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城市观察|借助VR工具,从孩童视角设计城市

相欣奕
2021-04-07 14:18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孩童的视角看城市》报告插图

近日,受一款虚拟现实工具Urban 95启发(用户可借此以3岁幼童的95厘米身高感知城市),国际设计公司Arup和伯纳德·范·里尔基金会(Bernard van Leer Foundation)推出了《儿童贴心看护设计指南》(Proximity of Care Design Guide)。这个指南关注儿童的健康和安全,为城市规划师和政府机构提供了实用的工具和案例。

《儿童贴心看护设计指南》考虑了婴儿、幼童、看护者和孕妇的需求

在VR工具Urban 95中,行动者、真实的声音和交通系统,皆由人工智能控制,世界各地的用户都可体验儿童在城市中如何活动。

“当科特迪瓦总理使用这款VR工具时,他说,我从未意识到汽车如此危险!这改变了他看待城市的方式。”Cecilia Vaca Jones如是说,她是伯纳德·范·里尔基金会执行董事。

VR工具中模拟的以95厘米幼儿身高看到的城市街景

《孩童的视角看城市》报告中,一位10岁男孩抱怨:“我们在这里玩耍,踢足球、捉迷藏。但先生们总是冲我们大吼,骂我们弄坏了他们的车。可实际上我们什么都没有做。” 

 “玩耍对于孩童社交、情绪和运动技能的形成非常重要。城市应有所作为。我们可以利用建成环境为儿童提供非正式的学习机会。” Arup国际发展集团副总裁Sara Candiracci如是说。“我们希望整个城市都可以变成孩子们的玩耍场地。”基于此,设计指南中援引了圣地亚哥彩色人行道和上海社区农园的例子。 

城市如何实现婴童友好

为婴儿、幼童及看护者而设计的城市,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好城市。儿童和家庭常常是城市活力的衡量指标。但以家庭为中心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绝不仅仅是建造更多的游乐场。城市的有孩贫困家庭面对多种压力和挑战,从以下方面着手,可为这些家庭和孩子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① 宜步行混合用途住区,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满足年轻有孩家庭的基本需求

② 住家附近充满活力的绿色空间,为儿童看护者提供便利,可让幼童安全玩耍、探索自然

③ 安全的交通路径和运输体系,使得抚养幼儿的家庭出行舒适、方便和经济

④ 环境健康,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都在安全水平之内

⑤ 充满活力的社区生活,对有孩家庭提供支持

家庭友好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可提升城市气候韧性,带来大量经济和其他收益,并为投资提供平台,可把不同政治力量联合起来。虽然这个指南基于肯尼亚、黎巴嫩、约旦和南非的难民和非正式住区实地调研编制,可全球新冠疫情导致经济鸿沟扩大,让这一设计指南适用于更多城市。

设计指南的内容从秘鲁利马社区营造步行路径的案例,到鼓励规划师对市场和供水点加以提升,信息量丰富,可满足政策制定者、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实际需要。

指南的五项指导原则

原则① 用设计达成健康与安全

城市弱势社区的健康和安全性通常差强人意,暴露于各种风险之下时尤为如此。幼童及其看护者以及孕妇格外脆弱,其日常活动需要更多安全空间,比如哺乳设施,也需要按照更高水平的卫生标准以提供保护。

城市设计的介入,应寻求改善上述人群的健康和安全,破解污染、水和卫生设施的供应,解决社会矛盾及环境、气候和人为风险等相关问题。设计应关注风险源(机动交通、环境风险、犯罪热点等),还需关注空间策略以及建筑材料。

某些情况下,轻质临时性材料颇为有效,合理运用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善安全性。有些情况下,把本地出产的经久耐用的材料纳入到设计中,则更为明智。 

《儿童贴心看护设计指南》中援引的孟加拉国使用水泥硬化地面改善卫生状况的案例

社会安全问题大多与公共感知相关。通过改进照明提高可见度,在空间中纳入激励性互动元素,有助于改变人们对空间的使用和感知。就交通事故风险而言,可选择轻质价廉的材料对小汽车限行或减速。 

原则② 营建公共空间和社会基础设施网络 

儿童基础设施网络不仅指游乐场,还包括多功能、可供多代人使用的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应互连互通,应尽可能把多个项目场地视为安全空间网络中的节点,而非相互独立的地点。在设施和空间的新建或翻修时,应把路线纳入设计,并在贯穿路径中创造提升人身安全、社会安全和认知刺激的机会。

《儿童贴心看护设计指南》中援引的墨西哥城可供多代人使用的游乐设施案例

原则③ 游乐场和学校之外,也能学习和玩耍 

创建多样化和替代性情境,让孩童在学校和游乐场之外也可得到发展。比如,在公共空间设计自发的无组织的儿童游戏、社会互动和非正式学习机会。鼓励邻里居民进入孩童使用的空间之中,为儿童的成长提供经验和知识,增进社区凝聚力。

原则④ 联结社区内外

对城市弱势住区而言,交通常常带来巨大隐患:可达性、安全性、可负担性和耗费的时间,都成为儿童看护者的压力来源。改善连通性和出行,可提升社区安全性和自信,增强本地活力,带动经济活动,对儿童提供更多激励,为看护者扩展资源。

但需谨记:行人安全和社区激活同样重要。不要忘记为儿童及其看护者提供一臂之力:在阶梯、材料、坡道和标记中,都应考虑儿童推车、孩童和轮椅出行的需求。

《儿童贴心看护设计指南》中援引的秘鲁利马安全步行路径案例

原则⑤ 让孩童与自然连通 

让孩童接触自然,有益身心,如降低肥胖率、抑郁、压力及注意力障碍。同时,还可培养孩子对自然的尊敬和保护意识。在城市贫困住区中,儿童很难保持与自然的联系。

设计中应努力让自然成为孩童日常活动范围的一部分。这可通过多功能设计实现。比如,绿色基础设施理念下的设计干预,把城市区域转变为兼具气候韧性和社会韧性的“海绵空间”:吸纳雨洪和吸引孩童。诸多城市的雨洪公园、海绵街区实践都可供借鉴,共同营造的社区农园也可为孩童接触自然创造机会。

《儿童贴心看护设计指南》中援引的哥伦比亚麦德林“渴望公园”案例

城市与城市不同,社区与社区有别。《儿童贴心看护设计指南》的原则可能屡见不鲜,但指南最出色之处在于,着眼于为弱势社区贫困孩童开展设计。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城市管理者和规划师们为何不从身边开始,对孩子们好一点呢?

    责任编辑:冯婧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