是这两支力量主要是为了撤侨:约1500名比利时侨民,约650名法国侨民以及800名其他国家的侨民,包括258名美国侨民。在大屠杀爆发时,联卢援助团有2519名士兵,但权限、兵员、资源都非常有限,自身难保。比利时外交部长威利·克拉斯曾请求联合国调整联卢援助团的政策,允许维和士兵进行军事干预,阻止屠杀。然而,4月21日,联合国却投票决定,减少联卢援助团兵力,几乎砍掉了90%的兵力,只留了270人。5月6日,经过多次讨价还价后,安理会通过了918号决议,即决定在卢旺达部署5500人的兵力,但直到3个月后,才最终部署到位。6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投通过了929号决议,授权法国组织兵力去卢旺达进行干预。6月23日至8月21日,法国为首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在“绿松石行动”设置了人道主义安全区,“保护”卢旺达前政权及其十几万军队撤到扎伊尔东部,并继续控制撤退时裹挟的200万卢旺达人。至今在刚果(金)东部烧杀抢掠的卢旺达解放民主力量等组织都是卢旺达前政权的残余力量,仍然继续”效忠于“在法国逍遥自在的前总统夫人。卢法关系也因此一直充满矛盾和火药味。
卢旺达雅玛塔大屠杀纪念馆
@丢丢丢火车:据说当时卢旺达事件的导火索是胡图族领袖飞机被袭击,流弹到底是谁放出的现在有定论吗?是否有欧洲势力参与的可能?
赵俊:没有定论。一般而言,主要有三个说法。一是比利时记者科莱特·布里克曼认为,是特援部队(DAMI)的两名法国士兵击落了哈比亚利马纳总统的飞机;二是卢旺达前驻金沙萨大使埃蒂雷·森吉盖拉认为,是联卢援助团的比利时士兵击落下来的;三是乌干达民主联盟以及后来的一些从卢旺达叛逃出去的官员认为,是卢旺达爱国阵线击落下来的。
1994年4月6日,击落哈比亚利马纳飞机的导弹或是美制“毒刺”(Stingers)防空导弹,或是国际武器市场更加容易获得的俄制SAM-7或SAM-16防空导弹,而当时卢旺达武装部队只有法式“米兰”反坦克导 弹。俄制SAM-7或SAM-16是可以从乌干达军方“弄到的”。由于击落哈比亚利马总统专机是卢旺达大屠 杀的导火索,所背负的历史责任太大,恐怕此事永远都是一个历史谜团。卢旺达现任总统不止一次被问及此事,卡氏回答说:“那天我在看非洲杯足球赛。”学术界大都认为,此事是当时卢旺达政府政治极端派干的。
媒体在卢旺达事件中影响几何
@Margaret_:感觉西方特别强调媒体在这场悲剧中的责任和作用,比如西方记者进入到卢旺达后,没有第一时间将事件定性成为一场大屠杀,因此造成国际社会没有给予最充分的关注和干预。请问如何考虑西方媒体在这次事件中的作用?
赵俊:大屠杀(Genocide)是个极其敏感的词,媒体定义不了。卢旺达当地报纸、广播电台确实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人地关系、媒体、经济回报、服从权威的政治传统都是解释变量,单一的解释变量都有夸大之倾向与嫌疑。1994年以后,卢旺达政府的官方解释、政策、重新修订的国史,或许更值得关注,尤其是取消族群身份、重新划分行政区划(改变族群分布状态、改变地方行政权力属性)等做法。我个人认为,卢旺达的大屠杀(Genocide)不同于历史上其他大屠杀,霍耐特的承认理论倒是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人地关系、经济回报、媒体的解释力都比较弱。研究卢旺达大屠杀的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平民参与、社会动员模式。与其聚焦于西方媒体,不如聚集于卢旺达当地媒体。
@Margaret_:关于媒体,还有一点被提及得比较多的是当地媒体的作用。在事件发生时,胡图族人占领了国内所有的信息传播途径,大肆进行针对图西族人的仇恨言论传播,煽动民族情绪,使得族人行为越来越疯狂。想听听老师您从历史学角度出发的看法?
赵俊:毋庸置疑,当地媒体在大屠杀(Genocide)中的作用自然是非常大的,但当时卢旺达媒体的尺度是失控的。还有一点,在大屠杀之前,卢旺达媒体一直存在妖魔化卢旺达爱国阵线、恶毒攻击图西人的言论。所以,我们更须透过当地媒体,看到其背后的发生学,包括genocide意识形态的形成、族群矛盾以及当地媒体背后的资本、政治力量。例如,当时的米勒·科林斯自由广播电台、《觉醒报》都有政治背景,也有政治献金。基加利genocide纪念馆里有相关献金的图片,我记得哈比亚利马纳总统捐献的钱是最多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